“解封”有了時間表,但這幾個信號必須警惕

2020年03月24日 1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張尼)24日,湖北公佈了離漢離鄂通道“解封”時間表,“封城”鏖戰數十天之後,湖北省和武漢市將陸續“重啟”。

  然而,疫情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值得警惕的信號:湖北又有新增確診病例,全國日新增境外輸入病例創新高,北上廣均出現境外輸入關聯病例……隱患依然存在,必須時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解封”有了時間表,但這幾個信號必須警惕

3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對地鐵全線站點、車輛進行深度消殺,為恢復運營做好準備。中新社記者 張芹 攝

  “解封”時間表:

  4月8日零時,武漢解除離漢離鄂管控

  24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從3月25日零時起,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

  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武漢在“封城”兩個月後,終於有了“解封”日期!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了逆轉。

  武漢曾連續17天單日新增報告的確診病例數超過千人、峰值達13000多例。3月11日,武漢新增報告的確診病例首度降至個位數。

  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湖北現有確診病例降至4318例,其中武漢4268例,全省重症病例降為1539例,其中武漢1527例。

  “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疫情在全球出現大流行,形勢依然複雜嚴峻,要保持清醒頭腦,決不可掉以輕心。”

  23日召開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對疫情形勢作出了最新判斷,同時要求實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維護好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解封”有了時間表,但這幾個信號必須警惕

近期,武漢商超恢復向居民個人有序開放,圖為逛超市的居民。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這個信號要警惕!

  湖北又有新增 廣東現湖北輸入病例

  武漢即將迎來“解封”,但近期公佈的疫情數據亦有需要警惕的信號。

  通報顯示,23日一天,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78例。這其中,有兩個病例值得警惕:武漢新增確診1例,廣東新增1例湖北輸入病例。

  湖北連續多天的“零新增”被打破,同時,公眾再度看到,湖北之外又出現了來自湖北的輸入病例。

  根據武漢衛健委的通報,23日新增的確診病例系省人民醫院(本部)醫生,近期在醫院上班,不排除院內感染。

  廣東的湖北輸入病例出現在佛山。患者為51歲湖北籍男性,在廣東工作。根據官方通報,該患者1月份回湖北居住,3月19日回到佛山。

  正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長羅會明此前對媒體所分析,“零報告”不等於“零病例”,“零病例”亦不等於“零風險”。

  這兩起分別出現在湖北省內和省外的確診病例,也再次敲響了疫情防控警鐘——疫情還未結束,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要不得。

“解封”有了時間表,但這幾個信號必須警惕

3月17日,旅客在廣州白雲機場T2航站樓國際到達區登記行程信息。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境外輸入風險增加

  北上廣均現“關聯病例”

  除了本土新增的病例,境外輸入病例和境外關聯病例的增加也引發外界關注。

  回顧境外輸入病例的發展曲線,2月底以來,中國境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是,全球疫情趨緊,中國防止疫情“倒灌”的壓力陡增。

  截至3月23日24時,31省份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經達到427例,涉及全國十餘省份。23日一天,新增境外輸入病例就達74例,創單日新高。

  更值得警惕的是,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目前均已出現境外輸入關聯病例。

  近日,針對境外輸入風險的增加,北上廣三地都在升級防控措施。

  3月21日,廣東對境外疫情輸入的防控措施已實現對所有國家的全覆蓋,對入境旅客提供專車接送全覆蓋、免費核酸檢測全覆蓋、14天隔離觀察全覆蓋(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北京要求,25日開始,所有從北京口岸入境人員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離觀察,全部做核酸檢測;14日內從其他口岸入境進京人員,全部集中隔離觀察,全部做核酸檢測。

  上海虹橋機場暫停所有國際、港澳臺的進出港航班業務,並將虹橋機場此前所有國際、港澳臺航班轉場至浦東機場運營。

“解封”有了時間表,但這幾個信號必須警惕

3月23日,位於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的檢查入境人員集散點內,旅客在朝陽區諮詢臺瞭解集中隔離點情況。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警惕反彈風險

  國內疫情會“二次暴發”嗎?

  進入3月以來,中國的疫情曲線一落再落。但是,隨著零星散發病例的出現和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輿論擔心,這些病例會否引發境內疫情“二次暴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受訪時認為,輸入性病例不會在國內造成大的流行,理由是“已經建立一個完好的防護機制和體制”。他提出,防止無症狀感染者輸入時應建立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在口岸,通過體溫檢測篩查出疑似病例;第二道防線是保證14天隔離,確保追蹤到確診病例;第三道防線是境外人員回到居所以後持續觀察。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近日撰文指出,依靠中國強大的公立醫院網絡,和中國疾控對已知傳染性疾病的快速直報體系,“中國‘二次過草地’一定能夠成功”。

  對於國內的疫情走勢,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日前表示,新增報告的確診數字明顯下降是公眾期待成果,說明前段工作有成效,但如果武漢市再出現零星病例亦屬正常,公眾對於疫情走勢需有“容忍度”。

  他表示,只要應對措施得當便不會造成新危機,重要的是堅持“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原則,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將關口提前至社區及發熱門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