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覺得《桃花源記》這個故事挺瘮人的?

林縣強


桃花源其實是個鬼故事

1.“屋舍儼然”在古代,因為戰亂頻生,所以想要讓房屋規劃整齊並不容易,也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存在,而據文中所言,那不過是個村子罷了,所以基本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但是有一種例外,在古代,死者為大,所以墳地(亂墳崗除外)一般都是規劃齊整,即使是在小村子也不例外。

順帶一提,評論好多人認為房屋整齊很容易做到,但並不是的,有一門專門學科叫做“城市規劃”,土地資源,飲水,道路交通,方方面面都需要考慮到,是很不容易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玩過“家園”這個遊戲,可以試一試做到屋舍儼然,雖然是款容易,但需要考慮使命的幸福感,飲水問題,所以不能亂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城市規劃的困難。

2.“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一開始狹窄,而後寬敞。在這一點上,恰恰符合墳墓的構造(可參見秦始皇墓),所以桃花源應該是一個類似墓園的存在,從山谷中進去,便有許多整整齊齊的小墳。

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一點不需要我詳細解釋了吧。大家都知道,桃木是辟邪的,桃花林將桃花源圍起來,是否在暗示什麼?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在這裡就很奇怪啊。大家都知 道,桃、桑、竹這三種植物生長週期不同,但是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說到“桑竹垂餘陰”,這與“忽逢桃花林,落英繽紛”相矛盾。我原本解釋為墳墓陰涼,但是不足夠信服,想不到合理解釋。

5.“阡陌交通”阡,一意是“田間小路”,但還有一種含義“通往墳墓的道路”。

6.“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保守估計,秦朝滅亡時間為公元前207年,晉朝始於265年,相距了四百多年,衣服 服飾不可能不發展,改變。但,據村中人所言,他們從未出去,但衣服卻恰恰保持一致。那麼,說明:他們是鬼,所以漁人看到的只是他認為應該看到的,所以衣服才能保持一致。 也有可能他們死了,但他們有一部分的後人,沒有忘記他們的祖先,給他們燒來紙衣,所以衣服一致。

7.“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 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漁人出去後為什麼再也找出到了呢,原因很簡單,在與漁人的交 談中村中人已經意識到自己在秦時的戰亂中死去,而死 人的地方,活人自然沒法尋到。但其實劉子驥是找到了 桃花源,因為.....他死了,自然就會找到。

8. “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疑點,但還是說一下。《六國論》中寫到“小則為邑,大則得城”;《國語·齊語》寫到“三十家為邑,邑有司。”以一家三人計算,即120人,逃難路上不可能不死人,保守估計,最後逃到桃花源的有100人,他們之間互相通婚,生活四百多年,真的不會近親繁殖嗎.....

《桃花源記》事實上是一個鬼故事,當然,僅是一家之言,個人臆測罷了


翰墨山水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來自武陵的漁民誤入桃花源。他發現這裡的居民生活得非常的快樂,與世隔絕已經500年了。因此他在出去的時候想把官府的人一起帶到這裡來,但找不到了。上學時,老師會告訴我們現實中戰亂動盪,所以這是作者想象的美好生活。然而,經過仔細揣摩之後,發現似乎這不是一個真正美好的生活,而是一部恐怖片。

漁夫誤入其中,並告訴他們關於晉朝的事情,這讓村民們意識到他們原來已經死了。村民們記起了一切,並與死後的世界一起消失,因此後人無法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道路。也許這只是一個腦洞,但在酉陽這個世外桃源的的背後充滿了神話傳說和鬼怪誌異。有人指出,“阡陌”這個詞具有通往墳墓道路的意思,桃花源“先狹窄然後寬敞”的結構與傳統的墓室結構非常相似。此外,桃花源中的人們已經隔離了幾個朝代。那他們為什麼穿著與外界完全一樣?

有些人會大膽猜測:他們的衣服,也許是這世界的人燒燬的祭祀用品。更詭異的是,在漁民出去後,沒有兌現承諾,並報告太守“桃花源”的事情。按理說,他在路上做了標記,應該是萬無一失的,但他們不僅沒有找到,而且還迷失了方向。這種不禁讓人聯想到神秘的“鬼打牆”現象。

最後,南陽的劉子驥高興地尋找桃花源。他不僅沒有找到它,而且在他回來後不久就大病而亡。他發現了什麼?為什麼突然生病了?在以這種獨特的角度閱讀《桃花源記》之後,確實有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


文字跳動


《桃花源記》的故事是真是假有待考證,而且這個故事的真假也不重要。作者陶淵明編寫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表達自己的一種美好願望:在風景優美的山村裡,人們相親相愛,老少和諧,沒有紛爭,沒有欺凌。人們共同勞作,同甘共苦,互相攜手抵禦自然界的風風雨雨。這就是一種原始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圖景。但是在真實的現實生活中,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既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令人懷疑,這個故事只是一種美好生活的象徵。那就沒有什麼覺得瘮人的。只有把故事當真才會覺得瘮人。



喔愛小咪


一個好人看什麼都是好的,

一個壞銀看什麼都是壞的。

心情好的人看什麼都漂亮,

心情壞的人看什麼都難看。

可能比喻不恰當請多多包涵。

不過陶淵明的文筆真心的不錯。




看穿歷史


我覺得挺美的,老有人說《桃花源記》是個鬼故事,把文章的意境都弄沒了。我估計陶淵明要是聽見,棺材板就壓不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