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子講馬拉松的典故,問題來了:為什麼不騎馬?那個年代有騎兵吧?

哭泣的駱駝0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小朋友問的很好,有前途。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薩沙只能說說我的觀點。

擅於長跑的費裡皮德斯奉命返回雅典報捷,他一口氣跑了42公里,抵城時只喊了一聲:“我們勝利了!雅典得救了!”便力竭倒地而死。

那麼為什麼費裡皮德斯不騎馬呢?

騎馬的話,今天還有上圖的馬拉松比賽嗎!!!

上圖是博士的重騎兵


原因如下:

第一,希臘軍隊中幾乎沒有騎兵。

雖然馬拉松是一小塊平原,但整個希臘地區都是崎嶇的丘陵和山地。

這種地形不適合騎兵作戰,也不適合長距離騎馬。

古代和今天不同,古代交通差,沒有今天的大馬路,都是崎嶇的山路。

有些山路非常狹窄、險要,這才有溫泉關300斯巴達武士的故事。

在這種地形騎馬不但難以快速前進,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馬是四隻腳行走,通過一些險要山路遠遠不如兩腳的人類要穩。

紅軍長征期間,很多軍官因為騎馬、騎騾子被摔傷甚至摔死。

著名的毛主席的醫生傅連璋身體不好,就給了他一匹馬。

結果傅連璋因馬匹失足,跌入一條山間小溪中差點就死了。

其實雲貴地區也是如此,內地常見的挑擔在這裡山區是沒有的,由小揹簍取代。

這是因為即便人去挑擔也不安全,只能揹簍,更別說騎馬了。

這種複雜地形,騎馬不靠譜,還是靠人行走比較穩。

希臘軍隊中只有極少量騎兵,只能用於偵察。

此次馬拉松戰役,希臘騎兵沒有使用過騎兵。


希臘步兵對波斯騎兵



第二,希臘缺少足夠的馬匹。

同其他山區一樣,希臘不是馬匹的原產地,所有的馬都是外來的。

在山區的馬匹,要求比普通的馬要高,所以必須選擇合適的馬種,這又減少了馬匹的輸入。

在沒有馬鐙的年代,甚至連馬蹄鐵都沒有,馬匹在希臘很寶貴,也不多見。

作為軍隊來說,這種珍惜動物既然無法大面積裝備,也就是不適合軍隊使用。

因為馬匹的飼養、維護、使用,都有一整套複雜的體系。

比如馬的消化能力弱,對於飼料有較高的要求。

為了養馬,就必須建立專業的軍馬飼料供應。

顯然,如果戰馬太少,花費巨大財力物力搞這些就沒有意義。

於是,這又反作用於馬匹,讓馬更少了。

就是因為希臘地區馬匹太少,軍隊也不用。

第三,在山區的健壯山民比馬匹走的還快。

大家都知道飛奪瀘定橋的故事,紅軍紅四團晝夜兼行,一天內走了240華里山路。

在大渡河兩岸那種複雜山地,使用馬匹行走是很慢的,還有很大危險。

馬匹一天絕對走不了240華里。

相反,周邊健壯的山民依靠鐵腳杆,一天行走這麼遠還是可能的。

也就是說,在這種地形,人比馬走的還快。

而費裡皮德斯其實只是跑了42公里而已,也就是80多里路。今天看來,也不算什麼,很多業餘馬拉松選手也都能達到。馬拉松的記錄,女子也能在在2個多小時跑到,還有必要在山地冒險騎馬嗎!

況且,費裡皮德斯並不是去傳遞重要的命令,只是去報捷的。

就算他跑20個小時,也是沒有關係的,根本沒有必要用馬匹。


薩沙


首先肯定一點,當時希臘軍隊,是有戰馬存在的。

在雅典巴特農神廟的浮雕裡就表現了古希臘“泛雅典節”的遊行場面,裡面雕刻有栩栩如生的戰馬。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裡有四匹青銅戰馬,製作年代是希臘古典時期,是為紀念馬拉戰車比賽的勝利而製造的。


從這些古希臘時代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肯定,當時的希臘軍隊是擁有戰馬的。至於馬拉松戰役中,那個勇士只跑步回來而不騎馬回來,我猜測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希臘軍隊是以重步兵為主,騎兵不多,還有一部分戰馬用於拉戰車,每一匹馬都非常珍貴。

二、為數不多的戰馬還要為下一場戰爭作準備。當時的希臘軍隊的戰術是組成重步兵方陣,以盾牌長矛正面對敵,軍陣的側翼是弱點,需要騎兵保護,所以為了隨時應付下一場戰爭,珍貴的騎兵不能抽離。



三、希臘人從小進行體育訓練,身體強壯,體能好,而這個勇士費裡皮德斯更是以跑步聞名,所以他和他的上級對他跑四十多公里是有信心的。可能他太興奮,中途沒有顧得休息,因此身體出現虛脫休克以致犧牲。


北風hxn


(1)孩子善於思維,值得表揚。

(2)馬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能跑。

(3)那個年代肯定有騎兵,不過因為是戰爭剛結束後,畢竟馬也累了,跑不動了。

(4)為了長途高速奔跑的話,需要中途換馬,估計當時中途沒有驛站等可以換馬的地方

(5)通信員本身擅長跑步,再加上勝利的興奮,跑得更快。

(6)據研究,陸地上的動物中,42km跑得最快的是人類。

(7)當然了,沒有訓練的人類肯定是跑不了這麼長的。

(8)那麼如果動物也經過科學的長跑訓練的話,應該能超過人類的。

(9)馬的耐力其實沒有想象的千里馬那麼厲害,日行千里都是假的。

(10)馬一天也頂多就跑70-100km,俄羅斯有種馬最多1天跑過170英里(284km)

(11)不同速度下,馬的持續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其實人也一樣。

時速6km左右,每2小時休息30分鐘的話,馬1天可以50-60km

時速15km左右,只能持續1小時左右,1天也就跑2次。

時速20-30km左右,只能持續20-30分鐘左右,1天也就跑2次。

時速60公里,馬只能跑5分鐘,也就4-5km而已。


跑者阿飛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


馬拉松典故的故事來源於發生在公元490年的希臘的雅典城邦和斯巴達城邦在馬拉松平原和波斯大流士軍隊的一場大戰,歷史上也稱為“希波戰爭”,但是為什麼當時希臘人派出的向斯巴達城邦求援的人和最後戰爭勝利後,去報喜的人是跑步而不是騎馬,騎馬不是更快嗎?我們來分析分析。



首先會不會是當時的希臘人沒有騎兵馬匹?答案明顯是錯誤的,在早於“希波戰爭”之前700年的“特洛伊”之戰,已經有了騎兵,馬拉戰車的出現,說明希臘人是有使用馬匹的習慣的,那就奇怪了,馬不是更快嗎?為什麼還要人跑?

在看關於馬拉松平原這場戰爭的資料記載中會發現,當時的希臘人還真的是沒有騎兵,他們在距離波斯人1500米的距離發起了衝鋒,是跑步向敵人衝去的,沒有我們想向中的騎兵發起衝擊的場面,而且還是重裝步兵,真的是神奇。而且在幾十年後,希臘一支軍隊深入波斯平原地區作戰,後安全退回,居然也是步兵,真是了得。



出現這個情況,應該是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具現有的資料記載,騎馬所配的馬鞍和馬鐙,用來控制騎手騎在馬背上身體平衡的裝備,應該是最早在3世紀的時候出現在了中國北方地區,由鮮卑人發明的,在這之前,人騎在光溜溜的馬背上是不容易保持平衡的,特別長距離長時間騎行更不容易,希臘的雅典城邦距離斯巴達城邦220公里,而且山路崎嶇,也不利於馬匹奔跑,所以就派出了一個長跑健將Phidippides,去送信,此人也是了得,跑步頭天出發,第二天就出現在了斯巴達,後來斯巴達援軍趕去支援,也是步行而去,並沒有騎馬,可見當時的戰爭,希臘方面是沒有騎兵的。



第二,當時的馬匹資源稀缺且價格昂貴,能夠養馬的或者有一套裝備的騎兵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玩得起的,一般的財力根本負擔不起一支騎兵部隊,所以在當時的條件下,希臘人是把能夠負重還能奔跑作為一種能力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承受住重甲步兵幾十公斤重的裝備穿在身上還要奔跑作戰的要求,這個在許多希臘故事都能夠反應出來。

所以綜上所述,出現了奔跑去送信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是根據當時的條件和情況而決定的。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一一回復!


金風C玉露一相逢


這類問題的質疑其實都是很無聊的,就如同你說歷史上因為糧食問題曾餓死很多人,然後就質疑“為什麼不去打獵?”,“為什麼不多養點牛?”,“為什麼不開荒多種點?”“為什麼不去打土豪?”“為什麼……”特定的歷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發生你,古人並不比你笨。質疑這類問題不但不能顯得你聰明,反而會顯得你無知——至少你回答不了孩子的這種問題,是顯得和孩子一樣無知的。


airoam


和兒子講馬拉松的典故,問題來了:為什麼不騎馬?那個年代有騎兵吧?(瞭解更多有趣歷史,請關注長城品史)

(馬拉松比賽,參考圖)

馬拉松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是一項積極的長跑運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鍛鍊身體也越來越積極,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也越來越多。馬拉松比賽為什麼沒有用參與,而是隻有人跑,如果騎馬跑的話,那不是跑的更快。

馬拉松的起源

公元前490年,希臘波斯王漂洋過海對西邊阿蒂卡進行侵犯,在馬拉松海灣登陸,這時,雅典軍隊與波斯軍隊展開較量,經過雅典軍隊的奮戰,在馬拉松平原打敗了波斯軍隊。這場戰爭稱為希臘波斯戰爭,又稱為馬拉松之戰。為了讓雅典人儘快知道勝利的消息,希臘就安排了一個長跑冠軍菲迪皮茨,從馬拉松開始到雅典廣場送消息。

經過了全程42.195公里的長跑,終於到了目的地,只說了一句話,我們勝利了!因為體力不支而身亡,他的光榮事蹟,被希臘人們稱為希臘民族英雄。由於菲迪皮茨是一個善於長跑的人,而且他的職業就是傳信員,就是利用長跑來傳遞信息,對於這些都一般不需要上戰場,專門是傳遞信息,等仗打完了,就立馬傳遞信息。為了紀念他,因此,馬拉松長跑就這樣產生了。

(馬拉松之戰)

為什麼不騎馬

對於馬來講,適合在短距離的奔跑,人在長跑方面可謂是佼佼者。俗話說:馬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其實這個是有些誤導人們,為什麼這麼說,這不是針對一匹馬來說,只是有些誇張罷了。這種說法,是針對以馬來作為奔跑者,由於馬的耐力不足,所以中間要在驛站進行換馬匹,並且是不停的換。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以達到夜行八百。

如果用馬的話,要怎樣做才可以到達目的。首先要在固定地點建立驛站,在驛站準備好馬匹,這樣就可以達到系統性的更換馬匹,這樣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要是按照古代六百里加急,或者八百里加急,用這樣的方式操作,一整天要達到八百里,至少要更換15匹馬,5個人。這在當時的希臘基本達不到這種系統的模式。

就是按照40多公里用馬來跑的話,馬也沒有人跑的快。在英國每年都有這樣一項運動,就是人和馬比賽,一般用大概35公里的距離,讓人與馬比賽。這種比賽從1980年開始,每年都比賽一次並記錄下來實際情況,到2004年的時候,都記錄20多次,最終獲得的結果是人比馬跑的快,通過記錄得出結論,距離越長人比馬跑的越快。

(古希臘騎兵,參考圖)

在那個年代是否有騎兵

在當時那個年代是有騎兵,但是,在馬拉松之戰的時候沒有騎兵。對於騎兵在古希臘的時候就出現過,還是早於這個時期,不論從考古到歷史資料記載都有佐證。早在公元前1184年的時候,這比馬拉松之戰早了700年的時間,那個時期古希臘人就用馬拉戰車的情況。

根據羅多德記載,在當時兩軍相隔有1500米,雅典人是奔跑著進攻波斯人的,開戰前波斯人還以為自己要勝利,因為當時雅典人沒有騎兵,人數也比較少。雅典人對重裝步兵的要求比較嚴格,隊形也比較抱團,形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所用的兵器就是長矛,大概3到4米長,所以波斯人不敢進攻,經過激戰,波斯人失敗。這也是不用騎兵的原因所在。

因此,對於當時馬拉松之戰,沒有騎兵,只有能長跑的傳信員進行傳遞,這也是符合當時體系的要求,再說,當時菲迪皮茨的職業就是傳遞員,沒有騎馬傳遞信息的系統模式。現在的馬拉松比賽也是為了紀念菲迪皮茨的光榮事蹟。


太史簡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當時的雅典沒有騎兵這個兵種,普通雅典士兵根本不會騎馬。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馬拉松戰役的過程:

公元前490年,600艘波斯鉅艦,載著數萬波斯大軍,在雅典叛將希庇亞斯的引領下,順利登陸阿提卡半島,向馬拉松平原開來,越過馬拉松平原就是雅典了。

在波斯人登陸前3天,雅典派出了他們最優秀的長跑家斐迪皮茨(我們的主角)火速前往斯巴達求援。兩百四十公里的路途,斐迪皮茨只用了兩天兩夜就跑到了。

斯巴達人答應出兵,可有一個荒謬的條件。按照他們的習俗,月亮還沒圓的時候,不能出兵。

結果,斯巴達人沒有來。雅典人只有1萬重裝步兵和1000名來自普拉提亞城邦的步兵,獨自面對強大的波斯人。

於是,一萬一千名重裝步兵打開城門,在軍事指揮官米提亞德的率領下,開向馬拉松。

注意,雅典只有重裝步兵,沒有騎兵,雅典的軍事執政官卡利馬卡斯和10位軍事指揮官也全是步行出擊,沒有騎馬。

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數倍於他們的波斯人,浩浩蕩蕩,遮天蔽日。

其它的希臘城邦,都在觀望。

絕對的以少打多,怎麼打?

指揮官米提亞德下了一道瘋狂的命令——衝鋒!

波斯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萬多希臘的重裝步兵,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一步一步地向他們跑了過來。義無反顧,無所畏懼。

波斯統帥達提斯笑了。他舉起手來,準備讓波斯騎兵迂迴到方陣背後,沖垮這笨拙無比的隊形。

忽然,他的手停住了,他的笑容也僵住了。他發現,他的騎兵根本沒有辦法繞到敵人身後。

米提亞德很勇敢,很瘋狂,但並不是笨蛋。他早年曾經做過色雷斯的僭主,與波斯軍隊打過交道,深知波斯騎兵的威力所在。

所以,他沒有給波斯騎兵任何施展的空間:

馬拉松雖是平原,地勢卻是中間高兩邊低。此時正值雨季,高地兩邊盡是沼澤(詳見上圖)。

米提亞德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他將重兵集結在方陣兩邊,兩翼均保持八排方陣。死死地守住沼澤與平地的分界線。哪怕中間的兵力就只剩下四排。

希臘人排出了一個極不規則的凹形陣,向波斯人逼近過來。

達提斯傻眼了。騎兵對付重裝步兵的唯一辦法就是繞過對手,從後面突擊。否則,面對幾米長的密密麻麻的矛尖,別說人了,馬都不敢往上衝。

可波斯人不只有騎兵,還有弓箭手。

此前,不管任何敵人,再強大的步兵方陣都被如蝗的箭雨射得七零八落。還從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夠抵擋住波斯人的無敵箭陣。

眼看著雅典人進入射程,霎那間,天昏地暗。

雷雨?不!

日食?不!

是波斯人的漫天箭矢遮住了陽光,他們要給雅典人以無邊的黑夜。

但馬拉松註定要成為雅典英雄們的舞臺,米提亞德註定要成為奇蹟的創造者。

在波斯人開射之時,他又下達了一道指令:“全速衝刺!”

縮短被弓箭攻擊的時間,或許是破解波斯箭陣的唯一法門。

雅典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向波斯人撲了過來。而他們若想不被箭雨射散,唯一的辦法是在高速衝刺下仍然保持嚴密的隊形。七十餘斤的裝備,全速的奔跑,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一人跌倒,後果便不堪設想。

可在馬拉松發生的事實是,雅典方陣瞬間衝到波斯人的面前,陣形絲毫未亂。

這一次,拯救雅典的是全雅典人的勇氣與決心。

輪到波斯人慌亂了。在波斯的戰術體系中,騎兵和弓箭手是致命武器,而步兵是最弱的一環。可現在,波斯人可用的,只有步兵了。

波斯的步兵佈陣與雅典人恰好相反,精銳聚集在中間,兩邊較弱。

兩軍接戰,雅典中軍頑強地擋住了波斯中軍的猛攻,而波斯兩翼卻被雅典兩翼碾得粉碎。

波斯人終於不得不開始做一件他們極不熟悉的事情——逃跑。

雅典人緊追不捨,波斯人潰不成軍。

馬拉松戰役,波斯人付出了6400名士兵的屍體,而雅典人,只死了192個。可這192個人中,就有十位軍事指揮官中的兩個,和軍事執政官卡利馬卡斯。

將領的死亡率是普通士兵的十倍,將領身先士卒,馬拉松的奇蹟就是這樣煉成的。

從斯巴達回來的長跑家斐迪皮茨(我們的主角),不顧勞累,加入了馬拉松大戰。剛剛從戰場走下,他又肩負起了回雅典報捷的使命。

他全速跑回了雅典,向早已聚集在廣場中等候消息的雅典民眾高喊了一聲:“我們勝利了!”而後,永遠地倒了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

問題答案簡單明瞭:

看完馬拉松戰役的經過,答案就很明瞭:

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臘,馬只是耕作和載重的大型牲畜,並沒有用於戰爭,大家看過《斯巴達300勇士》就知道了,連軍事強國斯巴達都沒有裝備騎兵;

馬拉松戰役期間,雅典軍隊並沒有騎兵,甚至沒有軍用馬匹,連向斯巴達求援這種緊急任務都是派了長跑家斐迪皮茨去執行,更不要說獲勝以後傳遞喜訊了。

你可能還會鑽牛角尖,不能騎繳獲的波斯騎兵的馬嗎?

不好意思,騎馬是一項技術活,一個普通人掌握騎馬技術要一週不間斷的培訓,當時的雅典士兵都是步兵,沒有經過騎馬訓練,給他馬也不會騎。


所以我的回答是:當時的雅典沒有騎兵這個兵種,普通雅典士兵根本不會騎馬。


Byron體育


沒有一個靠譜的答案,一下幾個問題請思考:

1: 問一問歷史老師,馬鐙和高鞍馬橋何時出現的?

2: 看過兵馬俑嗎?秦始皇年代,你看裡面有騎兵嗎?為什麼?

3: 一匹裸馬,你騎上試試?

4: 中國普及馬鐙和高鞍馬橋已經是晉唐時期了。但那時還沒有普及馬掌。馬鐙是中國人發明的,老外比咱晚!


天下麒觀


馬拉松的典故主要說的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戰爭,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報信。 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把當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賽跑的距離。



為什麼不騎馬?1.實力懸殊,沒有多餘的馬匹。當時希波戰爭是波斯攻打希臘開始的,而第二次的進軍路線主要是從海上來的,已步兵跟重裝甲兵為主,所以騎兵基本沒有。當時雅典軍防守在馬拉松平原上,雅典方面參戰的一萬一千人全部是重裝步兵,而當時波斯帝國海軍有一千二百零七艘戰艦,官兵五十七萬人;陸軍包括步兵一百七十萬人,騎兵八萬人,駱駝及戰車兵兩萬人,共計二百三十七萬人。眾寡懸殊。希臘必須留下所以的有生力量來對方波斯軍。



為什麼不騎馬?2.路程與地形。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東北四十二公里的愛琴海邊,面朝阿提克海峽,背後群山環抱。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長,中間最寬處約有三公里。而當時正值雨季,騎馬不如人來的靈活。


為什麼不騎馬?3.長跑健將太激動了。自己是長跑健將,有把握。以少勝多,大敗波斯軍隊。為了讓同胞們早點知道勝利的消息,他拼命奔跑。菲迪皮茨已在戰鬥中負傷,但他還是跑回雅典,告訴忐忑不安、等待消息的雅典人“我們勝利了”,他便一頭栽倒在場,再也沒有醒來。


搬講歷史


何不食肉糜? 過段時間肯定有人問,為什麼解放戰爭不用高達? 因為我們有扎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