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去西藏

想到西藏是源於那天學姐說了一句讓我默默感動的話。她說明年去西藏的路線方式和注意事項都看好了,她時間都ok,就看我什麼時候有假期了。


30歲之前去西藏,似乎是很多年的約定。


/ 水流眾生 /

從不缺勇敢,難轉身


李健的《水流眾生》循環過很久。


在離天很近的高原,經歷了天與地的洗禮,遼闊大地轉山轉水,美妙音符下蘊藏著李健的人生態度。


30歲之前,去西藏


歌曲開頭的藏語,空曠通靈,直擊人心。最喜歡那句,“唐古拉山崎嶇路上從不缺勇敢,誰能逃脫花前月下轉身難”。


生活有時步履維艱,大多時候都是有逃脫的勇氣,卻很難有直面的轉身。


30歲之前,去西藏


一直都很喜歡李健的歌,他的歌似乎突破了普通的愛情親情類的感情,卻總是能迴歸生活。萬物眾生淡然處之,人生起落,盡力而為,時間會沖淡一切。


娓娓道來,一種大智慧,轉山轉水,轉出了自我。


30歲之前,去西藏


/ 轉山 /

所有的轉機都會出現在你想努力的此時


電影《轉山》,是在大學時好友推薦的,似乎那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看與西藏相關的電影。

這些年總是會時不時的找出來看一遍,上週末看似乎又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30歲之前,去西藏


臺灣青年張書豪在大四畢業時,遭遇了哥哥的亡故,女友離去。在迷茫之際發現了哥哥留下的騎行日誌,他義無反顧替哥哥完成未竟心願的想法,奔赴麗江,騎行滇藏線。


30歲之前,去西藏


這一路註定是崎嶇的。


稚嫩的少年追隨騎友小川,但是不幸小川出事,剩下的路就只能獨自前行。一如人生,總需要我們獨自堅強前行。


30歲之前,去西藏


風餐露宿、車胎爆了、摔傷了……縱使前路艱辛也未曾放棄。終於在山頂,斑駁刺眼的陽光,斑斕的藏旗,是張書豪給自己最好的答案。


電影很平淡,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一路隱忍與壓抑,也許看完並不能釋然。


30歲之前,去西藏


人生無法被預估,所有值得與否只有嘗試才知道。


旅遊,不管是雲南還是西藏,都不能解決我們所面對的雞毛蒜皮。但是在路途中,在看到一些直擊人心的風景時,在那一刻會對生命有著全然的感悟。也許那些純粹的風景真的可以洗滌心靈。


/ 西藏生死戀 /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一個在藏北荒原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故事的前半部分是雪域高原獨有的神聖愛情,故事的後半部分又像極了爛大街的狗血偶像劇,然而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存在。


30歲之前,去西藏


公扎,一個從小生長於荒原的藏北男生,與女孩措姆青梅竹馬,從少年相愛到青年,即使這背後有著無法克服的家族恩怨。然而,孤注一擲的愛情隨著新娘措姆的意外離世而結束。措姆遭遇頭頂長有“¤”圖案的母熊喀果襲擊,被活活咬死。


從此公扎為了尋找喀果報仇,穿越大藏北無人區,流浪荒原……


30歲之前,去西藏


多年以後,一個叫風的上海女孩遊玩西藏,在茫茫荒原被公扎救起。由愛而生的勇氣使風決然地放棄上海的一切,隻身孤影留在藏北。最後,與公紮在一起做藏北草原的放牧女……


30歲之前,去西藏


三個人愛情的背後是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藏區的社會變革、藏區人對宗教信念九死不悔的虔誠、藏區獨有開放的婚姻家庭認知、還有父輩無法化解的恩怨。


澄澈湛藍的天空裡更容易滋養純粹的人,每一個人都令人感動,淳樸的藏區人譜寫了這部純愛的詩篇。


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


自從在香格里拉看到雪海,就一直憧憬去一次西藏。30歲之前去一次西藏,是和學姐說了好幾年的願望,更像是與雪域高原的一個約定。


希望2020可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