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CPI未把商品房價格統計在內?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通過CPI來了解物價的變化。它的統計對象囊括了食品菸酒、衣著、生活用品、醫療保健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和服務。不過,商品房卻並不在CPI的統計對象之列。這是什麼原因呢?

對此問題,國家統計局曾給出過解釋,主要從CPI的用途這一角度說明了為何不把商品房納入統計之列。

為什麼CPI未把商品房價格統計在內?

CPI的用途主要有三:一是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二是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三是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僱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

統計局解釋稱,不把商品房價格納入CPI統計與CPI的第一、二個用途有關。

(一)出於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世界各國統計機構所採用的“國際慣例”,這個國際慣例也就是國際各國CPI統計同行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則,在93SNA(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推薦的世界各國統計機構遵循的一般性原則)第十章資本賬戶的資本形成總額中指出:住宅按新的或現存的有形固定資產來處置。為此,CPI的統計口徑必須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類相一致,而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分類,商品房購買屬於投資範疇。

為什麼CPI未把商品房價格統計在內?

而CPI關注的是消費,因此,CPI只能反映與居民即期消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動,不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類價格的變動。如果將商品房價格變動納入CPI的統計中,我國的CPI與世界其他各國的CPI就不可比了。

(二)出於測量通貨膨脹的需要。測量通貨膨脹的指標不止一個,但世界各國大多使用CPI來測量。經濟工作者一般認為,商品和服務普遍的持續的上漲就發生了通貨膨脹。注意,這裡指的是商品和服務,而不是資產。假設我們把商品房價格變動作為消費品價格變動納入到CPI 的統計中,當房價漲幅遠高於CPI漲幅時,把兩者合成在一起得出的CPI指數會非常高,反映的是我國國民經進入了中度通脹狀態。同樣,如果把股票價格變動納入CPI的統計範圍,那麼我國某些階段的“CPI” 的漲幅可能會達100%以上。

不過呢,不將商品房(資產)價格變動納入CPI統計範疇,不代表CPI 不反映居住類(消費)價格的變化情況。目前,CPI中居住類價格的變化是通過四個類別來反映的:1、建房和裝修材料,主要是磚瓦灰砂石、水泥、化工原料等。2、租房,主要是公房及私房房租的變化。3、自有住房,主要是房屋貸款利率、物業費的變化情況。4、水、電、燃料的價格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