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熱播劇《安家》裡,女博士、婦產科專家宮蓓蓓(海清飾),在忙碌了一天後,一回到家便急急忙忙地準備給老二餵奶,卻又

發現老大在餐桌旁捧著 iPad,一邊看動畫一邊機械地張嘴,一口一口吃著爺爺喂到嘴邊的飯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宮蓓蓓勸說公公,“爸,別再喂他飯了,都上中班了。”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可公公哪聽的進,反而把腰板兒挺得直直的,理直氣壯:“我要是不喂,他就不吃,孩子餓著怎麼行啊!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宮蓓蓓說:“他不吃就讓他不吃好了,到最後他餓了,他自己自然就會吃了。”

婆婆在旁邊聽了,不樂意了,“孩子身上這點肉啊,都是一口一口喂出來的,你們年輕人,哪有這個耐心?”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宮蓓蓓繼續壓著心中的不滿勸說老人:“咱們得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飲食習慣,不然這樣吃飯,消化也不好對不對?"

此時宮蓓蓓老公說話了,他一邊吃飯一邊隨口應和,“對對,媽媽說的都對。”回過頭,又對兒子說:“以後上大學記得把爺爺奶奶帶上,要不然沒人給你餵飯!”

誰知老公原本想以自認為幽默”的口氣,緩解家庭矛盾的算盤沒有得逞,反倒在宮蓓蓓心裡又增添了一分不滿。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於是呢,爺爺繼續大口大口餵飯,孩子繼續眼睛一眨不眨看動畫。


眼看自己勸說無果,宮蓓蓓決定自己上。她抱著老二,跟老大說:“我們吃飯不能看ipad是不是?趕緊放下來,好好吃飯啊。”

誰知奶奶依然在旁邊幫腔,“行了行了,讓他看吧,這個小區哪家的孩子不是吃飯看動畫片玩玩具啊?!家家都是這樣子。”

孩子見有爺爺奶奶力挺,大喊:你不讓我看,我就不吃飯!

奶奶在一旁被逗樂了:“我們歡歡會作詩了,還挺押韻的。”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這場面讓宮蓓蓓壓抑已久的滿腔怒火集中爆發,她拿走孩子面前的 iPad,直接對著兒子開始發火。

兒子受了委屈,眼淚開始吧嗒吧嗒掉,哭了。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這一哭不要緊……家裡卻開始雞飛狗跳,爺爺發火、奶奶飲泣。此時爸爸坐不住了,劈頭蓋臉一頓責問:“你怎麼回事,怎麼一回來就兇孩子?本來爺爺奶奶帶得好好的,你一插手,全亂了!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劇中的這一幕鬧劇,讓很多人感同身受,驚呼簡直想在我家安裝了攝像頭,連說出來話都一字不差!實際上宮蓓蓓一家,確實也是很多現實社會中家庭的縮影。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老人帶娃,“餵飯”似乎都是逃不掉的常規操作,也是隔代育兒矛盾最大的爆發點。事實上,除了“餵飯”,隔代育兒讓人“炸”的點太多太多了……


育兒觀念不同,家庭矛盾凸顯

孩子的日常,老人處處包辦代替,兒女看不慣 ;孩子犯錯,爸媽要管教,老人從中干涉.....表面上,兩代人之間的主要矛盾在於餵養、養育方式上的意見不統一,但其實,這是一場家庭內部的“權力爭奪戰”。

“我吃的鹽比你們多!”

很多老人認為自己是孩子父母的父母,有著年輕人沒有的養娃經驗,因此,更適合、更有能力養育好孩子。

“這是我的孫子,憑什麼不能管!”

有媽媽在微博上傾訴:隔代教育真的給我帶來很多困擾,我對婆婆的言語和行為忍無可忍。

吃飯的時候,婆婆堅持要給孩子餵飯,我覺得孩子已經大了,餵飯喂得多了不利於培養獨立習慣。婆婆卻執意要喂。我苦勸不止,誰知道婆婆一把抱過孩子,做出趕我走的手勢,惡狠狠地說:“我管教我家孫子,你一個外人插嘴幹什麼?”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媽,你這樣是不對的!”

當看不慣老人帶娃的一些事情時,孩子的父母們(通常是媽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孩子的親生父母,接觸到了更多新時代的育兒知識,因此,更應該、更有權利主宰孩子的未來。

但往往說了也等於沒說,爺爺奶奶們不會有什麼改變的打算。反而經常因為說話太沖,沒有照顧到長輩們的情緒,反而進一步激化了矛盾。所以如何說才能讓婆婆聽進去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項本領,說話的藝術有可能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和睦。

“老婆,我媽說的挺對的,

我也是這麼長大的。”

中國男人大多都喜歡息事寧人。

夾在媳婦和親媽之間,只希望安安靜靜不要吵架就好,但這反而使容易使得矛盾不斷積累,最終激化。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既然看不慣我,那你們自己帶吧!”

當孩子爸媽對隔代家長養育孩子的方式有所質疑,許多老人通常也不願意接受年輕一輩的看法,經常會甩過來一句:“你那樣帶,我不會。那你自己帶吧。”

這句話,對於大部分年輕父母而言,其殺傷力遠勝地球爆炸、宇宙重啟。畢竟選擇讓老人帶的家庭,大多是普通雙職工家庭,朝九晚五的社畜,沒有時間精力也同樣請不起保姆,請求老人帶娃確實也是一個不得不做的決定。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這就是目前大多是家庭的教育模式,隔代育兒“看不慣”,但“離不開”


那麼,請老人幫忙隔代教養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又是因何產生的呢?


“隔代教養”的有利之處

首先聊聊祖輩參與撫養的有利之處:

01

為年輕父母解決了後顧之憂


當媽最慫的時候,就是沒人幫你帶孩子。

請保姆?一來經濟條件不允許,就算允許,但也不放心。

近年來,保姆虐童事件不是個例:

* “紹興保姆虐打9個月大女嬰往孩子嘴裡吐痰。”

* “瀋陽保姆高空摔孩子令其舔腳趾。”

* “銀川保姆,針扎11月大孩子!”

* “馬來西亞月嫂虐待嬰兒,用力搖晃孩子!”

打罵、針扎、捏鼻、給孩子喂安眠藥、安神液等等,都反映了保姆市場的良莠不齊。

而祖輩們對孫輩的愛可是真真的,實在是任何育兒機構或者保姆都無法替代的。由於血緣關係,他們大多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他們可以為寶寶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給寶寶帶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的加入使得父母們可以全無後顧之憂地更投入前方的工作中

。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也為家庭持續穩定幸福,帶來了物質保障。

02

祖輩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小孩子出生的時候,大多數的祖輩正處於退休的前後幾年時間。不少祖輩家長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願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他們不僅照顧孩子的生活,提供學習的條件,進行適當的指導而且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

雖然撫養孩子肯定會累些,但是能發揮自己的餘熱,同樣也會讓自己產生一定的價值感,所以老人們大多數還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的。

03

祖輩家長有較多的育兒經驗

祖輩們能把我們養活得活蹦亂跳,那我們也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單純的撫養上,老人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尤其是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祖輩,他們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比如有的老人喜歡琴棋書畫,他們的孫輩們便從小就耳濡目染各種中華優秀文化,這本身便是很好的教育。


04

填補家庭缺陷

單親家庭很多,祖輩們無論是否主動參與撫養,總是可以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缺失的一部分愛,也為寶寶提供了性別模仿的對象,為寶寶學習與異性相處提供了鍛鍊的機會。


“隔代教養”的弊端

再來說說弊端:


01

過分溺愛,阻礙孩子自我成長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茜茜的奶奶認為女孩要富養,要把孫女按公主的模式去培養。這裡所謂的“公主”,其實也就是吃喝拉撒玩而已:吃自己捨不得吃的東西,玩大家都有的玩具甚至大家沒有的玩具,不必親自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這樣的場景,大家都很熟悉。老人自己捨不得花的錢,都用在孫輩上;老人能做的事情,決不讓孫輩去做。出門怕太陽曬,怕雨淋,怕蚊子咬;在家怕事情做不好,怕冷怕熱怕吃不飽。不僅剝奪了孩子面對真實生活環境和自己動手處理問題的機會,導致孩子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甚至還剝奪了孩子幾乎所有的選擇權:吃什麼、不吃什麼、什麼時候喝水……

這些事情,說來事小,後果卻很嚴重。不用多說,各位家長也能預料到這樣的孩子,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未來的世界,競爭門檻真的很高。但是這個競爭不是在知識層面,而是在思維模式層面、抗挫折層面、承擔責任的層面。而這些能力發展的機會,很可能會被隔代老人帶孩子所消滅。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02

引發家庭矛盾,導致親子隔閡

孩子從小就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習慣了接受他們的袒護與遷就,也可能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接管寶寶,或者從祖輩手裡完全將孩子接管過來時,他們可能就會急於去扭轉孩子的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更容易出現對立情緒。

這種對立情緒會讓孩子疏遠父母,退縮到祖輩的身邊。於是祖輩和父輩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寶寶的教育問題引發家庭矛盾。如果祖輩再出面阻擾父輩“教訓”孫輩,這種矛盾就會進一步激發。

03

觀念守舊,妨礙寶寶個性發展

許多祖輩教育理念比較落後,對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可能限制寶寶的各種探索活動。比如父母早已在客廳的電視櫃和茶几的邊緣貼了防撞條,把插座封了等做了一套安全防護措施,可以讓孩子安全的自由的在家裡爬行,玩耍或者探索,但祖輩們覺得這些完全沒必要,或者遠遠不夠,他們要的是“嚴防死守”,因為“可能的不安全”而不允許孩子活動。

還有些祖輩沉默寡言,不太習慣與孩子進行互動。他們養育出來的孫輩看上去就如同“小老頭”,說起話來語速慢詞彙量極少,思維也僵化,這種現象同樣讓人擔憂。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也有些老人因為欠缺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知識的能力也減弱了,往往會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河南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因為水土不服出了一身溼疹,奶奶心疼孫子難受,竟聽信鄰居的偏方——“喝生蝌蚪”!誰知孫子被迫吞了一百多隻蝌蚪後,胃疼不已,被送到醫院。經檢查,是因為體內有寄生蟲,而且正是蝌蚪帶進來的,叫“裂頭蚴”。好在孩子就醫及時,因此並沒有什麼生命危險。


04

增加祖輩負擔和壓力

祖輩撫養孫輩時,剛開始孩子的需求不多時或許還可以滿足他的需求,但隨著孫輩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擴展,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性的增強,他的需求越來越多,心理變化會越來越複雜。要解決這些問題,這對於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的祖輩來說是強人所難或難以為繼的。

同時,“隔代教養”也給同樣會給老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杭州一名五旬大媽在某小區16樓樓頂欲跳樓輕生。據當地民警描述,大媽早上因為要不要帶孫子出門的問題上,與兒媳起了爭執。


大媽心裡委屈,一時想不開,於是起了輕生的念頭。之後,經大家的幾番勸說後,大媽被攙扶到了安全地帶。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如果將孫輩照顧得很好,能使其健健康康的成長,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如果在其監管的過程中,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老人們往往會覺得難以向子女交代,因而在帶娃時會比家長自己帶心理壓力更大。


關於教養,隔代不隔代都不可能完美

其實,解決“隔代教養”矛盾的關鍵點,很簡單,方法就是:確立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並儘可能讓所有人都“觀念統一”

一家子能觀念統一的,還是儘可能要統一。只有大家都做到在孩子教育上觀念一致、行動一致了,孩子才不會在遇事時因為不知道聽誰的,或者去尋找“政策”的漏洞。

當然,一家子育兒觀念統一這種理想狀態,真正做到太難了。生活本就是一地雞毛的瑣事,只不過遇到孩子更加被放大了,如果兩代人意見實在無法統一,但又不得不“隔代教養”,不如試試這樣做:

01

堅持自己認為對的


不要為了“難以統一觀念”而放棄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爸爸媽媽們更容易學習、更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只要你認為這樣做對寶寶好,你就只要求寶寶在跟自己相處時,做到這些就行了。

比起去扭轉老人的觀念,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天天能見到父母,經常有和父母親密接觸的機會,不要把“隔代幫忙”真正變成了“隔代教養”。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02

老人跟你意見不同時,“抓大放小”

帶孩子的人多,教養方式也肯定沒那麼容易整齊劃一。在沒有原則性問題的情況下,儘量要求自己“抓大放小”

,那些婆婆媽媽雞毛蒜皮的細碎的事情,放心讓老人來處理,錯也錯不到哪裡去。養孩子不是生產一個產品,每件事有精準的規格、標準,孩子的各個方面都要放進一個座標體系去測量,那樣你吃力、老人吃力、全家都吃力。孩子的發展有無限可能,不必事無鉅細每件事都抓,牢牢抓住“大”的方面就好了。

就拿餵飯這個事情,如果孩子在學校也出現不喂不吃的吃飯問題,那還是需要全家統一規範行為的;但如果發現孩子在學校或者爺爺奶奶不在家的時候,能吃得很好,那麼偶爾被爺爺奶奶喂一次飯說實在的也無所謂。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外交家,在與不同人的相處中,就會知道每個人的底線在哪裡,怎麼才能和這個人愉快相處,孩子會自己調整和不同人的相處方式。

曾有專家指出,如果孩子的照料者過於單一,對孩子的成長並非好事,一對一的相處模式不利於孩子發展。因為孩子每天所能接觸到的新鮮刺激太少了,這樣的孩子可能更認生、甚至各方面能力比如運動、認知、語言能力發展也會相對晚一些、慢一些。


一個孩子最理想的依附對象是2-6人,在與更多人的相處中,孩子的智力將會發育得更好。所以我們也該歡迎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共同參與到孩子的照料中。

03

家庭氣氛和諧,很重要

我們可以否認祖輩的觀點,但絕不能否認祖輩的真情,沒有人該因養育這種充滿愛意的事情而受到傷害,家庭氣氛和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

緊張氛圍下,孩子的大腦會分泌一種“抗壓激素”,會讓他事事小心,自己儘可能乖、儘可能賣萌,來調節家庭氣氛,讓大家都開心起來。久而久之,孩子對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開放的心態,情緒會受影響,焦躁、愛哭鬧且不易哄。而在和諧氣氛下成長的孩子會更輕鬆的專注於吃、玩、探索的成長,反而發展的很好。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04

多給老人鼓勵與關心

對老人帶孩子方面的長處要給予鼓勵,讓老人知道自己的辛苦付出是能得到認可的。

遇到節假日,帶老人孩子出門轉轉,好讓彼此增進理解。

很多時候,老人只是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怎麼帶孩子更好、更對,所以才會犯錯誤。做父母的要如何說才能讓老人聽進去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項本領,說話的藝術決定整個家庭是否和睦


爸爸媽媽們在通過各種途徑比如看書、聽課、微信文章等獲得最新、最好的育兒方式時,也別忘了轉發分享給老人們一起進步。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不管贊成或反對,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一種“幸運”。遇見好的老人幫帶小孩是我們的福氣,遇見不好溝通強勢的老人,或許正是修煉時機來了,我們需要提升我們自己的情商和認知。

這世界上本就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相信愛,讓孩子擁有愛。很多人在回憶童年和少年時,都會想起爺爺、奶奶輩的親人曾給予自己的溫暖和愛,並發現這些其實深深地影響了自己的整個人生。




家長口袋作為家長教育路上的必備智囊,幫助您緩解升學焦慮,坐覽全球領先教育理念與方法。歡迎關注家長口袋(ID:jiazhangkoud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