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換科室接受新工作後,又安排到下鄉工作,有提拔的可能嗎?

呂和攀


〔愛上爸爸〕為您解答:一般情況下,具有基層工作經驗是體制內提拔的一個優勢條件,但並非先決條件。從目前情況來看,基層提拔的公務員還是比較多的,但這並不能證明到了基層以後就一定能提拔。

關於該問題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循序回答:(1)基層工作經歷的重要性。(2)體制內提拔任用與基層工作的關係。(3)面對當前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做。

基層工作經歷應當是每個公務員的必修課,只有在基層的熔爐裡經過鍛鍊,才能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領導幹部

公務員招考時的基層工作經歷,通常是指縣級及以下機關工作的經歷。簡單的說,可以理解為縣委、縣政府下屬的機關單位,也可以是基層鄉鎮。但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基層主要還是指鄉鎮。

鄉鎮基層是鍛鍊人的地方,相比機關單位有很多東西可以學到,這也是為什麼提拔的幹部大多數都要到基層學習鍛鍊的原因。

A.工作繁雜,能培養你成為一名多面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對基層的最形象表述。機關有多少個單位,基層就要對應多少項工作,甚至更多。因此,在鄉鎮工作的人多數都是“八臂哪吒”。每個人都要承擔多項工作,而且多數時間處於工作的重壓之下。以至於有一句話這樣說:在基層幹三年,到機關的單位可以橫著走。

B.直面群眾,能夠教你如何做好群眾工作。走群眾路線是我黨的一貫方針,任何工作都離不開群眾的支持。不會做群眾工作的幹部就會影響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只會紙上談兵。在鄉鎮基層幾乎80%的工作都是與群眾打交道,能夠讓你直面、直觀地瞭解基層的情況和民風、社風。並且能夠讓你不斷總結經驗,應對群眾工作。這是為今後仕途發展夯實基礎的一個重要保障。

C.工作務實,能夠提升你的綜合業務能力。鄉鎮工作屬於黨委政府的最末端,我認為無論是哪一項工作都是最接地氣而且必須務實的。作為一名年輕的公務員,能夠到鄉鎮基層鍛鍊是提升業務能力水平的最佳途徑,遠比在機關辦公室工作要務實的多。在這裡你能夠接觸得到基層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手素材和最真實的情況反應,這對於你將來走上領導崗位,甚至主政一方是非常有幫助的。

基層工作履歷不一定是提拔任用的必要因素,但是絕大多數提拔任用的領導都會到基層鍛鍊學習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講基層工作經歷,特別是一些單位在招錄公務員的時候已經明確,新錄用人員必須充實到基層一線,這就充分說明了基層工作的重要性。

A.基層工作經歷是仕途發展的重要因素。原則上講,領導幹部的提拔任用都應有三年或以上的基層工作經歷。只是有些地方在貫徹執行上發生了變化或者搞了變通。單就仕途發展來看,我認為基層工作經歷是必須的,畢竟你的履歷一直在那裡放著,沒有基層工作的經歷到任何時候都是一項空白。

B.基層工作經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先有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人參加工作就直接分到基層,經過摸爬滾打和各種歷練一步一步走上領導崗位;有的人是在機關工作,為了下一步的發展主動到基層鍛鍊或者被動到基層走一走。無論哪種形式的基層工作經歷,對於當事人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

C.有了基層工作經歷,不代表一定會得到提拔重用。

基層的公務員千千萬萬,領導的職數是有限的,況且還有一些是下來鍍金的。因此,基層的領導崗位可以說是僧多粥少,對此一定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立足本職,努力工作,和諧關係,盡好人事

既然已經身在基層,那麼就要更好地規劃一下職業前景,雖然不一定被提拔任用,但至少對自己是一次能力上的昇華。

A.要加強業務能力學習,不斷提升自我。

基層是個大熔爐,是最能鍛鍊人和磨練人的地方。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既然已經來到基層,更多的是要想著利用基層的工作經歷來提升業務能力和個人的綜合素質。這是你下一步發展的必要保障和前提基礎。

B.要搞好與周圍人的關係,不斷和諧圈子範圍。無論在哪裡工作,人際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與同事的關係和與領導的關係,特別是要和諧與領導的關係。因為領導掌握著決策權和一定的職場資源,對於你的工作環境質量和未來發展道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C.努力工作盡人事,成與不成聽天命。很多時候我們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結果,但這不是我們放棄的理由。建議你調整好心態,即便沒有走上領導崗位也能夠心平氣和的對待,畢竟努力和成功不是充要條件。這裡面還摻雜著運氣和其他因素。

結束語:在基層工作完全有提拔的可能,但並不是在基層就一定能夠提拔,祝你好運。


愛上爸爸


提拔與下鄉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公務員的提拔,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上的。這幾年,隨著選人用人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有思想、會幹事、能成事的人被提拔重用。

我們市裡一個單位,2016年派了一名正科級幹部包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徹底與單位、與崗位脫離,專職脫貧攻堅。到村上後,這個人全情投入,吃住在村上,幫著村上修路、爭取項目、發展旅遊產業,幾年時間,村子發展實現質的跨越,由一個落後村變成了先進村,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曾經報道過他的先進事蹟,市上領導多次表揚他的工作業績。去年他被組織提拔成副縣,成了原單位的副局長,還被評為全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說實話,如果他不去扶貧,估計現在也提不了,因為他們那個單位人才濟濟,也不乏有背景的。

所以幹什麼工作,首先要先想著把工作幹好,無論是使命崗位,只有把工作幹好了,即使去找領導談個人問題,也是有底氣,能說的起話的。


愛朵


作為體制內一員,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關於調整科室。

其實公務員調整工作崗位是很常見的事,也叫輪崗交流。目的有三個:其一就是為了解決幹部長期不流動,在某一領域乾的時間太長,有腐敗的風險。其二就是解決創新能力,擔當精神不足的問題。試想,你如果在一個科室幹了五六年,科室的工作已經信手拈來、滾瓜亂熟,還能有多少激情去創新工作,改革發展。其三就是多崗位鍛鍊幹部的能力,應對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問題,符合新時代幹部隊伍建設要求。

第二,關於下鄉鍛鍊。

無論在哪一個層級的部門工作,如組織部門、發改部門、工信部門等,都有下鄉掛職鍛鍊的任務。特別是近幾年來脫貧攻堅,更是每個部門的硬要求硬任務。如果從培養幹部、提拔任用的角度來說,下鄉鍛鍊是有一定指向的。你去哪個地區鍛鍊,做什麼工作,原單位支持的力度等等,都是有說法的。就我瞭解的,中西部扶貧協作,東部地區到西部地區掛職鍛鍊滿兩年,回來後都會被提拔。也有一般性任務,如駐村脫貧,是需要輪崗下村的。你乾的好了,在你們區域有名聲了,實實在在的功績,才有可能提拔的。更多的時候,下鄉鍛鍊只是常規操作中的一個。如果下鄉鍛鍊就會提拔的話,就不會是你被單位通知去,而是好多人爭著搶著去了。

第三,關於提拔幹部。

就我工作這幾年的所見所聞,提拔幹部對資歷的要求是存在的,但不是唯一的。有一些人是因為下鄉鍛鍊後提拔的,但那只是很少數。大部分都是熬資歷、拼能力、論資源。在關鍵的時候有關鍵的人物給你調撥一下,幫你協調一下,為你撐一下腰,提拔的可能性要大的多得多。

總的來說,年輕人多崗位學習鍛鍊不是壞事。但要學會即低頭做事,又抬頭看路。這才是提拔的王道。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我是社會主義新青年,一個剛入流的公務員,新時代的老幹部。


社會主義新青年


公務員換科室接受新工作後,又安排到下鄉工作,有提拔可能嗎?

答案是:只要符合晉升條件,當然可以提拔了。

一、提拔重用幹部,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公務員換科室接受新工作後,又安排下鄉。說實話,下鄉也是你的工作,只要是組織安排給你的工作,都是組織認可的工作,只要你做的好,做出成績,自然會贏得領導的信任,提拔上組織也會考慮你的。

當然,不知道題主是什麼層級的部門,所謂的下鄉指的是包村工作還是駐村幫扶?或者是業務上的下村指導?不管是什麼樣的下鄉,在我看來對你都是新的挑戰,新的歷練。

因此,題主並不用太擔心,組織安排你下鄉,並不是讓你失去了和在科室工作同事的競爭機會,有時候反而也是對你的一種歷練。如果是全脫產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話,組織上更是有文件要求對扶貧幹部要關心關愛,優先提拔,你就更不要懷疑組織上對你提拔的決心了。

二、符合什麼樣條件的公務員才可以提拔呢?

按照新《公務員法》的規定,以提拔副科級幹部為例,要想提拔為鄉科級副職,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擔任一級科員3年以上經歷,同時,組織上還會考察你德政勤廉,確保提拔的幹部風清氣正。

當然了,對於幹部的提拔任用流程,是組織部門操心的事情。只要符合條件,組織部門都可以納入後備幹部人選。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幹部的提拔任用是一個嚴肅的過程,有時候也需要機遇,甚至是人情。如果有領導能夠在背後助推一把,相信組織上會更快發現你的才能,你也會提拔的更快。

歡迎關注 ,和我一起職場上的有趣事!


木子圈圈


首先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去問:公務員提拔的條件是什麼?

我分析有這些原因:

1、能力。提拔你領導考慮的最主要的因素一定是能力。正所謂有為才有位。領導提拔你正是為了用你,而不是提拔你然後再讓你供起來無所事事。如果你的工作在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的視野範圍和關注點上,你的能力能夠充分體現出的話,就進入到領導提拔幹部的候選名單裡。

2、資歷。公務員隊伍其實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團體,不太可能存在跨單位的提拔,比方說一個單位某個待提拔的崗位,能夠符合提拔標準的人員在本單位往往不會太多,經常是二三個人競爭一個位置。而候選人能力和素質相差不太的情況下,年齡、在單位的時間等資歷硬槓槓就是主要的衡量標準了。

3、關係。這實在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參考值。你說他有,他確實有,你說他沒有,他確實沒有。那就是因為關係真實存在,但他在領導或者說單位負責提拔你的領導到底能有多大分量這很難說。比方說你有親戚是省級部門處級領導幹部,這位親戚有多大能力幫你,而你本身是縣級部門的公務員,這層關係能多大程度幫到你,就兩說了。

所以,回到了你的問題。我覺得可以這麼看:你調整到了新崗位,對你來說就是多崗位進行了鍛鍊,還下鄉工作。對你來說積累了經驗,增加了資歷,如果你幹出了成績,對你來說是很有利的一面。當然從另一面講,你從核心處室調整到了邊緣處室,甚至還安排下鄉遠離機關人事,對你來說,你自己考慮,這是組織對你培養,還是其他因素。這些都要結合你和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話說三分明


公務員換科室接受新工作崗位後,又被安排下鄉工作,這個和提拔任用是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的。公務員分配工作,文件只指明是去哪個黨政機關單位工作,至於具體在哪個科室工作,或者承辦哪一方面的業務,都是單位說了算。也許在某個科室一直呆下去,也許在幾個科室之間調來調去,都是單位根據工作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做出調整,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個人可以參與意見,但單位做出決定後,肯定是要服從,這是原則。

到了新科室之後,一般會有專門的分工負責安排,規定具體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承擔哪一方面的責任,這是你的工作職責。至於說到一來就被分配下鄉工作,這也是很正常的,單位都會承擔一幫扶工作任務,尤其是現在的精準扶貧工作,每年都會選派一批人常駐所幫聯的鄉鎮、村組,從事幫扶工作任務。科室都會被分配名額,在考慮人選的時候,到是有規定,新提拔任用幹部、即將提拔任用的後備幹部,優先入選。科室一般也會從這些人中,挑選幫扶人員。但要說選派下鄉的人員肯定會被提拔任用,或者下鄉回來就升職加薪,這也未免太想當然了。就是掛職鍛鍊幹部,也不敢說就一定會怎麼樣。

下鄉增加基層工作經歷,對於年輕幹部提拔任用,絕對是一件好事。剛來科室,還沒有進入新的工作角色,還有一個學習的過程,科室出於工作考慮,也許會先派去幫聯點,讓業務更精熟的老職工留下來,以更有利於推動工作。為了體現公平公正和人性化管理,一般單位或者科室,對於下鄉幫扶人員,都會確定一個週期,週期結束後其他人輪換。什麼工作都需要有人來幹,工作不能挑肥揀瘦,不然你又要面臨換科室的尷尬。最好的選擇就是坦然接受,服從命令,認真工作,無論在那個崗位,都要盡心盡力幹工作,幹出成績,這樣才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


職言管語


了新科室之後,一般會有專門的分工負責安排,規定具體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承擔哪一方面的責任,這是你的工作職責。至於說到一來就被分配下鄉工作,這也是很正常的,單位都會承擔一幫扶工作任務,尤其是現在的精準扶貧工作,每年都會選派一批人常駐所幫聯的鄉鎮、村組,從事幫扶工作任務。科室都會被分配名額,在考慮人選的時候,到是有規定,新提拔任用幹部、即將提拔任用的後備幹部,優先入選。科室一般也會從這些人中,挑選幫扶人員。但要說選派下鄉的人員肯定會被提拔任用,或者下鄉回來就升職加薪,這也未免太想當然了。就是掛職鍛鍊幹部,也不敢說就一定會怎麼樣。

下鄉增加基層工作經歷,對於年輕幹部提拔任用,絕對是一件好事。剛來科室,還沒有進入新的工作角色,還有一個學習的過程,科室出於工作考慮,也許會先派去幫聯點,讓業務更精熟的老職工留下來,以更有利於推動工作。為了體現公平公正和人性化管理,一般單位或者科室,對於下鄉幫扶人員,都會確定一個週期,週期結束後其他人輪換。什麼工作都需要有人來幹,工作不能挑肥揀瘦,不然你又要面臨換科室的尷尬。最好的選擇就是坦然接受,服從命令,認真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盡心盡力幹工作,幹出成績,這樣才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


撫順華圖



磨盤石500


一是公務員調換科室看一看是什麼性質的,去的科室越來越重要了還是越來越無關緊要了。

二是剛剛調換科室,本應該先熟悉、適應本科室業務,但緊接著安排下鄉,極有可能直接下放啦。

三是下鄉是每個公務員都要經歷的過程,每年都有確定的天數,與提拔沒有任何關係。

四是但凡要提職,首先列為預提拔對象,沒有列為與提拔對象,上不了常委會研究討論,哪裡來的提拔可能,如果有提拔意向,科室領導肯定會提前授意,交待注意事項,保障順利提拔,這叫培養人!

你呀!唉😔……


鐵馬秋風勁漠北月光寒


你好,我作為一名體質內回答下我的體會。希望能幫到你。鄉下工作經驗是一個領導幹部成長必須的人生經歷,希望你能在基層發光發熱,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為以後仕途留下完美的履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00f844eef3e045e88ffb14dc2b52e7c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