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為什麼不取消外援制度?

錢算嘛樂呵樂呵得了


外援並非只有消極作用,對聯賽和國家隊發展有一定促進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一點,那就是目前CBA聯賽確實已經變成了一個由外援主導的聯賽,這點從聯賽的數據統計榜就能夠看出端倪。

場均得分的前20名以及場均助攻的前20名均由外援佔據,而在場均籃板球前10名中也僅有1位本土球員。

在大部分CBA球隊中,外援都是球隊的進攻核心,本土球員更多的只是充當角色球員。

第一、外援對國內球員造成的影響

長此以往,國內球員的技術也就變得越來越單一,最典型的就是下面幾種情況。

1、國內很多控衛的持球和組織能力不過關

因為幾乎每支球隊都會有後衛外援,而後衛外援大部分都是大包大攬類型的,既需要承擔得分的責任,也需要承擔組織進攻的責任。

所以國內後衛往往只需要做到運球過半場給到外援,甚至說連運球過半場都不需要,只需要在防守端做好防守對方小外援的任務就夠了。

而一旦到了國際賽場,這些後衛自然就很難承擔起組織進攻的重任,甚至連運球過半場都費勁。

2、國內很多前鋒都沒有持球能力

因為每支球隊幾乎都有小外援,所以大部分球隊都是以後場為進攻發起點,這也導致前鋒的功能被邊緣化。

目前而言,絕大多國內小前鋒在隊內的責任就只有三個:接球跳投、搶籃板球、防守。

在國際賽場,前鋒能夠持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國男籃過去幾年時間裡在鋒線位置一直都很吃虧。

3、國內內線籃板球能力差

除了配備大外援,CBA大部分球隊也都會配備一位中鋒外援。

這些中鋒外援大都是身體素質比較出色的外援,這些外援的籃板球爭搶能力極為出色,所以只要大外援在場,本土中鋒幾乎不需要去考慮籃板球保護的問題。

長期的比賽經歷讓國內中鋒養成了這樣的籃板球習慣,所以到了國際賽場我們即便身高佔據優勢,也很難搶到籃板球。

最典型的就是2019年男籃世界盃對陣委內瑞拉的比賽,我們幾乎每個位置都比對方高上一頭,但是籃板球就是搶不過對方。

第二、為什麼要堅持使用外援?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的CBA聯賽還要使用外援?我個人認為有下面幾點原因。

1、增加聯賽的觀賞性

客觀來講,國內球員的身體素質確實遠不如美國球員。

如果看過早期的CBA聯賽集錦,我們會發現2005年之前CBA聯賽的十佳球在如今這個時代都會顯得非常普通。

但是從聯賽引進高水平外援之後,CBA聯賽的觀賞性就有了明顯的提升,各種扣籃在比賽中的比重也有了明顯提升。

2、為國內球員創造和高手過招的機會

有句話叫做“老和臭棋簍子下棋,棋藝也會越來越差”,其實這句話也適用於籃球賽場。

只有你一直和高水平的球員去對抗,你才有機會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獲得進步。

很多國際球員在進入NBA之前的實力其實並不出色,但是在進入NBA之後他們的能力卻迎來了長足的進步,這就是和高手過招的意義。

CBA大部分外援都至少曾經在NBA有過效力經歷,其中的一些甚至進入過常規輪換,他們的實力絕對是算得上出眾的。

當初CBA引進外援也是希望國內球員能夠在和這些NBA級別球員的對抗中獲得提升。

3、平衡聯賽的強弱差距

20支CBA球隊中一直比較強的也就只有那麼幾支,但是聯賽不可能總是強弱差距太明顯。

為了彌補這個差距,CBA其實改變了很多外援規則,比如說三外援的政策就是對弱隊的扶持,像四川男籃就是這個政策的最大獲益者。

本賽季很多弱隊也都依靠外援的發揮,獲得了和強隊分庭抗禮的機會,典型的就是北控男籃。

第三、如何用好外援?

通過前面的介紹,想必大家也明白了一點,CBA聯賽肯定得有外援。

那麼如何才能夠用好外援這張牌,幫助中國男籃和CBA聯賽取得進步?我個人認為應該明確下面這幾點。

1、外援的水平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我個人認為,外援的水平並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如果外援的水平太高,國內球員和俱樂部就會產生依賴,反而不利於國內球員的發展。

最合理的外援應該是水平略高於國家隊球員,而且歐洲球員擔任外援情況更佳,他們更像是團隊型球員,而不是單打型。

2、鼓勵高水平球員留洋

除了引進外援,我個人認為還應該鼓勵國內球員留洋。

去年世界盃已經證明了,CBA聯賽中表現出色並不足以和世界級別的球隊抗衡,想要獲得進步,就必須去更高水平的聯賽。

鼓勵球員留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這恐怕並不容易。

3、打破外援引援的定性思維

很多球隊在選擇外援的時候都喜歡選擇一位後衛外援和一位中鋒外援,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比較保險的。

但是長期以往,就形成了一個定性思維,這樣的引援對於球隊長期發展並不一定有利。

有些球隊其實完全可以不用引進後衛外援,比如說遼寧男籃,有些球隊也完全不同引進內線外援,比如說新疆男籃和深圳男籃。

如果各支球隊都能夠根據球隊需要進行引援,那麼就能夠確保每個位置都會有國內球員主打,國家隊自然就不用擔心某個位置無人可用。


青蔥往事


提高水平,國際影響力大些,球迷看點也多些


用戶8784243471200


以前使用外援政策,更多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國內球員的整體水平。只不過萬萬沒想到的是,不但國內球員水平沒有提高,反倒因為外援佔據大部分上場時間、控球時間和出手權,導致本土球員的發揮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即使如此,為什麼CBA公司不取消外援政策呢?

首先,一定跟利益掛鉤。隨著聯賽的發展,越來越多大牌球星選擇來cba打球。不談他們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國外粉絲,至少國內會有更多人因為他們的加盟開始關注cba。就比如之前的麥迪、馬布裡以及現在的史蒂芬森和林書豪。

其次,我們已經習慣了有外援參與的比賽。雖然不比nba精彩,但至少他們還能幫助cba聯盟製造一些讓人拍手稱讚的進球。如果給cba的比賽弄個每日最佳進球,我想鏡頭中肯定少不了那些外援的存在。一旦聯盟該為全華班比賽,那麼精彩程度肯定會大幅度下降。

第三,我們需要讓籃球與國際接軌,外援所扮演的角色正式連接中國籃球與世界籃球的軌道。中國男籃想要向前發展,這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當然,因為外援的存在,國內球員的成長速度變得緩慢,所以cba聯盟才決定更改外援使用政策,由原來的四節六人次變成四節四人次。其實這就是在增加國內球員的上場時間,期望這種政策的改變,能讓中國籃球變得更好。

分享聯盟趣事,狂言球場風雲。這裡是:趙漢卿Zoom,期待您的關注!


趙漢卿Zoom


外援這個角色在CBA各支球隊的定位一直都是一個爭議話題,尤其在五年左右之前,關於“外援的存在是否影響本土球員成長和進步”的爭議很嚴重。不過這種爭議並沒有帶來什麼影響,CBA還是在沿用著使用外援的方式,而且各支球隊對外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CBA也慢慢的進入了對外援球員的“裝備竟賽”,因為外援的水平幾乎就決定了一支球隊的實力上限,可以說在當時的理念是“得外援者得天下”!


儘管有一些關於外援使用的爭議,但是CBA並沒有取消外援的想法,而是會一步步的調整對外援的使用方式,力爭達到一個最合理的臨界點。最近兩個賽季CBA都針對外援的簽約行業使用進行了很必要的調整,在2020-2021賽季還有新的規定。可以確定的是外援不會取消,並且全球各個國家的籃球聯賽幾乎都引入了外援。

CBA賽場上“外援球員”的由來:

CBA歷史上的第一位外援是一位白人運動員,在1995-1996賽季是中國籃球職業化的元第一年,當時的浙江中欣隊是第一支引進外援的CBA球隊。他們的外援是來自於烏茲別克斯坦的米哈伊爾-薩芬科夫,薩芬科夫的身高為2.06米,是一位大前鋒,籃下的腳步靈活,有不錯的投射能力,但是對抗能力較差,跟現在的外援是沒有可比性的。不過薩芬科夫是CBA歷史上最“廉價”的外援,據為當年報道:當時薩芬科夫的月薪只有500美金!在該賽季薩芬科夫場均能得到15.3分,5.4個籃板,第二年他就離開了CBA。而他的出現也就引起了其他球隊的效仿,從1996-1997賽季開始,CBA就開始引入了外援,並且聯賽也針對外援的簽約人數使用規則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調整。

外援的作用有什麼:

既然CBA不會取消外援,而且其他各國的聯賽,比如日本和韓國以及菲律賓等國的聯賽都有外援的存在,那就意味著外援的存在是有他的作用和價值的。不過這也要分兩個方面去討論,其一是積極一面的作用,其二就是消極一面的作用。

【積極的一面】

1、外援能夠提升聯賽的精彩程度,提升聯賽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

外援最為突出的作用就是能夠提升聯賽比賽的精彩程度。就拿CBA來說,本土球員的個人能力確實和外援有著巨大的距離,無論是籃球的基本功、身體的力量、爆發力等都不如外援球員。所以在比賽中如果兩支球隊都是本土球員的比拼,那麼比賽的觀賞性就很一般,沒有華麗的運球、沒有精彩的一條龍、沒有暴力虐筐的精彩鏡頭。而有力外援之後比賽就變得更加充滿不確定性,他們能影響比賽的場面和走勢,甚至經常出現一個外援能扭轉一場比賽。而且他們可以做出很多高難度的籃球動作,為比賽增加了很多多看點和魅力,這樣一來看比賽的人才會多,進而就能夠帶來商業價值。比如贊助商、廣告商等等。

2、外援能夠讓本土球員看到實力的差距,刺激他們進步。

還有一個方面的積極作用就是對本土球員的激勵。正所謂見賢思齊焉,只有看到了比自己強大的人,才會想如何拉近差距縮小差距。而外援球員就是這麼一個CBA賽場的“賢人”,他們的個人能力出色,戰術的執行力強,這都是本土球員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技能。外援在CBA賽場的存在能夠切實的讓大家看到差距,讓本土球員能夠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至於在自己的家門口打出點名聲之後就洋洋得意自覺不錯。

3、外援在場下的訓練方式可以借鑑交流!

除了在賽場上的激勵,在場下外援也能夠給隊員的訓練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和提升。一些優秀外援的訓練方式基本就是世界籃球最先進的訓練方式,能夠把這些東西帶到CBA,對於CBA的球員和聯賽都是一種積極的引導。

【消極的一面】

1、外援會影響本土球員能力的歷練!

有一句話叫“戰場就是最好的練兵場”(這句話是我說的),在籃球的賽場也有著同樣的道理。在場下無論練就了多麼強大的個人技術,可是一到場上去使用,那就不一樣了,因為場下的練習和場上的使用有著本質的差別,尤其是在心理上。由於外援的存在,使得大多數球隊的戰術佈置都是以外援為核心,這就會忽略本土球員的發展,減弱本土球員的戰術地位。久而久之本土球員就成為了永遠的配角,沒有辦法承擔更多的進攻責任,所以如果特別的依賴外援,就會帶來這樣的消極影響,這也是大家爭議比較多的一個問題!

2、不好管束的外援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歐美的外援一般都很崇尚自由、都很野、很開放、玩得開,他們很多人在自己的國家都有著很多的娛樂習慣,但是在我們的聯賽是不允許出現的。有一些外援知道遵守,也有歐部分外援不懂得遵守,他們會在沒有比賽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兒,給球隊甚至給CBA帶來不好的影響。

CBA不取消外援是權衡利弊之後的選擇——

所以外援的存在有利也有弊,這是不可避免的,凡事都有兩面性。那麼最關鍵的就是如何進行權衡和調整,使積極的一面能夠顯露出來,並能將消極的一面避免。CBA之所以不會取消外援,就是因為聯賽在一直尋找平衡點,找到一種方式能夠讓外援積極的作用和能力發揮出來。

其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嚴格挑選外援,從外援的品行到能力去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然後在決定使用或者是不使用。這個責任就應該由CBA的各支球隊來承擔,而且對於外援的挑選不能懈怠。

近兩年CBA對於外援的簽約和使用的調整一直在進行!

  • 在2019-2020賽季開賽之前——

CBA出臺了關於外援簽約的一個新規定,CBA外援簽約將採取“使用非保障制”,試用期結束後,球隊有權決定是否留用外援然後轉為保障合同,各球隊與外援籤合同的試用期有兩種:

第一種:按月籤,一個試用階段為一個月,前兩個月為非保障合同,如果兩月之後球隊決定留用外援,那麼合同將自動轉為全額保障;

第二種:試用階段為10場比賽,前20場比賽為非保障合同。如果20場比賽之後球隊決定留用外援,那麼合同將自動轉為全額保障;

  • 從2020-2021賽季開始,CBA將有更規範的關於外援使用的新政策——

從2020-2021賽季開始,每隊最多可註冊4名外援,但每場比賽減少至4節4人次。這4名外援可以同時註冊,不再有更換次數限制,但每場比賽可報名兩人,採用4節4人次,每節最多1人次;亞洲外援政策同時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前一賽季後5名的球隊允許4節5人次(八一隊除外)。進入季後賽的球隊,不再允許更換外援,所有球隊都是4節4人次。

所以聯賽一直在找關於外援使用的平衡點,力爭讓外援的存在只體現積極的作用,而避免消極的影響。目前來看姚明已經做到了極致,而且下賽季或許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總結:

  • 外援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能讓球隊戰績一飛沖天。

  • 如何調整使用是關鍵,力爭讓外援體現積極的一面。

其實大家都清楚外援能夠帶來的影響有哪些,也都知道外援是一把雙刃劍,但雙刃劍也是劍,只要用好,那麼就能用出積極的作用和效果。前提是要找一把“好拿的雙刃劍”,如果連管理外援都管理不好,那麼這種外援就不是我們CBA需要的外援。


【籃球界的小詩仙,盡在體育鑫觀念!】


體育鑫觀念


目前正是全世界體壇最為難過的“寒冬期”,因為幾乎所有的職業聯賽都已經暫停或者取消了,體育迷陷入了無球可看的境地。

在這個時間段裡,CBA聯賽卻打算在4月份重啟,於是各支球隊紛紛開始召回自己的外援,提前進行隔離觀察併合練備戰。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外援都已經迴歸:杰特(福建)、弗格和摩爾特里(北控)、麥卡勒姆、康寧漢姆和莫泰尤納斯(上海)、託多羅維奇(天津)、威姆斯(廣東)、林書豪和尤度(北京)、勞森(福建)、哈達迪(同曦)以及布萊克尼(江蘇)。

除此之外,正在歸來路上的外援有馬尚·布魯克斯(廣東)、約瑟夫·楊(同曦)、瓊斯(吉林)、鄧蒙和蘭茲博格(浙江)。這些外援的迴歸能夠很好地提升球隊的實力,但是遼寧隊的史蒂芬森和巴斯兩名外援還沒有具體的迴歸時間。

部分外援仍在採取觀望態度其實很好理解。首先,外援想要回到中國很困難,需要接受大量的檢查。林書豪回到北京隊就經過了40小時的旅途。接下來,外援回到中國還需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這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

最後,外援即便是願意回到中國,也難以買到機票。現在航班變少,機票不好買,南京同曦隊費了很大的功夫才幫哈達迪和約瑟夫-楊搞到了回中國的機票。這樣一來,也就難怪遼籃的兩名外援還是觀望了。

對於遼籃來說,外援實在太重要,因為他們的本土球員已經沒有那麼強勢了。不少外援到了廣東隊都會降數據,因為廣東隊的本土球員實力足夠強,不需要外援拼盡全力來爭勝。目前來看,遼寧隊還做不到這一點。


籃圈之上


在本賽季CBA聯賽前三十輪戰罷之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餘下的賽程被迫延遲,而在近日多家國內媒體爆料稱CBA極有可能在四月份重燃戰火,但是由於眾多外援目前尚不在國內,一度讓用全華班陣容來征戰餘下的CBA聯賽成為了一種可能性,究竟聯賽該不該讓各支球隊花費重金引進高水平外援又一次成為了球迷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個人認為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著好和不好的兩面性,從聯賽的觀賞性和提升整個競技水平來看,外援的存在對於整個CBA的長遠發展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CBA聯盟是競技聯盟,更是商業聯盟

作為國內最頂級的籃球賽事,CBA匯聚了國內最出色的籃球選手,對於球迷而言,都希望能夠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隊能夠取得好成績,更多還是處於競技層面的考慮,但是對於各支球隊而言,讓球隊在競技層面獲得更大成功的目標是為了球隊能夠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收入。

而想要讓CBA聯賽獲得更大關注度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比賽要有觀賞性,如果讓已經習慣了高水平NBA比賽的球迷去看整體水平非常差的聯賽,並不會獲得很大的關注度,所以為了能夠改善這一問題,引進高水平的外援,讓CBA的整體水平更加接近NBA,是唯一的方式,否則如果球迷都去看CBA,整個聯賽就很難通過合理的商業運作辦下去,對於整個中國籃球來講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味單純的封殺外援,無異於閉關鎖國

其實在去年中國男籃止步男籃世界盃小組賽之後,究竟我們的聯賽應該徹底取消外援,還是放開外援的限制就成為了球迷討論的焦點,支持不用外援的球迷認為當初我們的聯賽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國內球員的水平也不比現在的差,但是這樣的觀點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的世界籃球形勢和如今完全不同。

現在就連NBA也在竭盡全力的推進全球化,讓更多高水平的非美國球員登陸NBA,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它世界籃壇霸主的地位,而CBA引進外援也是為了能夠讓國內的球員和真正高水平的外援有面對面對話的機會,從而通過實戰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從而通過不斷努力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徹底不用外援,那麼CBA的球員無異於井底之蛙就認為自己就是最強的存在,這樣顯然可能會導致男籃變得越來越差。

正如我們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代表中國籃球最高水平的男籃國家隊,需要的只是二十名左右的頂級球員,而外援加盟CBA能夠讓國內最出色的球員變得更強,如果不用外援或許我們能夠有一百名二流的選手,但是卻很難有二十名一流的選手!


喜歡的朋友點下關注,大家一起交流,有不同意見的朋友,也可以分享您的觀點,我們一起探討!


陌上527花開


CBA聯賽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經度過了25個春秋,從最初的無外援比賽發展到如今有外援的比賽,無不是一種進步的體現。


縱觀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職業比賽,或多或少都有外援的加盟,一些水平高的聯賽甚至不會限制外援的數量,比如NBA聯盟就沒有限制外援數量的。

而像歐洲的聯賽,限制外援的數量相對比較寬鬆,只有低水平的亞洲聯賽在外援方面限制得比較嚴格。

總的來說,各國設置外援的目的,都是為了交流,從而提高比賽的水平,提高觀賞性,提高影響力,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NBA引入外援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增加世界的影響力,從而將NBA推向世界,為的就是NBA的經濟發展。試想,沒有世界的市場,NBA能有今天的規模嗎?


而作為亞洲這樣的低水平聯賽而言,引入外援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增加CBA比賽的觀賞性,也是為了擴大CBA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觀眾關注,從而提升CBA的經濟,讓聯賽向前發展。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外援加盟CBA還能促進本土球員的技術進步。

由此可見,引入外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CBA怎麼可能取消外援呢?

說實話,如果CBA消了外援話,其聯賽水平必然下降,精彩度和觀賞性肯定大打折扣,這樣下來還有那麼多人關注CBA嗎?CBA不但現場觀眾大幅下降,連電視直播的觀眾也減少了,這樣還有多少贊助商願意贊助?那CBA怎麼發展?


都說與高水平的球員打比賽進步才快。倘若沒有外援的CBA怎能促進本土球員的技術進步?


藍天白雲crc


CBA不取消外援政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門票和收視率問題,第二競爭問題。

CBA創建之初,並沒有外援,但是後面逐漸放開外援政策,目前除了八一隊外,CBA所有球隊都有至少兩名外援。很多球隊為了吸引球迷,或者為了增加收視率,往往從NBA引進一些過巔峰期的球星,比如麥迪、馬布裡、斯科拉等,這些球員原本在中國球迷基礎就好,隨著他們的加盟,球隊關注度自然會升高,門票和收視率都有保障。

CBA作為亞洲最好的職業聯賽,外援的加入,能提高整個聯賽的競爭性。在中國男籃在世界盃失利後,前上海外援斯科拉就道出中國男籃退步原因,那就是外援限制政策導致國內球員競爭壓力減少。反正有球隊要他們,所以他們也感覺不到壓力,久而久之就不求上進。

外援的加入,還是給了不少球員壓力,尤其是本土全明星球員,讓他們知道自己與世界球員之間還有不少差距,這樣就能刺激他們進步。


所以個人覺得,外援政策不但不能取消,而且應該開放,讓國內球員感覺到壓力,這對中國男籃有好處。


競彩老妖


CBA是一項體育賽事,而今體育賽事都具有其商業性,就是要吸引觀眾,吸引廣告商投放廣告,然後出賣電視轉播權。

平心而論CBA和NBA相比水平相差很多,如果沒有外援商業利益大打折扣,怕關注的人不會太多,不得賠錢賺吆喝啊。

弄點外援,雖說可能是NBA邊緣球員或過氣球員,但打CBA沒啥問題,不僅提高了CBA的商業價值,而且提高了觀賞性,精彩性,還促進本土球員的球技。所以不可能取消外援。


天馬250


感謝您的提問!

CBA不取消外援制度,主要基於2個方面的考慮:


一、增強CBA比賽的觀賞性,吸引投資,確保商業化運作。CBA作為中國頂級職業男子籃球聯賽,其本質上還是一種商業比賽,不是慈善運動,為了確保比賽正常運轉,需要不停地增加砝碼來吸引廣告商,吸引投資方,吸引觀眾買單。僅就目前情況來說,CBA本土球員的水平不足以達到觀賞級別,很多時候,進攻僵硬,技術粗糙,觀眾不買賬,投資者也會相應減少。另外,本土CBA培養球員的體制還有待完善,實力不錯的新人登上舞臺週期長、渠道有限,國內球隊投資商需要外援作為有效補充,外援制度用得好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國內市場的提升。



二、縮小國內與國際籃球水平的差距,提升本土球員整體實力。雖然網上目前對CBA外援制有批評的聲音,認為很多比賽到了攻堅階段,都是國內隊員看著外援打,對提高本土球員水平沒有根本作用,但引入外援是目前階段本土球員接觸國際高水平籃球運動員的唯一窗口,如果這個窗口都關閉了,難道你指望本土球員都去打NBA麼?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換一個角度講,如果你現在連那些CBA外援都打不過,都對抗不了,那你又有什麼能力去對抗更高級別的隊員呢?以主打1、2號位的小外援為例,他們三分和單打能力突出,與他們對位可以提高本土球員的單兵能力,例如男籃國家隊隊員孫銘輝和趙繼偉,面對國外的1、2號位,防守態度都很積極,防守都很拼命,因為他們在俱樂部時就是這麼打的,需要不停接受小外援的衝擊。




事實上,去年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上的糟糕成績,是逼迫姚明對CBA進行大尺度改革的動因之一,包括工資帽的設立和外援制度有關規定的調整,都顯示了姚明試圖削弱外援給國內籃壇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幫助國內球員成長的堅強決心。




以上回答屬個人觀點,僅供您參考,如覺得可以,煩請點贊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