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炒股經驗:遇到“天靈蓋”形態,建議清倉,後市將要大跌!

  在股市中,莊家利用其資金優勢,籌碼優勢隨意地控制盤面,作為普通散戶來說,會過度地注意股價的波動,從而影響自身的情緒,其實莊家就是利用了普通投資者的心態波動進行洗盤,出貨等行為。

  而當個股經歷一段上漲行情後,投資者往往不能判斷何時會出現洗盤,個股高位橫盤震盪,後市是將繼續拉昇還是下跌?遇到“天靈蓋”形態,後市一定要注意,避免在高位被洗盤!

“天靈蓋”形態定義

  所謂“天靈蓋”形態,是指股價在出現一輪上漲之後,在高位出現了滯漲,並且向下破的同時長期均線出現高位走平至向下運行,這個過程中長期均線會形成一個慢圓形,就好像是一個天靈蓋,壓在股價的上方(也可解釋為籌碼峰形成的泰山壓頂)

“天靈蓋”形態圖解

15年炒股經驗:遇到“天靈蓋”形態,建議清倉,後市將要大跌!

  首先我們來看60日平均線,找一下這條曲線哪個地方是最高點,很明顯,A點這個地方是它的最高點,或者說是極大值;B點是120日均線的極大值。也就是說,這張圖上120線再沒有一個地方比這一點更高了,所以B點就是極大值。這兩個極大值給我們一個什麼啟發呢?

  經過分析大量圖形,只要出現60日的極大值,那麼起碼要跌60天;出現120線的極大值,起碼要跌120天。事實上這種“拱”,像不像“拱橋”?一般來說,拱頂一旦出現,其後面的走勢都不太好,當120線(半年線)拱頂出現以後,它的下跌時間會更長。在大部分股票運行走勢中都有這種規律性。

15年炒股經驗:遇到“天靈蓋”形態,建議清倉,後市將要大跌!

  因此我們又把A點稱做是60日平均線的天靈蓋,我們都知道人頭頂上的天靈蓋,就是一個人的頂部,60日平均線天靈蓋出現,基本上可以確認這一帶就是股價頭部區間,再加上B點這個120日平均線天靈蓋出現,就進一步肯定了從A點到B點這個股價區間,就是它的頂部區間。

巧用“天靈蓋”形態判斷頂部

  天靈蓋形成的出現,意味著股價已經在一個“頂部區間”,並不是說哪一點就是頂部。它不能認定那一個點是頂部,但它能認定這個區間就是一個頂部區間,我們只要在這個區間清倉都是對的。

15年炒股經驗:遇到“天靈蓋”形態,建議清倉,後市將要大跌!

  像上圖這樣的天靈蓋是標準化走勢,就是首選出現60線天靈蓋,之後是牛熊轉換點,最後是120線天靈蓋,而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形成60線天靈蓋之後不長時間,馬上接著出現120線天靈蓋,這種走勢說明股價在高位橫盤時間較長,所以兩個天靈蓋是相繼出現的,對於這樣的股票,一旦向下突破,則頭部壓力是很大的。

  此時,我們只需要及時賣出離場即可,不一定能夠在最高點賣出,但是能夠在高位區域裡逃頂,依然還是不錯的。因而每一次看到重心往下移的話,都可以逢反抽賣出,每一次都是賣出離場的時機。

個股案例

  案例一:

  下圖非常符合“天靈蓋”形態,今後在碰到這種走勢時,要注意了!

15年炒股經驗:遇到“天靈蓋”形態,建議清倉,後市將要大跌!

  從上圖中的走勢可以看到,該股在高位橫盤了以後開始調整,2017年10月和2018年1月份60日線、120日線先後出現了天靈蓋形態,此時股價已經進入了弱勢調整區間,後期大概率的會走弱,短期即使有反彈,幅度也很小,大的行情不會出現,所以,一定要注意規避風險,及時離場為上策。

  案例二:

15年炒股經驗:遇到“天靈蓋”形態,建議清倉,後市將要大跌!

  在2011年3月初的股價走勢,從6.5元的價格上漲到9.61元的價格,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週期,均線拐頭向下運行,出現天靈蓋形態,預示著下跌賣出的信號,但股價跌破平臺的60日線,必須要及時的賣出獲利。而且股價向上衝擊60日線未果,量能也沒有出現有效的放大,60日均線下方的小平臺是賣出的時機,當股價再次破位就是下跌的行情。

  案例三:

15年炒股經驗:遇到“天靈蓋”形態,建議清倉,後市將要大跌!

  該股的60日天靈蓋與120日天靈蓋幾乎同時形成,說明該股在高位已經橫盤了很長時間,既然橫盤很長時間,又不能創新高,卻轉而創新低,那麼就很不秒了,頭上將會堆積大量的籌碼,現在從120日線下向上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向下突破卻是輕而易舉的,所以遇到“天靈蓋”形態,要學會及時離場。

“天靈蓋”應用注意事項

  1、天靈蓋主要的參考均線是長期均線,如60日、120日、240日(根據個股橫盤週期而定);

  2、天靈蓋出現後多數股票會出現均線下方小平臺,這是賣出時機而非買入:

  3、天靈蓋出現後至少是一輪階段性調整,股價若放量快速突破天靈蓋高點,可回補;

  4、天靈蓋出現前股價要出現巨量,而回抽性質的小平臺要出現縮量;

  5、天靈蓋後長期均線不出現走平或向上,中期不要輕易介入。

  總的來說,只要今後碰到這類股票的話,需要注意風險。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做好提前預判,就是說不能等已經形成了以後才後知後覺,根據股價的前期走勢,提前預判這種形態出現的可能性,畢竟股價易跌難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