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部”說話。

這篇文章是懷著憤怒和恐懼寫下的。今天看到了一個讓人感到毛骨悚然的事件——N號房間偷拍事件。

簡單瞭解一下這個事件:“N號房事件是從去年年初開始,在Telegram上發生的性剝削事件,受害者主要是未成年人,將受害者成為“奴隸”,威脅拍攝淫穢物品。”

“Telegram是跨平臺的即時通信軟件,其客戶端是自由及開放源代碼軟件,但服務器是專有軟件。用戶可以相互交換加密與自毀消息,發送照片、影片等所有類型文件。”——維基百科

為了方便了解,將大致的過程製作成了圖片,其中刪除了很多可能引起不適的詞語。


借一“部”說話。


有很多很多想說的,可能有些語無倫次,分開說一下:

“我害怕,我處於危險之中,卻毫不知情。”

裡面有一組讓我特別害怕的數據:在這次事件中,有超過26萬個賬戶在觀看。而實際人數絕對會遠遠大於26萬人——一個賬戶,可能會有多人共享。由於互聯網的保護,我們甚至不能知道這26萬個賬戶中有多少是韓國人。

這26萬個人,他們隱藏在網絡的外衣下,觀看著這些令人作嘔的視頻。而這些人,有可能是和你擦肩而過的路人、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你的男友,參與這次案件調查的警察……

甚至,可能是你的家人。

和這件事情相比,之前的“鄭俊英事件”,顯得這麼“不過如此”。到底有多少黑暗,是我未曾意料到的?

我開始害怕。我會忍不住懷疑,對面彬彬有禮的男人,是不是在黑暗看著虐童、性侵的視頻,藉此洩慾;擦肩而過的路人,是不是正在策劃著親手拍攝非法的視頻,以獲取那張“N號房的門票”;身邊的熟人會不會將我上傳至聊天房,將我的照片P成裸照,寫羞辱的小說。我會不會被最信任和愛的人欺騙,和他“甜蜜的回憶”,成為了他在房間裡炫耀,分享給無數個用戶觀看的“商品”。

我會不會也成為他們的奴隸,成為他們口中“來月經的傢伙”,成為一件商品,而非一個人。

我更害怕的是,假設真的發生了,明明是受害者的我,卻會被他們借用世人的言論壓力來威脅我。無論我妥協與否,我都會墜入深淵,痛苦無比;或是因為他人的威脅,又或是因為大眾永遠“受害者有罪”的言論。無論如何,我都永遠活在別人的指點中。我是不是每時每刻都要擔心自己,明明什麼都沒有做錯,卻要提防身邊的每一個人,擔心自己的隱私、安全和尊嚴?而每一個參與到這場罪行的人,卻全身而退,他們利用法律的不健全,藉助“法不責眾”,沒有一個人為他們的錯誤負責。但我卻要承擔永遠的痛苦。

如此恐懼地活在這個世界中,憑什麼?

“不聽我的話,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這次事件中,多數是未成年人。罪犯深諳受害者的心理——寧願忍氣吞聲,一次次地被威脅,也不願意報警。

為什麼?因為在報警後,面對的是被公開的隱私、被不認識的人“借一部說話”、“求資源”;親朋好友的疏遠和責罵;還有形形色色的指點:

“為什麼會有那種照片,還不是自己不潔身自好?”“到頭來還是你的錯,如果你愛護自己身體,別人會有機會來威脅你嗎?”

真像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們,在和大人告狀後,他們說的那句話:

“一個巴掌拍不響。”

如果他們試圖反抗,則會面臨日夜的攻擊和騷擾。明明什麼都沒有做錯,卻要背上所有的罪名和恥辱。

他們太懂被害人的恐懼了,只要被害人在一開始沒有反抗,他們便可以變本加厲,掌握越來越多被害人的“恥辱”,將他們徹徹底底的變為奴隸。

借一“部”說話。


被害人受到的威脅


不僅是N號房,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運用了受害者這種心理,以滿足自己不斷擴大的貪念。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強姦案發生,報案率卻低得可憐;為什麼女生在被身邊的人非禮後,卻只能流著淚把痛苦咬碎在心裡;為什麼PUA如此盛行,傷害了這麼多人;


世人的冷漠、偏見和他們的“受害者有罪”言論,把傷口定義為恥辱,定義為不能被揭開的醜聞;為無數罪犯提供了那把利劍,狠狠地刺入無數被害人的身體和精神中。

“我只是觀看,我又沒有犯罪”

真正讓我感到無比氣憤的是這一段話:

“我又沒有犯罪,我只是正當的付費觀看了成人內容,這難道是錯誤的嗎?比起處罰N號房的參與者,更應該從上傳自己身體視頻的淫婦們開始處罰。如果她們不上傳視頻,就不會有26萬受害者了,她們的錯更大。”

借一“部”說話。

竟然有這麼多人沒有意識到,你情我願的等價交換和單方被威脅強迫發生性行為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這就好比,“我又沒有犯罪,我只是正當的付費買了象牙。這難道是錯誤的嗎?比起處罰那些賣象牙的人,更應該從長象牙的大象們開始處罰。如果它們沒有象牙,就不會有那麼多想要買的人,它們的錯更大。”

荒謬嗎?

他們認為,他們既沒有拍攝這些視頻,也沒有誘拐未成年人,也沒有實施實際性的犯罪,他們怎麼會有罪呢?

他們只是觀看了這些視頻,順便傳播了一下而已啊。他們哪裡錯了?

這讓我想起來《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那段話:“結果,那些接受調查的男同事居然還說我們太過分,他們認為針孔又不是他們裝的,拍攝者也不是他們,只不過是在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瀏覽的網站上看照片,就被當成性犯罪者。但他們明明就在傳播照片、助長犯罪,卻完全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對,一點基本常識都沒有。”

我無權批判他們心裡的變態思想,這是一個人的思想自由。你可以通過文學、漫畫等虛構的事物來滿足你的需求。但絕不可以通過踐踏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尊嚴與殘骸上,還理所當然的覺得這無罪。

他們自我催眠式的“無罪論”,成為了這個黑色交易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有買才有賣。運營者看到了他們的需求,於是開設這樣的“業務”;他們認為這是“無罪的”,是一筆正當的交易,於是進行交易、觀看;運營者從中牟利。到頭來,痛苦的只有那些女孩——在運營者眼中,她們是商品;在觀看者中,她們是蕩婦;沒有人可憐她們,是她們自討苦吃罷了。

於是在事件爆發後,色情網站實時搜索的一位,是“N號房”。

只想說,你們真的很噁心。

“雪崩之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無罪。實際上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成為了隱私的窺探者,傳播者。

談何無罪?如果你是無罪的,那麼那些真正被侵犯的女孩呢?

在你點開的那一剎那,你就是有罪的。別再催眠自己了。

“不想被定義,就先別沉默。”

造成這樁悲劇的,除了觀看者,還有沉默的所有人。

附上一段我無比贊同的話:

“你們當中有些男性如果對"潛在罪犯"這樣的話感到委屈的話,難道不應該站出來揭發那些人渣的罪行嗎? 難道不應該站在女性的立場上跟我們一同憤怒、惋惜、悲傷嗎? 而不是選擇獨自明哲保身說一句“我不這樣"就完了。你們要把那些人渣的言行從何時開始具體到哪裡錯了統統揪出來,要去改變這樣的現狀啊。可你們沒有這樣做。你們不也是說著"男人是禽獸,男人的x欲跟女人的不同"這樣的話,以旁觀者的身份將那些人渣的言行合理化並將之變成彷彿原本就是男性文化中的一部分。你們有表達過對這種文化一絲一毫的嗤之以鼻嗎? 有展現過片刻反省的態度嗎? 女孩子們每天都在比死亡更甚的苦痛中艱難前行,好像隨時隨地都有成為被害者的可能... 可眼前的現實卻是色q網站實時搜索的一-位是"N號房...我們還敢覺得有無辜的男性存在嗎?”(來源微博@SooNy 侵刪)

他們對女性發表的言論感到極其不滿,認為這是“女拳出擊”;認為這些言論以偏概全,侵犯到了他們。

不想這件事情被定義為是“男性的錯”,那麼就和他們劃清界限,去為受害人發聲。比起急於撇清自己的責任,更應該先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錯誤。不想這件事情落得一個“性別對立”的場面,就勇敢站出來發聲。

這個對立的陣營從始至終都應是“做錯事的人”和“沒有做錯的人”,而非“男性”和“女性”。

這句話不僅針對男性,更是所有在這件事情中沉默的人。你應該做的,不是在受害者勇敢的站出來後,對此冷漠無視,甚至暗暗嘲笑;不是事不關己;不是在自己沉默後,還要鄙視、反對他人的發聲。

也許聲音很渺茫,也許效果甚微,但請站出來,給予她們勇氣。告訴她們,她們沒有錯,我們支持你。

不想被定義,那就別沉默。

“有罪的永遠是施加傷害的人,而不是你。”

寫到最後,還是想給看到這裡的所有人提個醒: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不要輕易被網上的消息欺騙,不要輕易和別人拍攝隱私親密照……遇到事情先報警,不要覺得沉默就可以息事寧人。你的沉默只會成為別人變本加厲的工具。有罪的永遠是施加傷害的人,而不是你。同時,像非正裡說的,不要去做隱私的窺探者和傳播者。敢於發聲,消除那些世俗的偏見,去擁抱受傷的Ta們。

在這件事情爆發後。用這個事情博熱度的中國網民們。

借一“部”說話。


借一“部”說話。

博士身份公開。25歲,成績優異,編輯部部長。

有人說這是別的國家的事情,我們在這發聲有什麼用,難不成去舉報去抓住兇手嗎?去檢舉他們嗎?我們應該先去指責違法者和監管者,而不是圍觀者。

違法者和監管者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圍觀者、沉默者、旁觀者……正因為他們的錯誤是看似“隱形的”,正因為他們看似“什麼都沒做”,卻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更大的恐慌,所以,讓大家意識到這個錯誤才顯得尤為重要。

我的力量太渺小了,我知道我這篇文章根本不能幫助他們抓到兇手,幫助他們破案。看上去,我就是在這說風涼話罷了。但我們就不應該發聲嗎?如果我的這一篇發聲,能讓哪怕一個人改變他曾經的觀念,讓他明白不應該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受害者;能讓未成年知道,不要輕易的被受騙,你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你自己;難道這些不是值得的嗎?

為什麼如今已經漸漸演變到指責男性不發聲的階段。為什麼?就是因為在一萬個發聲的人裡,有多少是男性?為什麼每一次類似的事情發生時,我們明明都是在指責那些“犯罪的,違反道德的人”,為什麼到最後都會變成“女拳出擊”?

再來說說為什麼要發聲吧。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發生在“韓國”的一件事情,而是一件有可能發生在像你和我這樣的普通人身上的事情。為什麼我要發聲?就是因為我知道黑暗永遠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我不希望如果哪一天,厄運真的降臨到我身上時,我孤立無援,而他人卻在為罪犯找理由開脫。在我尋求幫助時,所有人沉默不語,事不關己,那讓我感到恐懼。我不想讓任何一個人體會那樣的恐懼,所以我站出來,貢獻自己微不足道的一小束光。

僅此而已。

換個角度說,我會為被家暴的孩子發聲,我會為被詐騙的老奶奶發聲,我會為勇敢站出來舉報上司非禮的女孩發聲,我會為遭受不公的人們發聲……

那麼,我為什麼不會為她們發聲?

什麼是不沉默?是明確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錯誤,不為罪犯找理由開脫,不把責任推卸到任何一個受害者身上,不去非議她們,從自身杜絕這一切發生的可能性,管好自己的好奇心,堅定地表示自己的立場,指出他們的錯誤並深刻反思自己,和他們劃清界限。而不是單純的一句“我不這麼做”。

如果所有人都沉默,那麼對犯錯的人來說,就是默許。對於那些處在惶恐中的女孩來說,就是一個個未知數和恐懼——他是不是就是下一個罪犯?

所以,請站在他們的對立面,告訴他們:

你們錯了。

最後放一句很喜歡的話吧:

“天還很黑,路還很長,至少沒有忘,至少在路上,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