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生命本身是一種存在,它唯一的特性就是時間性。生命的時間序列有一種循環的意義,看起來它是直線漸進式的,實際上它是弧形迴旋式的。誕生,發育,幼稚,成長,成熟,愛情,生育,撫養,中年,疾病,衰老,死亡……生命的循環最終回到原點。如果說生命是一種完成,那麼人在生命的每一個時間序列中自然地按照生命本身的狀態去實現生命的意義就可以了。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健康的觀念來源於醫學,生命存在的某些狀態看作是好的,某些狀態看作是不好的。它的標準有兩個:第一,生命持續的長短;第二,生存的質量。醫學一直把疾病與健康對立起來看,也許疾病正是健康的一部分,沒有疾病的健康與沒有健康的疾病一樣,是生命一種不那麼正常的狀態。醫學是一種統計學,是利用數據統計的正態分佈區域來區分正常與不正常的,但人類對生命的本質還知之甚少,醫學也只是對生命狀態的一種解釋系統。雖然醫學是藉助實證的生命研究,對於這些研究的結果,人類還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認知下進行觀察、解釋與理解。近代醫學似乎還有一種瘋狂,企圖發現讓人永遠保持健康的秘密,如改變基因位點、引入長壽的基因酶等。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其實完全健康的人只存在於健康理論中,每個健康的人同時又處在不健康中。相對而言,健康並不是生命的常態,生命的常態是不斷地更新與衰老,所以疾病、不健康才是生命的常態。正如幸福、滿足、自由、快樂不是生活的常態一樣,肌體完全沒病也是不可能的。沒病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從基因層面來說,你的病在孃胎起就有根源了,脫離孃胎你就開始面對死亡。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對死亡恐懼的人本質上也是在恐懼中活著,因為生與死同體、同源、同根,是同一部分。生死不是對立的,生不是緣,死也不是果,珍惜生命本身,活在每一時刻就是接納了死亡。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有些時候人們恐懼活著可能比恐懼死亡更強,自殺這種行為無論是在人類還是自然界其他生命系統中都是廣泛存在的。從美感角度,科學和醫學醜化了死亡,宗教可能神話了它,而戲劇與文學似乎更樂意用嘲笑、戲弄、調侃的方式來美化它。其實死亡是一種存在,正如生是一種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過多思考死亡無異於浪費生命。

很可能的情況是,你失去了部分健康,卻得到了完全的幸福和快樂的感受。每個從死亡脫身的人,都有一種鳳凰涅槃似的新生的感覺,他們會重新審視自己並開始善待生命。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古人說:“未知生,焉知死?”過早地關注死亡這個概念不一定是好事,很多聲言看破生死、接納死亡的人也許不知死為何物,只是用這樣的心態隔離或者減輕對死亡的焦慮感。人只有在死神來臨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會去擁抱它,也許痛苦萬分、萬念俱灰且心無存念、情無顧盼的人可能更容易接受死神的造訪。在這個意義上,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渴望、不斬斷情感的羈絆並保持創造的動力,死神也許就不願過早地來敲你的門。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善待生命的首要任務就是善待自己的身體。

我們應該學會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是自我的一個重要部分,不喜歡自己身體或者不珍惜自己身體的人從心理層面就是不接納自己。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在八仙的傳說中,鐵柺李原本是一個英俊瀟灑的男人,因為他修煉成功,原神可以開竅出去神遊。他對座下弟子說,為師修煉成功,原神要出去歷遊天境,這一年你們要好生看護為師的軀體,等我回來。由於仙境太美,鐵柺李流連忘返,忘記了時間。過了一年,徒弟們以為師父不是神遊,是真的死了,非常傷心,於是燒掉了他的身體。鐵柺李回來的時候,找不到自己的軀體,大驚失色,追著徒弟大喊“還我殼來”,最後只好棲身在一個挨凍受餓死亡的瘸子的身體裡。這就是風流倜儻的他最終是八仙中最醜的人的原因。如果不那麼善待自己的軀體,對軀殼的不滿將會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


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很困惑,彷彿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其實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讓你的軀體高興。當你善待自己的身體時,身體的舒服會讓你的心靈恢復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