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3月19日)


歷史上的今天(3月19日)

1、1279年3月19日 南宋滅亡

歷史上的今天(3月19日)

元軍攻破臨安後,分兵追趕宋軍。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等擁立8歲的衛王趙昺做皇帝,改年號祥興,遷居到廣東新會縣南80裡海中的小島厓山。這裡地勢險要,可以固守。當時官、民、兵尚有20多萬,多半住在船上。沙南和廣東的人民也紛紛響應。元政府派蒙古軍和漢軍分路進兵,張弘範以舟師襲擊漳、潮、惠3州,李恆以步騎偷襲廣州,阿里海牙率蒙古兵攻打瓊州。

1279年春,張弘範率水師進襲任山。張世傑結舟固守。元軍用火焚宋船,家船上塗著溼沙,火一時燒不著。張弘範又派人去家船說除,張世傑和軍民無一應者。元軍據守海口,斷南來的水源,南宋軍士吃幹流飲海水,引起了嘔吐洩瀉。張弘範把軍隊分成。四組。乘湖漲時進攻來船。

南宋軍南北受敵,1279年3月19日(南宋祥興二年二月初六日),陸秀夫背趙昺投海死,南宋亡。

2、1944年3月19日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發表

歷史上的今天(3月19日)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連載4天。

當時,抗日戰爭已由戰略相持轉入戰略反攻。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全力以赴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併為建立自由、民主、獨立、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為迎接勝利,推動鬥爭,郭沫若在紀念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300週年的時候,撰寫了《甲申三百年祭》,第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態度對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驗教訓作了總結。

全文大致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災荒嚴重,崇禎昏聵,結果引起民變,弄出亡國之禍。第二部分敘述李自成起義隊伍由小到大,終至推翻明朝統治,佔領北京。其中特別詳細考證了知識分子李巖的經歷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說明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不聽李巖的主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忽略敵人,不講政策,有些首領生活腐化,發生宗派鬥爭,最後終於失敗。

文章發表後,立即受到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重視,毛澤東多次指出要從李自成起義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並批示將《甲申三百年祭)作為中共整風的文件之一。該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區多次印成單行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1980年3月19日 鄧小平提出評價建國以來歷史問題的指導思想

歷史上的今天(3月19日)

1980年3月19日,鄧小平審閱《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提綱後,對起草《決議》稿提出三條指導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