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NO°/273

Monday,March 23,2020

致 興家立業的你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作者 | 良叔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laiye(不閒聊)


1


前段時間,良叔初中群裡,一位潛水很久的女同學,突然在群裡求助。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中國人都是講面子的,而初中時的青蔥歲月,往往承載著純真。


人到中年,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了,誰願意放下面子,在同學群裡求助?


良叔給了一些資助,還和她聊了一下。

她之前在一家國企,收入不高,但生活無憂。



到了中年,反而有點不甘,總想折騰一下,兩年前辭職,開了家滷牛肉店。



一開始,生意不錯,老公也辭職來幫忙。



可是,去年年初,急轉直下,生意冷淡,她便借貸維持。



誰知,又遇到疫情來襲,現金流完全斷掉了......


差不多一個月過去了,我再問她。


她說,雖然已經營業,但依然很困難:


房東不免房租、夥計工資要照常支付、原材料價格在漲、顧客越來越少、還有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


談話快結束時,她告訴我:“放心,就算店開不下去了,我去當騎手,也會把同學們的錢還上......”


實際上,同學們都說過是資助,不用她還。


但即便如此,生活總要繼續吧,一個40多歲的中年女人,創業失敗後,還能去幹什麼呢?


當看到一組數據後,更讓我相信,這種困局,已是小微創業者的共性問題。


美團調研數據顯示:今年1月20日至23日,美團外賣配送平臺新招聘7.5萬名外賣騎手。


其中,小微創業者佔13.8%,超1萬人。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據統計,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數量,已高達10140萬戶。


它們大多身處批發零售業、租賃服務業、製造業,正是受此次疫情影響最慘烈的幾個行業。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如今國內抗疫已接近尾聲,逐步復工復產。


但對於苟延殘喘活下來的小微企業來說,後面的路,恐怕更難。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劍鋒」也對此感到擔憂:



“大疫後期才是中小企業的生死劫。”


2


以前,管做小生意的人,叫“個體戶”,現在叫“小微創業者”,拋開具體定義,其實意思差不多。


良叔以前做過服裝生意,開過小飯店,後來進了500強,又做諮詢,輔導過不少小微企業,所以還算有點發言權。


讓我說,這屆小微創業者,實在太難了。


挺過了貿易戰,熬走了經濟寒冬,又在戰“疫”中陣亡了一波。


在一份《2020年1-2月企業死亡數據報告》中顯示:


2020年的1-2月,已有24萬家企業死亡,其中大多數為小微企業。


拋開疫情的影響,有權威數據顯示,國內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


所以,小微企業的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是循環往復的失敗。


當然,我也不只是潑涼水,作為一個過來人,想給準備創業,或者已經在路上的你一些建議。


全部是乾貨,沒有一句廢話。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


3.1 能不創業就儘量別來,尤其是這段時期


前段時間,看了一則疫情後期的分析報告,其中說到,困境之下,反而會有更多人選擇創業。 結果會不會這樣,有待證實。


但是這很符合“行為學”的假設:


當危機出現時,人更傾向於冒險,放手一搏。


然而,我非常衷心地勸你,如果你手上還有一份工作,能顧得上基本生活,那麼真的別去創業。


人是一種認知失調的動物,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失敗的一定不會是自己。


然而,如果你有點“概率思維”,就知道,創業成功的機會僅有“0.7%”,也就是說,143名創業者中,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


一個人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數量一般在150人上下(鄧巴150定律)。


拋開機遇問題,你必須得是這個網絡中最優秀的那個。


請問,你有沒有這種信心?


而且,在這個階段,宏觀、趨勢這些大的東西,咱不細說,但整個環境對小微創業者並不友好。


此時出來創業,風險真的很大。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2.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


既然人是認知失調的動物,那麼很有可能,你覺得自己就是150人中最優秀的那個。


如何客觀理性地評估自己的能力?


我在輔導準創業者時,針對體制內的人,往往會問一個問題:


你現任領導對你的工作是否滿意?


領導對你會有各種反饋,所以他對你是否滿意,你自己心裡應該有數。


如果準創業者回答不是太滿意時,我往往勸他們不要創業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你連現在手上的工作都做不好,創業更是九死一生。


如果你連一個領導都伺候不好,你憑什麼相信,自己能服務好成千上萬的顧客?


所以,別騙自己,你創業的目的,是因為胸中的熊熊烈火,還是僅僅想逃避當下不喜歡的工作?


對自己誠實一點,否則,花費幾十、上百萬,除了換來幾個人叫你老闆以外,你將一無所得。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3.怎麼選擇行業?


如果良叔還是勸不住你,那麼怎麼選擇行業?


假設,你有點姿色,同時,還擁有一個祖傳的美食秘方。


請問,你是去當主播,還是去開飯店?


如果讓我說,請忘掉你那個秘訣祖傳秘方,去當主播吧。


原因很多,我只說兩點:

1、可控性和爆發性;

2、前期投入。


塔勒布靠《黑天鵝》一書成名,但在之前,他還有一本不錯的書,叫《隨機致富的傻瓜》。


書中提到一個和創業相關的論點:


你選擇的行業,既要能抵抗不確定性,還要有爆發的可能。


按這個邏輯來看,當然是選擇當主播,因為可控性高啊,就算疫情來襲,你還能在家裡搞。


而且,你對抗的最大風險,只是被全網封殺,但這點是很容易避免的,別作死就行。


避開這個最大的風險,你只要用點心,粉絲數就會持續增長,或快或慢。


如果運氣再好點,成為一個網紅,也不是沒有可能。


反觀,如果你選擇飯店,面對的不確定性會大很多,且不說疫情這種小概率事件。


客人在你家飯店吃出了毛病、你家廚子砍了人家、你家門前突然開始挖坑修地鐵......


這些不確定問題,都足以讓你覆滅。


而你想把飯店做成海底撈這樣的,幾乎沒有可能。


你看,不可控,沒爆發。


至於前期投入的問題,更加顯而易見。


創業的兩個大坑,一個是飯店、一個是民宿,那簡直是無底洞,多少錢都不夠填。


而且,成功概率小到可憐。


良叔身邊做這兩個行當的人不少,成功的幾乎沒有。


從趨勢上看,這兩個行業,註定是資本和規模的,老百姓玩不起的。


類似需要比較大投入的創業,草根創業者就別玩了。


從低投入項目開始,才是正確的方式。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4.藍海常常也是死海


首次創業的人,往往還有個誤區,喜歡尋找所謂的“藍海”,就是那些無人涉及的領域。


這是一些戰略學家發明的概念,是說“紅海”由於競爭者太多,所以要避免介入。


而要尋找沒有什麼競爭者的新型市場,這就是所謂的“藍海戰略”。


良叔讀過很多商業著作,發現這些作家最愛“玩概念”。


也許對大公司做戰略規劃有些幫助,對於草根創業者,那就是毒藥。


比起概念,創業者更要有思辨能力。


幾年前,我認識一位大廠的內部培訓師,想出來單幹,針對個人市場進行線下培訓。


但他能培訓銷售技能,也能培訓演講,他想先選一個入手,選哪個,有些為難。


他傾向銷售技能培訓,原因很簡單,在個人市場上,沒有銷售技能的培訓課程。


卻有不少教別人演講,所以,看來“銷售技能培訓”就是藍海。


我說,你是在質疑市場的有效性,因為會講銷售的人很多,怎麼沒人來講?


很可能是,人家嘗試了,但是失敗了,沒有機會出現在我們視線中,也許市場根本沒有這個需求。


反之,你總能看到培訓演講的人,說明他們成功了,也說明演講培訓市場潛力很大,所以,你更應該去培訓演講。


後來,他聽從了我的建議,現在做的很成功。


因此,首次來創業的人,別總想著石破天驚,沿著別人的腳印行走,才是正道。


正如,你想下海游泳,看到兩處海灘,一片熙熙攘攘,一片人跡罕至。


你會選擇哪片?


我會建議你,選擇有人的那片,最起碼,那裡是安全的。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5.建立Y型對沖模式


良叔是巴菲特的信徒,不是盲信,而是覺得他的思想確實有用。


比起他的“價值投資”,他的“對沖思想”我覺得更有用。


歐美金融市場有個宏觀規律,股票不景氣時,保險等保障類投資會向好。


早年,巴菲特便控制了幾家保險公司,股票市場不好, 就大力發展保險業務。


而保險業務能提供大量的現金流,這讓巴爺又有了足夠的資金去抄底股市。


股市向好時,又能大賺一筆。


兩個業務,相輔相成,卻又對沖分離,實在是妙。


我給這種模式起了個名字,叫“Y型對沖”,既有關聯,又能分離的模式。


受到巴菲特的啟發,我出來創業時,就發展了兩種模式:企業培訓自媒體


兩項業務都可以創造收益,一個線下,一個線上,一個針對企業,一個針對個人。


並且,它們還能形成聯結,比如,培訓要用到很多素材,這些也可以寫到文章中;


比如,線下培訓和學員面對面,親和度更好,我會推自己的公眾號,這些關注者忠誠度都極高。


疫情之下,整個培訓行業都坍塌了,沒有哪個企業敢冒風險,把員工集中到一起培訓。


就算疫情過去,企業的首要任務是趕進度,不會把培訓放在首位,所以,很多人預測,企業培訓市場這一年都要涼了。


6萬多家培訓公司,都將面臨等米下鍋的尷尬局面。


而良叔靠著自媒體,渡過一劫,我應該感謝巴爺的對沖概念。


我並非慶幸,而是想告誡創業者,創業風險如此之高,你也要想想自己是否有對沖模式?


正如,良叔那個賣牛肉的初中同學,我建議她,儘快探索一下網絡銷售模式,哪怕是微店微商,也要嘗試一下。


誰讓咱們都是草根創業者呢?


學會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遠。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6.用人不要貪便宜


前段時間,良叔招聘新媒體策劃,給的薪水,比市場價高三分之一。


有同行朋友說我給的太高了,沒必要。


但是,以我的創業心得來看, 給更高的待遇,找到更好的人,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說實話,一個創業公司成敗與否,主要在於員工的質量,而非數量。


1個好員工,完勝10個平庸的員工,這筆隱性的賬,老闆一定要算啊。


劉強東在京東剛起步時,想招個會計。


投資人徐新便幫他找,但劉強東只願意給1萬元的月薪。


徐新找到了一個很優秀的,但人家要2萬,她索性自己出了1萬。


入職兩個月後,劉強東讚賞不已,說這財務真是個人才。


此時,徐新才告訴他,人家可是2萬的身價。


從此,劉強東明白了這個道理,高薪引進了不少人才,加快了京東的高速發展。


良叔再爆個小料,一家知名500強公司,內部一直有個“3、4、5”人力資源策略。


什麼意思呢?


這個策略的總原則是:找3個優秀的人,給他們4個人的工資,讓他們幹5個人的活。


少了2個人力,還少了1個人的工資,你說這筆賬劃不划算?


且不說這些大公司,無論你創業做什麼,當你想招兩個人時,請你回想一下這個策略,問一下自己:


能不能只招1個人,多給ta50%的工資?


相信我,正常情況下,你不會吃虧。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7.加入一個體系,更容易成功


我朋友中的生意人,以潮汕人,臺灣人居多。


這兩個地方的生意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喜歡扎堆


他們做生意,都是一個圈子,一個圈子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這種圈子,不僅僅是上、下游的合作關係。


即使是競爭關係,比如大家都是做橡膠貿易的,也並不妨礙在圈子裡的共處。


實際上,他們這種只是一種局部競爭關係,而他們形成的圈層,把更多的競爭關係擋在外面。


用時髦一點的話講,這就是一個生態圈啊,大家在這個圈裡,共享信息,共享資源,資金互助、信任背書......


一個創業者,如果能在這個生態圈裡,失敗的概率會小很多。


在國內,這種現象很普遍。


比如在中國快遞行業,除了順豐,剩下的四通一達幾乎都是桐廬人。


再比如蘭州拉麵——如果你是青海化隆縣人,背後就會有一個完整的同鄉互助網絡。


無論是租房子、籤合同、辦貸款,還是小孩上學,都有一整套網絡來幫扶你。


還有中國影視的燈光師,幾乎都來自河南鄢陵縣;


中國所有的複印小店店主,多為湖南新化人;


中國小籠包店老闆,多為浙江嵊州人;

......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草根創業者,建議你加入類似的一個網絡,這會讓你失敗的概率變小。


當然,可能有些網絡屬於“地域圈層”,你打不進去。


但是,你也可以找找你所屬行業有沒有什麼組織,多去參加一下活動,也會讓你收穫不少有效信息。


而信息對於一個創業者太重要了。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8.比產品思維重要100倍的是買家思維


你一定聽說過“產品思維”這個概念,更極致、更快,更專業。


這概念出自騰訊,意思是追求產品的卓越。


你放眼看看現在騰訊的產品,貌似都符合這個原則。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1998年,騰訊為了活下來,什麼都做:


網站設計、服務器管理、軟件開發、網頁製作......


只要客戶提出需求,他們便能滿足,是的,在那個時點,最重要的是有客戶,而不是多麼牛逼的產品。


所以,初期創業者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找到客戶。


得到5分鐘商學院主理人劉潤,是中國最貴的商業顧問。


當年他在微軟中國任職,在圈內小有名氣,後來有些大企業找他談諮詢合作,當積累了一些客戶後,他才出來開諮詢公司。


良叔當年也是,創業前,已經有好幾個大客戶,可以合作培訓業務,我一算賬,可以支撐2年,那就出來幹唄。


你看,MBA教程,商業書籍,會給你講一些大道理,其實“買家思維”才是初期創業者的金科玉律。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很火,叫《富豪谷底求翻身》,講述把一個億萬富豪,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只給他100美元,看他有沒有可能再次崛起。


窮困潦倒的他,在車上說的一句話,讓良叔印象深刻,他說: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先找到買家,剩下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3.9.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馬雲曾說: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創業真的是九死一生的行當,所以,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創業真沒成功,也就不要顧忌什麼面子問題了,要想盡一切辦法先活下來。


如果真需要幫助,就大膽向身邊人求助,別不好意思,你要有東山再起,加倍奉還的決心。


倘若,真淪落到美團跑腿,或者快遞小哥什麼,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當是韜光養晦,瞭解市場。


一個創業者,必須要有這種大心臟。


想當年,我創業時,良太憂心忡忡問我,如果失敗怎麼辦?


我說,謀愛都有風險,更何況謀生。


1萬小微創業主變身美團騎手:給創業者的9條建議


參考材料:

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5年翻一番 平均成功率不足5%》

北京晚報 《調查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2.5年》

吳曉波頻道《超1萬小微創業者改送外賣》

全球創業觀察組織 《2014年,2016年,2017年全球觀察報告》

界面新聞《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僅2.4年,融資是最大難題》

塔勒布《隨機致富的傻瓜》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本文作者:良叔,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擴展鏈接,提升多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