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重慶市江津區一家建工企業的鋼結構廠房裡,走進一位柔弱的女子,她一米六的個頭並不算矮,但在這個鋼鐵世界裡,她顯得格外瘦小。然而,就是這位看似弱小的女子,卻已經是企業的頭牌焊工。


重慶建工工業公司黨委副書記 羅文藝:在技術層面的話,文娟首先她是我們公司的技術能手 ,她獲得了我們2015年的技術大賽裡面焊工組的第一名。

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今年34歲的文娟,從一個焊工門外漢成長為這家企業焊工隊伍中的當家花旦,用了十年時間。在學習焊工之前,她一無所長。初中畢業後,她隻身離開山村到了重慶市的一家鞋廠裡賣苦力。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去老公的工地接觸到焊接,被飛濺的焊花吸引,開始學習焊工技術。然而,要學會焊工可不輕鬆焊把加上拖線有四五公斤,這對焊工的手部力量和平衡性有著極高的要求,那麼,文娟是如何面對這個挑戰的呢?


文娟:增強手臂的力量,我會用一些書籍捆綁一下吊在手上面增加手臂的力量,每天都堅持練。

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焊工的熱愛讓文娟日復一日堅持了下來,練就了一手鐵臂功。然而,臂力只是焊工的基本功之一,用磚頭或者書本等重物隨處都可以進行,但焊接技術的練習卻需要場地、設備和材料,文娟在車間找一些廢棄的鐵塊練習不同方法的焊接,各種方式的焊接。


廠子裡的廢銅爛鐵成了文娟最好的練習材料,除了用負重練習臂力,用廢鐵練習焊接技術外,文娟在十多年前,無意中愛上了一個對焊接很有幫助的手藝,就是繡十字繡。


文娟:我覺得繡十字繡的時候需要有細心,你去繡好每針每線。焊接的時候要很細心地去焊,才能夠焊出美觀合格的產品。

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像繡花一樣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這成了文娟焊接作業中堅守的準則。2007年6月,文娟順利地考取了焊工資格證書,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焊工,她的月收入比在食堂幫工時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三千多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9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文娟所在企業倒閉,文娟只能返鄉回到了重慶的農村。


2010年重慶建工工業公司承接了大量橋樑工程和共用工程,急需一些技術工人尤其是焊工。文娟參加了招工,成為企業的一員,一守就是7年。在文娟的眼裡,車間裡縱橫交錯的鋼結構就是她手裡的錦緞和材料,而這臺高大威猛的門式埋弧焊機就是一根繡花針。文娟:我覺得焊接就好比是繡花一樣。


焊接需要像繡花一樣細心專注,但遠比繡花要複雜艱難得多。焊接用的繡花針實在不同尋常,用它來穿針引線可不能只靠心細,必須全神貫注,同時精確控制多種技術要素。


文娟:比如說我們焊自動焊的時候,主要就是要調節它的焊接的電流電壓和速度的參數。


當天,文娟要焊接一段4.8米長的H型鋼樑,儘管開始焊接前已經調節好了各種技術參數,焊接過程中文娟還是隨時觀察焊槍的走位以及焊肉均勻度,作出精細入微的調整。整個焊接過程中,文娟目不轉睛,心到手到,那種緊張程度不亞於在戰場上作戰。

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八根H型鋼樑,32道焊縫,64個補焊位置,每一個焊點文娟都一絲不苟。最近三年,她每年加工製作的各類鋼結構構件超過1800噸,產值超過1000萬元,而且經她手焊接的產品全部零缺陷。

當天下午,文娟突然又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要去磁器口增援兩天。磁器口項目是重慶市高家花園立交橋匝道工程,採用全鋼結構箱梁,全橋總長約108米,鋼箱梁的預製任務正是由文娟所在的車間承擔,正在起吊裝車的這個鋼箱梁就是要運輸到現場安裝的。

這種鋼箱梁的現場安裝本來由其它公司承擔,但部分關鍵部位焊接難度較大,他們不得不提出要借調文娟這樣的焊接能手緊急馳援。經過10年磨鍊,文娟已經從焊接門外漢成長為技術全面的焊接能手,手工電弧焊、半自動埋弧焊和門式埋弧焊樣樣精通。每當遇到重點項目或焊接難題,文娟都會成為一把尖刀。

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重慶建工工業公司鋼結構分公司技術副經理 張建超:這是嘉陵江跨江大橋引橋的一部分,需要把鋼架樑在現場焊接在一起。鋼架樑材料比較特殊,焊接難度比較大,對焊接質量要求也比較高,所以我們公司就組織了一批優秀的焊工來提高一次性合格率。


文娟扶著簡易梯子爬上了近20米高的鋼箱梁,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她常年在車間裡工作,高空作業並不很多,而且做焊工之前還有輕微的恐高症。看著她瘦小的身軀在高空進行焊接作業,讓人不由捏一把冷汗。

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文娟:第一次高空作業時很緊張,腿都有點發軟,但是還要考慮怎樣把那個焊縫焊好。

文娟不僅克服了恐高症,而且每次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承受的壓力絕非普通人能夠想象。作為焊工,常年面對弧光、粉塵、焊渣的環境,到了夏天更加難熬。


文娟:我們重慶是火爐,車間高溫的時候可以達到四五十度,我們焊工為了保護自己不被燙傷,需要穿厚的工作服,經常是汗流浹背,眼睛都睜不開。


高空焊接作業、高溫酷暑作業,還有鑽進鋼結構狹小箱體的焊接作業,文娟都咬牙堅持了下來。如今,她的焊接技術已經達到了技師等級,在企業和江津區焊接比賽中連拔頭籌, 榮獲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巾幗獎章”和“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15年,還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甚至還當選江津區第十七屆人大代表。文娟已經成為重慶建工行業靚麗的焊工之花。

嬌小的她成為了頭牌焊工!

目前文娟的工資待遇相當於公司的中層幹部,企業正在為她申報重慶市巴渝工匠等榮譽,一旦通過,文娟將會獲得不菲的補貼,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文娟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拿到高級技師證。


半小時觀察:工匠精神是獨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

來自重慶的女焊工文娟和闖蕩上海灘的浙江籍焊工毛琪欽,用他們走過的路,完美地演繹了技術藍領成長為工匠的艱辛之路。他們雖然走在不同的階段,卻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內心對技術的熱愛和專注,對質量的極致追求。當然,獨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如何培養更多的工匠才是眼下更重要的事情。


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各地已經在通過補貼、落戶等多種形式來鼓勵藍領們精益求精,因為他們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堅實基礎,在此,我們為這些藍領精英點贊,更希望更多的行業出現打造工匠的平臺,更多行業湧現出類拔萃的工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