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水發現重大古墓,是朱元璋兒子壽王妃墓嗎

近日,湖北省廣水市十里辦事處寶林寺壽王妃墓地段施工過程中重大發現,古墓處發現還有“兩個沒打開的石門”,裡面應該還很有文物。目前被盜處的入口由公安機關派人日夜守護著,初步估計地下還有幾層,壽王妃遺骸以及大量文物應該還在裡面。廣水市相關部門已報告省文物局,省文物專家正趕往壽王妃古墓現場準備考古發掘。目前周圍3裡一切施工暫停。

廣水發現重大古墓,是朱元璋兒子壽王妃墓嗎

據《雪夜歌》記載:壽王妃墓在寶林寺塔林之西二里許。正德七年(1512), 憲宗九子、 壽王朱祐楮攜王妃到寶林寺進香,王妃不幸病逝。王妃欲長聆寶 林禪音,正德帝許其遺願,敕工部在寶林寺北二里許、石龍山之 陽,營建墓穴、享殿。因壽王少由慈聖康壽太皇太后撫養,而王 妃亦由其親自挑選,故而恩禮稠疊,遠超諸藩。葬後三年,壽王 將慈聖康壽太皇太后、慈壽皇太后、皇上、皇后、公主哀悼王妃 的詩文,以及懿旨、聖旨,刊刻於石,樹於享殿大門之外,以侈 上賜而垂永久。


另據悉,寶林寺始建於何時?據明嘉靖與同治《應山縣誌》記載,創自唐朝開元、天寶年間,興盛於元朝,鼎盛於明朝。因明初洪武皇帝朱元璋敕賜增修,並易名正覺寺,被視為皇廟,香火不絕數百年。其地處高阜,周遭幾里許,具東西南三門,來龍自萬峰蜿蜒而下,後列松林二坪,其林木松蓊茂,比立眾多,皆參天連抱,壽不可紀。前臨大河,奔流激湍,曲折而來。謂千山聳秀,二水交流,真福地也。號稱勝景,擅一邑臨觀之美。殿閣凌空,樓臺插漢,金碧壯嚴,環境幽深清寂,房屋高大眾多,場殿宏觀寬敞,澄人心目。寺內除大雄寶殿、觀音殿等佛教建築外,明太祖殿和高僧殿,分別供有明太祖朱元璋和高僧無念禪師畫像,又建有御碑亭,刻有朱元璋召見無念禪師的御賜詩和序。更有寶林寺一絕——藏經閣,藏佛經萬卷。極盛時,殿堂僧房數百間,僧眾千餘人,常年香火燎繞,鐘鼓震盪,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僧徒遍及江漢、鄂北,邑之第一禪林也。

廣水發現重大古墓,是朱元璋兒子壽王妃墓嗎

朱元璋有個兒子封為壽王,住在安陸,每年都要到寶林寺來朝覲。明正德八年(1513)有位壽王攜王妃到寶林寺進香,壽王妃不幸患急病身亡,便由壽王府派員在寶林寺東北二里許擇址安葬,即壽王妃墓,為應山境內唯一的與帝王沾邊的墓地。至清代寶林寺被定為應山八景之商務目的“寶林擁翠”,騷人墨客觀臨題詠不已,僧侶信徒進香朝拜不絕,為鄂北遊覽勝地、佛教名區,號稱“鄂北名剎”。直至清末民國,因社會動盪,自然災害頻乃兵荒馬亂災匪患不斷,寶林寺遂日趨衰落,但廟宇建築、自然景觀保留完整,甚至在戰火最烈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亦沒遭受大的損失破壞,仍然是人們遊覽、朝拜的必到之地,每年節慶之日的廟會更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楊家崗也因此店鋪櫛比,生意興隆。

廣水發現重大古墓,是朱元璋兒子壽王妃墓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雖然中央人民政府三令五申要保護文物古蹟,但地方官員卻置若罔聞,寶林寺不斷遭到任意踐踏和破壞。首先將僧人全部趕出,迫其還俗,使寺廟處於無人管理狀態。1950年十里河區風林鄉政府帶人將寺內數十口大肚鍾全部砸毀,當廢鐵回收。1952年,應山土改工作隊來到寶林寺,將藏經閣的經書全部搬出堆在場子裡點火焚燒,守著一直燒了五天五夜,瘵數百年集藏的珍貴經書毀之一炬。這僅僅是拉開了毀滅寶林寺的序幕。寶林寺遭受大規模毀壞,自1958年開始。1958年寺內還有幾個和尚自種自食,照看寺院。當年縣政府決定在此設立應山縣第五中學,後依次改名風林中學、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把剩下的幾個和尚全部趕走,將南門封閉建教室一排,此處古柏樹全部砍伐。大殿改為學生宿舍,除三個佛像外,十八羅漢等塑像全部被砸毀,基座改為學生床鋪。大院前院的兩株二人合抱的古柏樹,一株枯死,一株被學生在樹下燒火燻死。時值“大辦鋼鐵”,大殿又改為學生飯堂兼禮堂,所有木製菩薩及部分古樹木成為鍊鐵的燃料,所有鐵器被投進土高爐化為鐵水。其中頗具寶林寺特色的,相傳朱元璋用來煮飯“漏沙不能漏水、漏谷不漏米”的大鐵鍋也被熔化。而相傳朱元璋用來系牛鞭的六角鐵梭角在土高爐內始終不能熔化而得以倖存。隨後,除大雄寶殿和西僧房(學校廚房)外,其他房屋建築全部被拆除,改建為宿舍與教室。1960年曾有好心人出面將大雄寶殿殘存的三個佛像及觀音像重敷金粉。但不久,在“破除迷信”中全部被砸毀。1966年“大破四舊”時,寶林寺內已沒有什麼可“破”,便將大雄寶殿的飛簷斗拱拆斷。朱元璋及無念禪師畫像移存縣文化館,在此期間下落不明。


寶林寺最徹底的毀壞是在1974年以後。1974年大雄寶殿被拆除,木料磚石用於修建學校大禮堂,僅存西僧房及古銀樹1株、古柏樹38株,鐵菱角1個。在人為的毀壞中,“寶林擁翠”風光不再,千年古寺蕩然無存。(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