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我喜歡我望向別處時你落在我身上的目光”。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本片以輕快的管絃樂開篇,連續火車上各色的人物畫面,落定到一對夫妻身上。因為雞毛蒜皮爭吵的喧鬧,女主賽琳娜換了座位,窗邊,看書,遇見了男主傑西。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影片以兩人的對話貫穿,正/反打鏡頭的運用增加了其連貫性,營造輕鬆自然的氛圍,觀眾像是坐在餐車上的鄰座,聽著鐵軌的聲音,靠在窗邊,看著這對年輕人聊天。

傑西提及自己對於記錄不同地方的人的二十四小時紀錄片的遐想。1995的他肯定沒有想到2010年一部叫做《浮生一日》的紀錄片實現了他稱作“日復一日的詩意生活”的記錄。從父母對自己職業規劃的看法到童年對死亡的概念,火車到站,這個本要去巴黎的姑娘和傑西一起在維也納下了車。

影片以兩人的對話貫穿,正/反打鏡頭的運用增加了其連貫性,營造輕鬆自然的氛圍,觀眾像是坐在餐車上的鄰座,聽著鐵軌的聲音,靠在窗邊,看著這對年輕人聊天。

傑西提及自己對於記錄不同地方的人的二十四小時紀錄片的遐想。1995的他肯定沒有想到2010年一部叫做《浮生一日》的紀錄片實現了他稱作“日復一日的詩意生活”的記錄。從父母對自己職業規劃的看法到童年對死亡的概念,火車到站,這個本要去巴黎的姑娘和傑西一起在維也納下了車。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遊樂場,街邊的咖啡店,到了貼上了宣傳單的街道。宣傳單是關於Seurat的畫展。

Seurat, 喬治·修拉,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如果說,解放了光和色的印象畫派是“走出人工光線畫室,棄掉畫廊的調子、褐色的顏料到明亮日光中去作畫”,那麼,後印象畫派就是“回到畫室,創造了顏色分離的畫”。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描繪的是巴黎附近奧尼埃的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週日下午,這個大碗島就在塞納河邊。


修拉是點彩派創始人,強調“和諧”“制約”“平衡”。他說:“當人們的眼睛同時看到帶有不同顏色的物品時,它們在物理構成上和色調的亮度上表現出來的變化現象都統統包含在顏色的同時對比之中。”點彩式的作畫方法,結合太陽光的七色光線和色彩的調和效果,在終端——人們的眼睛,實現融合和平衡。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本片對於兩人腳步的特寫一共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就是在車站,而最後一次也是在車站。

本片結尾的鏡頭剪輯,與前半段出現的各種場景進行對比:碰見飾演奶牛的業餘演員的橋,一起練習說goodbye的遊船,笑談天亮之後我們會不會變回南瓜的天台,街角,無名墓地,遊樂場,廣場……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這是一場在黎明破曉前不願醒來的夢,黑夜是場留白,化為了半年後誰都沒有去履行的約定。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在—1995||第貳觀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火車,窗邊,低沉的大提琴聲深入淺出。

Goodbye.

La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