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後代和劉備的後代為何差別那麼大?

故事非常好


付二/代和付四/代的區別。

曹操和劉備

劉備

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後拜盧植為師,趁著黃巾起義,征討董卓,投身革/命事業。因個人實力不行,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算是寄人籬下。後來終於熬出頭,拿下荊州和益州,建立蜀漢。

出師表裡,諸葛亮說“先/帝創業未半”。說的非常清楚,劉備是自己一手創業的,算是白手起家。典型的付一/代。

曹操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是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國/防部/長,或參/謀/總/長)。

就算不考慮祖上的問題。曹操的爺爺這麼厲害,他老爸又是大官,到曹操這也是頗有積累的了。同時曹家在亳州又是名門望族。

劉備是付一/代,曹操已經是貴/族世/子了。

前期影響

劉備四處漂泊,生劉禪的時候已經46歲了。劉禪出生在荊州,之後劉備南征北戰,基本是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照顧或者教育這個兒子了。

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曹丕是二兒子,生曹丕的時候,曹操大概是32歲。生曹昂的時候估計更早。曹操是大家族,還被舉孝廉,做過地方長/官,相對更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和教育孩子。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而曹操相對是比較穩的,曹操的兒子受到的教育和影響不是劉備的兒子能比的。而劉備也就一個像樣的兒子——劉禪。數量上也不佔優勢。

曹操早年征戰四方的時候,幾個兒子都一直跟著,耳濡目染的多,歷練也多。長子曹昂就是因為在戰場上救曹操而死。曹昂公元前197年死的,那時候曹操42歲。能上戰場,曹昂應該在20歲左右,基本曹操20多歲的時候就成家立業了。

另外,這麼多的兒子,終歸會有出色的。

智慧、品行、格調和學識都需要積累

正所謂三世才能培養一個貴族。

白手起家,晚年的子的劉備,雖然自己學識和膽識足夠,但是積累還是太弱,很難把這些東西傳遞給下一/代。

而曹操家族有很多這樣的積累。曹操本身經歷了這種沉澱的薰陶,而其子嗣更是得到更多的促進,這種大環境對孩子的教育是相當重要的,對其視野、品行和境界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曹丕、曹植不僅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也相當了得,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們父子的影響都不容小覷。

所以,fu二/代和fu四/代的差別還是顯而易見的。


瘋哥哥l


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劉備的兒子沒有媽,所以教育上沒有愛,沒有多少溫暖的童年,他老孩又忙,忙著打孫權打曹操。

打個比方,那個年代就像祖國封建社會,男孩子要是事情沒做好,一巴掌就過去了,趙雲把他兒子救回來,他為了籠絡人心,兒子都可以往地上摔,所以也不是好爸爸好父親。

曹操雖然取的婆娘都是達官貴人戰敗後的婆娘,教育程度高,教育子女問題上要好很多。

在打個比方,曹操你把我男人滅了,雖然我搞不過你,那我一定要給你生兒子,好好培養,讓你打下的江上最後我兒子取代了,所以好好服侍曹操,啊滿心情愉悅了,種子也就優質一些。如果你覺得我的觀點很賞心悅目就關注,回關贊贊贊[互粉]



番茄是太陽的眼淚


曹操和劉備都是梟雄,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那為什麼他們的後代差別那麼大呢?我以為有以下原因。

環境不一樣,曹操是大家族,兒子出生時,也有了根基,孩子們可以很好的,系統的學習。而劉備呢?不過是一個編鞋的,而且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中,兒子們也跟著東奔西跑,即使有了基業,也是東征西討,把心思都用在創業當中了。

數量不一樣。曹操也許是小日子不錯,也許是基因強大,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像曹丕,曹植等都很有才,而劉備連上義子滿打滿算才四個,除養子有能力外,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其他兩個兒子幼小。從概率上說,結果也顯而易見了。

後期鍛鍊不一樣,你像曹操的兒子有很多都是上過戰場的,像曹丕更是通過陰謀詭計,通過血與火的考驗才脫穎而出,繼承了曹操的權利。而劉備的兒子呢?就是養子經歷過戰鬥,有點本事,還被殺害了,像劉禪順順利利繼位後,就是諸葛亮一直兢兢業業的替他打理一切。

所以說以上三點就是曹操後代和劉備的後代為何有差距的原因。


濤哥聊古代歷史


個人認為是後天的教育和溺愛所致。曹操總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曹丕、曹植、曹彰和曹衝。曹丕,曹植和曹衝偏向文才,曹彰愛習武。由於曹氏的基業最終肯定會傳給他們四個之一,所以四人的教書先生肯定都很精明,都希望自己的學生以後能夠繼承大位,所以彼此之間就存在競爭,正所謂優勝劣汰,有競爭才能快速成長,這樣就讓曹操的四個兒子從小在這種壞境中成長,所以長大後都很出色!

而劉備老來得子,並且就那一個兒子劉禪,對他寄予厚望,所以就像現在的獨生子富二代一樣,從小沒有嚴格要求,嬌生慣養,甚至劉禪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快要去世時,劉備詔他前去交代後事,他竟然還想著他養的兩隻蛐蛐,想把他們一起帶上,可想而知劉禪的貪玩和無知。所以被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


sunnyf888


曹操和劉備雖同為三國梟雄,各方面仔細對比曹操完勝,單就從兩人的後代來看就是天壤之別,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家庭因素

1、曹操官宦之後,非常注重年輕一輩的教育。他自己就是年少歷練多的典範,曾任洛陽北都尉,殺伐果斷,廣交好友,薄有聲名。其後代曹昂、曹丕、曹植、曹彰等多受家庭環境影響,各有所長。

劉備雖是貴族之後,卻也淪落到織履販鞋的地步,家庭貧窮,關於教育勉強有跟在盧植身邊遊學了幾天的經歷,沒有什麼教育大局觀。

2、曹氏優良基因的遺傳,曹操的政治軍事文學各方面都有傳人。長子曹昂舍馬救父,孝心可嘉(跟曹操為報父仇徐州屠城差不多),次子曹丕承繼了奸雄的本質,曹彰勇武過人,曹植文采斐然,曹衝少年神童。這一家子的發展路線雖然不同,各個都值得稱道。特別是父子並稱建安三曹,對後世文學產生的巨大影響。

劉備雖流淌著貴族的血液,自身沒有特別值得讚歎之處,除了外在的仁德名聲。劉禪能夠遺傳到什麼呢?

3、曹操前半生比較安穩,後代出生得比較早比較多。為人處世,言傳身教,曹操頭幾個兒子在耳聞目染,潛移默化之下,以父親為榜樣,逐漸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優秀的父親帶給兒子的影響,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引導都非常關鍵,不要小看父親的能力。

劉備則是一直在奔波,劉禪出生實在太晚了,此前劉備還收了個義子劉封。因為長期奔波,無心教養兒子,劉禪從小在甘糜二位夫人跟前長大,即便佔據了荊州,劉備的心思從來就是放在擴展雄圖霸業,進兵西川之上,劉禪又跟著孫尚香差點去了東吳。


後天因素-劉備與曹操的差距

曹操南征北戰,時常把幾個兒子帶在身邊歷練,賞罰分明,從不溺愛,培養兒子個個優秀還不夠,維持兄弟之間的良性競爭,有對比才有傷害,有壓力才有動力,讓每個兒子儘可能地成長成熟。曹丕最終依靠司馬懿的籌謀殺出血路,方才登上世子之位,仍然是戰戰兢兢的。

劉備的兒子養在後院,從不上戰場,養成了個懦弱不堪、耽於享樂的個性。後來入主成都以後更是直接立為了世子,缺乏競爭上崗的磨鍊,身上個一切如同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尚未成長的少年大概都會以為不用努力也會擁有一切,那還努力個啥勁?

正所謂一步差,步步差。排除無法更改的先天的因素,曹操和劉備對於子女教育上的格局截然不同,導致兩人的後代天差地別。細究之下,性格的養成也是由於兩人各自的成長環境差異,由此可見家庭培養的至關重要!


這個回答你們滿意嗎?喜歡的點個贊吧!歡迎在留言區發表不同見解,共同討論~


晴空莽莽


首先是曹操和劉備的出身不同,對於後代的培養態度也不一樣,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對後代的培養更加專業注重,他的兒子也多拜名師教授,從小說與史書上也多有曹操和兒子互動的場景;而劉備雖然號稱中山靖王之後但已經淪落到草根底層,對後代的培養不重視也沒有系統的培養方式,更加放任自流,能讓人記住的也就一個摔阿斗收買人心少有教育孩子的場景。

其次曹操更早的確定了自己地盤,孩子在小的時候過的比較穩定的生活,而劉備前半生過的顛沛流離,他的孩子沒有時間和機會接受長期系統的教育。

最後在孩子的天賦曹操也更得天獨厚,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的曹植,七歲稱象的曹衝,即使被人多有詬病曹丕也是才華橫溢,還有英年早逝的曹昂也是聰明且剛膽謙和,而劉備的兒子天賦就比較平庸了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一邊是天賦異稟且受到系統教育,還有名師指導的曹操後代,一邊是天賦平庸且在兒時與少年時代過的顛沛流離沒有得到好的培養的劉備後代。二者的後代有較大的差別也是可以預見的了。


你的微笑呢66


曹操的兒子優秀,首先是因為曹操本身優秀,這是遺傳基因決定的,遺傳基因決定一大部分,後天努力再決定一部分;其次曹操對他的夫人都特別好,夫妻感情好,自然生出的孩子從小家庭的環境比較利於生長和學習; 另外曹操還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曹營本來就不乏高人,請幾個高人教育子女,也不是什麼難事兒,而且曹操本身就是一個樣板,身教大於言傳,所以他的孩子優秀是必然的。

曹操之所以有頭疼病,也是因為曹操用腦過度,操心的事兒太多,既要操心後院兒,又要操心孩子,還要操心朝廷,還有一個最大的事兒,就是天下之事。

所以你付出一分上天就會給你一分,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劉備拿他的老婆當衣服,用的時候穿一穿,不用的時候扔一扔,他們夫妻感情可想而知,那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能聰明到哪去,劉禪少年時多次差點命都沒了;而且劉備自己是利用情感拉攏人心的高手,自己其他能力也比較一般;另外,劉備一直顛沛流離,孩子的教育也沒有跟上;生出的劉禪,能統治蜀國40幾年已經不錯了,劉備也應該燒高香了。

我再看孫權,孫權不是一個厚道之人,對孫策的媳婦和孩子都不怎麼樣,孫策有恩於孫權,孫權卻對孫策的妻兒不怎麼樣,他沒有積那麼大的德,他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去,人在做,天在看。

常言說,子孫昌是因為父母有德,這是至理名言,不可不信!


有李行天下


曹操和劉備都屬於名門之後,但都屬於沒落的貴族,尤其是劉備雖有皇叔之名,確實販履織蓆之輩,按現在的通俗點說就是一個織草鞋賣涼蓆的。

曹操經官渡之戰快速戰勝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曹操年紀尚青,子嗣尚幼,這給曹操子女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天下雖亂但曹操大本營確十分太平,文化昌盛、經濟繁榮。全國名宿大儒皆聚於此。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正規教育對於曹操子女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反觀劉備,大半輩子顛沛流離,別說教育,家庭孩子正常生存都是個問題,沒有良好的生活成長環境,更沒有接收正規的良好教育,劉禪幾乎不諳世事,不通政事,這也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快速滅亡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良好的正規教育是導致曹操和劉備後代表現不同的根本原因!





V視界小科剪影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個比較帶個人主觀色彩的看法,我們這裡不說曹操其他三個兒子,就單單比較曹操和劉備的法定繼承人:曹丕和劉禪。一般看來,曹丕政治能力突出,個性隱忍,是完成三國一統的君主;而劉禪給人的印象大多是昏庸無能,貪玩怠政的形象。這也大概是題主所想表達的意思和問題中提到的差距。

可是,劉禪真的就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嗎?我個人認為不是。劉禪繼位後,時得諸葛亮的教導,可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諸葛亮是一個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的完美主義者。並且也是先帝留下的託孤之臣,劉備託孤時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在劉禪看來,如果他成材,那麼直接面臨的對手就是諸葛亮,一方面,諸葛亮作為蜀漢軍師,丞相多年,大權獨攬,羽翼豐滿。另一方面,如果劉禪勤政勢必會侵犯諸葛亮的權威及利益,於蜀漢政權不穩。所以,劉禪所展現的無能是一種保命維穩的智慧。

那麼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依然無所作為呢。縱觀蜀漢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在五丈原病逝後,留給劉禪的其實已是一個爛攤子了。劉禪肯定也預見到了蜀漢的結局,不願再耗費資源,犧牲人命來搏一個註定不能成功的結果。

最後面對司馬昭的一句:“此間樂,不思蜀”則是劉禪大智慧的寫照。得以善終。

迴歸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劉禪與曹丕不能相比,實在要比的話,他們的差距也是劉備和曹操留給他們的基業上的差距。讓曹丕去接手蜀漢,是否能挽危樓於既倒,劉禪繼承曹魏,是否就失敗亡國?




哥廷根巨獸


曹操的後人也很有智慧能力,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因為曹操是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而且為人比較有德行,所以德行會綿延到子孫受益!這是很正常的。劉備父子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超一流猛將輔佐,有高人諸葛亮幫助,有蜀國複雜的地理環境作為天然的屏障保護,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麼努力扶持他也最終扶不起來劉備父子……最後活生生累死在五丈原……古人講,天時地利人和,真是一點也不假,這一點,諸葛亮出茅廬時應該提前預見的……哎!悲劇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