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相信大家對農村的拖拉機都很熟悉,依稀記得小時候遠遠聽到拖拉機開過來的聲音後,幾個小夥伴們都會高喊“土炮”來了快跑,而這個外號有什麼由來呢?聽我細細道來。

因為拖拉機搭載的柴油機在行駛時會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硿、硿、硿”,如果離它距離較近的話,就會感覺耳膜在震動。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拖拉機對我們鄉村的建設可是出了不少力,同時也代表著人們科技發明的一大步,利用機械來減輕日常的勞動負擔,在早期的拖拉機可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手扶式的拖拉機,而另一種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更接近於農用車的拖拉機。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擁有平頭版本的封閉駕駛室,在安全性上相對會比手扶拖拉機來得高,且在操控方面上也更加便捷,同時也可以理解為拖拉機的進化版。

品牌介紹

對於歷史方面比較瞭解的朋友都會知道,收復臺灣的傳奇將軍鄭成功是福建南安人,所以在南安地區的進城環島上都建設了鄭成功將軍的雕像,後代的百姓也以他樹立榜樣。

而作為一家南安本土的機械製造廠,福建南安新民機械也將旗下的拖拉機命名為成功牌,寓意著人們在購買車輛後,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最終它也不負眾望的成為了當地的熱銷車型,在早期的鄉村運輸道路上都會經常見到它的身影,其中也涵蓋了市政環衛車輛。

車輛介紹

這部拖拉機主要用作偏遠山區道路建設的砂漿運輸,以及村民自建房的建材運輸等,記得早幾年在道路修建時,塵土飛揚的路上時常都能見到它忙碌的身影,隨著道路的建成,它們的身影也逐漸的消失了。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而後期也有不少車主置換了更高級的農用車,所以拖拉機的可見度也越來越少了,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從90年代初即投入當地運輸業的老師傅,他們駕駛慣了拖拉機,所以在老車退役時也會繼續選擇它的更新產品。

這部成功牌拖拉機的車主已進入古稀之年,目前處於退休享福帶孫子的狀態,而對於駕駛了一輩子的車輛,也被當做了自己的家人,最後一部車也被他留下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時不時過來看一看,回憶一下自己早年的運輸生涯。

整車概況

由於這是屬於升級版的農用拖拉機,所以在駕駛室的外觀設計上與內飾做工上都會比早期的車型更加豪華,相對比那些簡單實用鐵架子焊接而成的駕駛室,它就顯得更加有高級感。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乍一看駕駛室的造型還有些呆萌,使用的是發動機前置的設計,後方則是駕駛室,車燈設置在了輪拱的上方,轉向燈放置在了車頭的位置,燈光在夜晚行車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了駕駛人觀察路況的有力保障。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駕駛室的上方採用了延長車頂棚的設計,能有效的充當遮陽板與雨棚的作用,對駕駛人的駕乘感受也起到了優化;車輛的前保險槓呈非常粗壯的樣式,但在整體的安全性上仍較為不足。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在車頭的前方可見成功的字母與拼音,進一步提升了它的品牌辨識度,同時也代表著它是家鄉製造工藝的精華,方向機設置在了駕駛室的前部,所以從駕駛室位置透過了一個孔來連接方向盤。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車輛的後視鏡採用了外擺鏡的設計,有些輕卡的味道,在實用性上更接近與三輪車的狀態,前方並沒有配備照地鏡,考慮到安放位置有些尷尬,所以也忽略不計了。

發動機採用的是常州常發柴油機,也是在閩南地區被農用車廣泛應用的動力總成,擁有強勁有力、啟動輕快的特點,支持駕駛室內馬達啟動,省去了早期手柄啟動的煩惱。

從側面來看,如果在發動機的前方加上一個機蓋,這就是妥妥的一部尖頭車了,車門上有著成功的品牌貼花,也是我們極為熟悉的;在車頭的下方配備了一個尺寸較小的上車踏板,由於受到前輪拱的影響,顯得有些太迷你了,好在可用性較高。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車廂採用的是中置液壓雙頂的舉升方式,具有重心低、自重輕、靈活性高的特點,最主要是該結構皮實耐用不易損壞,適合低成本的農用車使用。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貨箱由於輪拱的原因在內部有凸起階層部分,這也是拖拉機貨箱的通病,在手扶拖拉機上也是同樣的,貨箱支持雙邊門、後尾門側開的形式,便於裝卸貨物。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後輪採用的是雙胎的設計,有效的加強了它的承重性,底盤粗獷的鋼板吊耳與雙層鋼板結構再次強調了它優秀的載重能力;但底盤的設計佈局則顯得有些雜亂無章,線網四處飄落,如果行駛在路況情況惡劣的環境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後橋包的離地間隙尚可,對於顛簸的泥路有一定的通過性,大速比能夠在載重時推動車輛行駛,但在時速方面則會顯得有些緩慢,外殼上被水泥所包裹,包括底盤位置同樣佈滿了結塊的水泥,可見車輛的運營環境較為惡劣。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尾門在關閉的狀態下時,尾部的造型還是非常板正的,同時也可見貨箱的容積堪比4.2米輕卡了,後尾燈被包裹在了貨箱的內側,並且使用了鋼製焊條保護,避免在卸車升斗時會意外損壞。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內飾部分

來到駕駛室的內側只能說是被赤裸裸的鐵皮所包裹,工作臺上只是一條橫樑,在裝置了啟動設備後並沒有設置多餘的儲物格,車輛的方向盤顯得有些早期的尖頭車風格,並沒有配置助力系統,在駕駛操控時會有些吃力。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座椅的靠背呈90度角的筆直狀態,且坐墊的厚度一般,在長途乘坐時難免會感覺腰痠背痛;車門的面板採用了硬紙板覆蓋,車窗玻璃採用手搖式的設計,門板的拉手與開關是一個特點,很有復古的感覺。

曾經鄉村建設的功臣,人們口中的“土炮”,原來是臺農用拖拉機

駕駛室的頂棚是一層有隔熱作用的錫紙板,上方還開了一個小天窗,在行駛時能夠從車頂送來陣陣涼風,但農用拖拉機的時速可想而知,速度只能保持在20左右行駛,前懸架同樣採用多塊鋼板的結構,在行駛時會異常的顛簸。

編外語

時代在進步,伴隨著地區的經濟發展與逐漸完善的社會體系,這些簡陋的農用機械也會被安全性更高、舒適性更好的輕卡所替代,它們也隨著老一輩駕駛員的退休而消失,最後只能在我們的記憶中存在,成為了許多農村朋友最寶貴的回憶。(文/卡家號:Tru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