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只有很少的養老金,而看到別人是你的好幾倍,你是怎麼想的?

用戶5480048319374


確實我們很多人的養老金是高低不一,有的不僅相差幾倍,甚至近十倍,很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想知道究竟是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差距是什麼原因呢?

養老金待遇的種類

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待遇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叫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待遇水平非常低。2019年7月,人均月養老金待遇只有162元。國家能夠保障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水平是88元每月,其他各省市可以在國家基礎之上進行額外補貼。目前各省市的養老金水平普遍在100~170元之間。全國養老金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和北京,2019年標準分別是1010元每月和800元每月。這兩個地方都建立了養老金正常調整水平,每年都會對基礎養老金進行調整。上海市2019年增加了80元,北京市增加了90元。

這是一種福利性保險。基礎養老金是國家補貼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個人繳費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但是很多人基本上沒有繳納多少錢,甚至有2700多萬老人是一分錢沒有繳納,只領取基礎養老金。大多數人按照最低繳費檔次100元每年繳費。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幾乎為無。


第二類叫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991年國家就全面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經過近30年的完善,目前已經建立起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養老保險機制。目前,各省市的平均養老金水平在2000元到3000元之間,最高的北京市2019年平均養老金水平已經達到了4157元。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計算主要劃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跟社平工資掛鉤,結合平均繳費指數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是跟個人賬戶的餘額和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相關,一般來講,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最低的情況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15年,目前養老金待遇有可能低於1000元,但是一般在800~900元之間。

第三類叫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014年10月開始,國家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變了建國以來就有國家供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費的傳統,改由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供養退休待遇。其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跟企業職工一樣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不過針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參保的中人,會額外計發過渡性養老金。企業職工中也有一部分類似人員,他們是各地在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就參加工作的人員或包含視同繳費的人員。

除了基本養老金待遇,機關事業單位還有職業年金制度。當然企業也有企業年金制度,目前只有8萬多家企業,2300多萬職工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是較高的,一般在四五千元以上。發達地區,級別較高、職稱較高的退休人員,退休養老金甚至能拿萬元以上。

所以說,養老保險待遇能相差幾倍乃至幾十倍。不過,究其待遇差距的根源,還是工作單位的不同。在美國也有相應的公務員養老金制度,也有養老金差。美國的退休年齡卻是65~67歲。

養老保險待遇會統一嗎?

以上三類養老保險待遇,相信未來國家會逐漸推動統一的。

在美國,人人都是要納稅的,又號稱“在美國,只有死亡和稅收不能避免”。在我國,納稅的個人不足以1億,大多數人在享受國家的福利,比如說戶籍福利。

2019年開始,國家就推動社會保險費的徵收,移交稅務部門。最終通過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加上強力的稅收徵收部門的改革,未來人人都繳納養老保險似乎就成了可能的事。這種情況下養老保險合為一個,也就順理成章了。

相對而言,我們的人均GDP僅僅1萬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0733元(433美元),可能未來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暖心人社


沒必要攀比。怨天尤人,要不得。只能是徒增煩惱。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假如你只有很少的養老金,而看到別人的養老金是你的好幾倍,該怎麼想?

自己的養老金很少,而別人的養老金很高。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去比較和攀比,這樣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總會有人的養老金,要比你高很多。

就像總會有人的在職收入會比你在職的工資要高很多,每個人的能力和條件也是不一樣的,養老金差距也是會有的。

如果你只盯著別人的養老金,只能說是羨慕嫉妒恨,對於增加自己的養老金來說是一點沒有意義的,這樣只能影響自己的心情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才是最大的財富的損失。

為什麼你的養老金低,別人的養老金高呢?有因必有果。

主要是你的繳費年限短繳費水平低,所在地區的平均工資低。養老金低也是你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別人的養老金為什麼高呢?主要是他的繳費年限長繳費水平高,所在地區平均工資高。

一句話,你付出的少得到的自然少,別人付出的多,自然養老金拿到得多。

因為養老金的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晚退多得,平均工資高的地方多得。

對於養老金差距這種情況,你不應該怨天尤人。事實上國人的心理就是愛比較,愛攀比,別人養老金比自己少,過得比自己不好,自己就會開心一些,反之則不開心。

這種心理是變態的,也是不健康的,應該努力克服這種人性的弱點。

其實,你不應該比養老金的多少,而是應該比身體健康看誰身體好,身體健康才是退休人員最大的財富,身體健康就是一,其他的都是零,沒有身體健康,這一個以其它的0都是毫無意義的。


思之想之


樓主你好,假如自己只有很少的養老金,而看到別人是你的好幾倍,你是怎麼想的呢?我認為自己拿多少錢的養老金,別人拿多少錢的養老金,在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上絕對是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自己養老金的少,主要還是根據自己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這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那麼如果說自己的養老金比較高,也是由於累計繳費年限比較長,平均繳費指數比較高,那麼最終養老金待遇還是會比較高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如果說參加的是新農村合作養老保險,那麼你身邊的人參加的是職工養老保險,那麼出現養老金待遇的偏差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本身居民養老金的待遇就是比較低的,職工養老金的待遇就是比較高的。

還有就是有的人他可能參加了職業年金或者企業年金,然後又參加了商業性的補充養老保險,那麼這樣一來的話,自己總的養老金的待遇普遍也是比較偏高的,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有的人僅僅只有一份單一的社保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這樣的話那麼自己養老金的待遇低,自然是很正常的。


懂社保


樓主你好,假如只有很少的養老金。而看到別人是你的好幾倍,你是怎麼想的?其實每個人養老金待遇的高低出現一定的偏差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養老金待遇那麼是根據你自身養老保險的累計參保年限來決定的,也就是說你的累計參保年限越多,平均繳費指數越高,那麼最終才可以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待遇,否則的話自己的養老金待遇相對來說都會是比較低的。

如果說你身邊的朋友同齡人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比較高,那麼一定是他所參加的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比較長,可能遠遠超過15週年的條件,這是一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參保繳費養老保險的過程中,自己的平均繳費指數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的,也就是說會超過60%的最低水平。這樣的話,養老金待遇才會是比較高的。

所以我認為自己養老金低,那麼身邊的朋友或者同齡人養老金高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你平時在參保的過程中,由於你的參保年限比較少,還有就是你的平均繳費指數比較低,造成的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你的這個身邊的同齡人可能還有補充養老金的待遇,但是這個時候你可能沒有補充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這方面也會造成一定的偏差。


社保小達人


假如只有很少的養老金,而看到別人是你的好幾倍,你是怎麼想的?哈哈,這問題很有意思,估計很多人都有你這種想法,但是想法歸想法,現實歸實現,正視現實就是最好的想法,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胡亂去攀比就是最好的想法,嫉妒恨,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好處。

養老金的高低不是上天贈予的,也不是天生的,這是自己義務和權利的最終結果,當然這種結果有時和自己的機緣、從事的職業等分不開的。有的人由於機緣的巧合,進入了一個比較好的單位,進入了一個比較好的行業,從進入這個單位,進入這個行業開始,就註定他的一生,可能比其他人有一個更好的歸宿,退休後就有可能有比較高的養老金,這除了客觀的因素以外,主觀的因素也是非常關鍵的。

我的一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其實我和很多一樣,都是在農村出生在農村長大,和我農村小時的夥伴相比我是幸運的,但是和我以前的戰友、同學、同事相比我又是悲哀的,甚至是不幸的。我是80年代初,從農村考入大學的幸運兒之一,大學畢業後分到了老家的縣委辦公室工作,從當時的分配結果看,不算好但是也不算很差,雖然有的同學分到了省城,有的甚至分到中央國家機關,但好歹自己也算分到了黨政機關,也算是有了鐵飯碗。但是有了好的機遇,如果自己抓不住,就會導致自己一生的失誤,我就是這樣的結果。如果我當時好好的在縣委機關工作,在當時大學學歷的人不多的縣級機關,前途還是比較光明的,但是我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1989年偏偏要去考研究生,一心想要跳出這個偏遠山區縣的小縣城,嚮往到大城市工作,於是報考了研究生,終於考到省城去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當時正值90年代初期,市場經濟剛剛興起,下海成為當時的新潮流,於是我研究生畢業後,拒絕了分配回到原來老家縣城工作的機會,辭去了公務員的職務,下海到了省城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原來在機關工作時月薪只有一百多元,但是我到了這家房地產公司月薪超過800元,還配了傳呼機,以後又配了手機,就這樣在成都和重慶之間來回跳了幾次槽,薪酬越來越高,當時自己是非常得意的,私家車到現在已經換了5次,從小長安羚羊換到了現在的寶馬叉5,一路的順風順水,自己沒有感覺比別人差,也沒有感覺自卑。

自己自卑是從退休時開始的。2015年我辦理退休時養老金只有2600多元,由於當時不懂社保,而我們的社保單位是按照當地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60%來繳納的,在全公司範圍內不管是高官還是普通職員,每人每月繳納的標準都是一樣的,當時還覺得社保扣得少,到手現金多,心裡暗暗高興,沒想到到了退休時看到2600多元的養老金才徹底傻眼,和我的同學,以前在縣委機關的同事相比更覺得五味陳雜,心裡有說不出的失落感。在我的同學中,在金融單位工作的,每月養老金1萬左右,在央企工作的每月8000左右,在縣級機關工作的每月6000左右,就連以前民辦老師轉正後退休的同學也是5000左右,我心裡的那個苦,比吃了黃連還要苦十倍,我心裡那個酸啊,比喝了幾壇山西老陳醋還要酸。。。。。。。

但冷靜下來後,朋友的一句話把我從夢中徹底驚醒。我朋友說,你在拿800元工資的時候,大家才拿100多元,你拿年薪的時候大家才拿幾千元,你買寶馬的時候人家還在開桑塔納,風水都是輪流轉,好事總不能讓你一個佔,風水也不是你這邊獨好,唯物辯證法永遠是辯證的統一,永遠講究因果關係。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其實道理大家都懂,這有什麼不平衡的呢,以前自己好了,人家差的時候可能不會平衡,現在退休了,人家好了,自己又會不平衡,不平衡永遠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一碗水永遠不會平衡,當精疲力盡的時候,碗中得水就會傾斜。

從我的經歷中,我需要告訴大家的道理是,機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抓住了機會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會徹底改變,放棄了機會就可能導致自己一生的悲劇;如果當初我不下海,也許就會是另一種結果出現,也許還不如現在,也許也許,也許太多也不是好事情,當別人養老金比自己高几倍,你還能怎麼想?最好不要想,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的再怎麼想還是別人的,還是開開心心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最好。


幫兄愛唱歌


我覺得,養老金少點無所謂,只要夠花的就可以了。

人到了晚年,消費能力很低了,花不了多少錢的。不過,看病吃藥是個大的開支。這方面,我不愁。我是藥師,懂的用最便宜的藥治好病。比方說硫酸氫氯吡格雷片80元1盒,7片能吃7天,而我用腸溶阿斯匹林片,1瓶才5元,能吃15天,來代替,效果不錯,能省下多少錢?別人感個冒的花上百元,我只花十幾元。這省了的錢,相當於多掙的。

老了,只要有退休金,不用花子女的錢就可以了。老了,不用養車,不用養房,不用供大學生,又不大用添置衣服,真的花不了多少錢的。所以,不用太擔心,過好當下就可以了。

別人的養老金高,我們可以羨慕,但不必太在意了。年老以後不再比誰的收入高,職務高,而是比誰的血壓低,誰的血糖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要追求平安,健康的晚年,而不是富貴豪華版晚年。


大愛無恨劉成軍


過法定退休年齡不給辦退休手續

78年參加工作從每月十八元工資開始到98年企業破產清算(國營帶集體的企業),企業不給補繳社保醫保,視同繳費工齡沒了

到哪裡說理


桂花夢藝


自己的養老金很少,而別人的高几倍,還能怎麼想?想又有什麼用?我和一40年前的高中同學偶遇,自然聊及退休金,是他先問的,我如實的說了,沒想到他很驚訝,說:怎麼這樣少?我傻笑了。在一般情況下,我是不同別人談養老金多少的,越比較,心裡越不平衡,還不如莫想這個問題,錢少有錢少的活法,心態好一點,身體健康點,比什麼都重要。粗茶淡飯照常過日子,地攤衣服同樣度寒冬。人人都想成富豪,人人都望高大上,但社會註定只有少數人可心想事成,追求水中月、夢中花是沒有意義的。


閒言碎語話多餘


眾所周知,我國的養老體制是雙軌制,公務員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退休工資相對高些。比如同樣30年的工齡,一個在體制內,一個在體制外,一個退休金差不多是另外一個的2倍至6倍。體制外的如果按最低標準交養老保險,真的可能會有6倍的差距。退休後的生活境況會大相徑庭。

體制外的養老保險待遇和你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是掛鉤的。工齡越長,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也就越高。

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提前做好規劃,究竟是闖一下,還是當個公務員走到體制內?當你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即使知道別人的退休金是你的好幾倍,你也只能接受事實。畢竟,制度不是一天才出來的,你當初有了什麼樣的選擇,現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未雨綢繆,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提前規劃和安排。如果你有好幾套房出租,那個退休金比你高的人沒有房出租,你還會難過嗎?


說說財務那些事


要怎麼想?能怎麼想?我們這裡一個老同志退休金一萬多。能比嗎?不能比!人家49年10月前參加工作。還有部隊轉業的幹部,正處級,每月七千左右,能比嗎?不能比!不管什麼社會,工作單位,參加工作年限,繳納養老金年限,金額,職稱,職務,貢獻都不一樣!怎麼比?!比不了!因此也不想瞎想!更不能瞎想!多想想自己為這個這會做了多大貢獻。拿貢獻,拿繳費檔次,拿工作能力和退休金比較才是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