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是臨古帖還是現代帖呢?追求古意美還是追求現代美呢?

金色海岸


我認為硬筆書法要臨古帖而且要臨經典法帖,尤其是不能臨寫近代人的字帖,這是書法臨習及選擇的不二法則。如果僅僅是為了書寫相對快速,整齊,直觀美,那麼臨寫現代人的字,會較容易切入,也會收到一定效果。但較臨習法帖來說,其給人的直觀效果及韻致之美是無法比擬的。兩者區別在於現代書法體現的是實際應用;法帖體現的是審美情趣。所給人的情緒感覺與聯想是不一樣的。如想在書法上走的更遠,建議果斷換自己欣賞的古帖,精臨細研,收穫書藝之快。祝您書法精進!





人石峰


硬筆書法先臨今人硬筆字帖是對的,先把硬筆筆畫與結構基礎打好,這樣才有能力與實力去做到古為今用、“毛”為“硬”用。理解力是書學修養的重要構成,也是技法不斷豐盈成熟的現實體現,技能未到,筆力不達,“取法乎上”是上不去的。

經過較為系統的硬筆帖臨摹之後,用筆技巧、控筆能力、書法審美的水平慢慢上來了,也逐漸進入硬書法風格融塑的階段,這個時候,比較適合去研究琢磨古人的毛筆帖。硬筆因筆尖材質的不同,不可能完全替代毛筆並寫出與毛筆一樣的效果,再說也無此必要,要抓綱領性的東西,把毛筆書寫的技法技巧轉嫁到硬筆書法上來,而不僅僅侷限於模仿毛筆線條的形貌。

題主的字,總體不錯的,可以看到具備一定的基本功。結體有龐中華的痕跡,同時牽絲較多且活潑,帶有一些“廣告藝術體”的味道。字雖美觀,但底蘊不濃,傳統根基稍淺,因而略顯“通俗小氣”。

兩條建議供參考:

①繼續進行今人硬筆字的臨摹,看看田英章的硬筆楷書或者吳玉生的行書,綜合相比這二位老師的硬筆字相對更地道。

②可以臨摹鑑學古人帖加以嘗試,先讀臨一些毛筆小楷或小行書,硬筆仿學時更好駕馭一些,比如《靈飛經》、《集字聖教序》或者趙孟頫《行書千字文》。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到了一定程度,為了硬筆字有古意美,為了使硬筆楷書寫得更靈活,我們可以借鑑臨習褚遂良的小楷書法《心經》。(如下圖。)

敦煌小楷也可借鑑臨習,(如下圖)。

我們把古典小楷的精美筆法加進硬筆楷書創作裡,必會產生新面貌而又有古意美。硬筆書法先著重把形寫準寫像,處理好結構比例。不然單個筆畫再美,整個字也不耐看。

盧中南先生談怎樣寫出有提按感覺的筆畫?

一,勤看、多比較、多思考、反覆練。

二,抓特點,起筆主要來自上、左、左下三個方向。寫橫畫、豎畫、點畫、折畫時注意的是收筆的形狀,提畫、撇畫、捺畫主要是出尖。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硬筆書法為盧中南先生書。)


神韻軒書法


硬筆書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古人或者現代書家的作品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書寫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書體,終究還是需要向古人學習的。

由於書寫工具的不同,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在學習的順序以及學習要點方面略有變化。

硬筆書法比較容易表現出漢字的結構之美但是不太容易表現出筆畫的姿態變化。而毛筆書法因為毛筆具有“軟”的特性,因此在點畫的形態表現方面則有唯筆軟則奇怪生焉。

因此,

在早期學習硬筆書法的時候,我們主要將學習的方向放在筆畫、偏旁部首以及間架結構等這些規範性和技巧性等方面的學習。

當這些基礎打好之後,我們就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以及審美觀點,從古人的碑帖中,選擇一本字帖當做我們的取法對象。從這一刻開始我們的學習順序就跟毛筆書法的學習順序基本一致了,達到入帖旁涉諸家融會貫通,書寫出具有自我風格的書體。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2890448585684046"} --}

書法有云


臨帖不重要,讀帖,讀古帖


守口茹萍


應該選擇你自己喜歡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