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促使你斷舍離?

小小雜家


我有點強迫症,家裡永遠都整整齊齊,東西在哪拿的必須放在哪兒。家裡有點髒亂我都會抓狂。但之前我不太喜歡扔東西,只是會收拾好,因為總覺得東西還有用。不知不覺東西越來也多,需要花好多時間收拾,有時候要找什麼東西又要花很多時間,太累了。真正開始斷舍離是三年前,因為孩子要接回來上小學了。我把家裡徹底整理了一次,丟了一大堆沒用的東西,不穿的衣服鞋子包包,格式各樣的雜物,還有盒子,床單被套,被子,廚房用品,還有多年不用的塑料椅子……足足扔了六個大垃圾袋,我自己也吃驚了,小小的房子裡竟然要扔這麼多東西?自那次以後我發覺自己愛上了斷舍離,因為太適合現在的生活了。現在我會定期清理家裡的東西,不做囤積派,東西壞了不用了該扔的扔,該換的換,食物,日用品夠吃,夠用就好,衣服鞋子儘量買款式大方的,包包留了三個,如果想添置新的,就必須扔掉舊的。對於我不用的東西再便宜再漂亮也堅決不買。我發現家裡東西越來越少,但心情卻越來越好,不用再為收拾家而抓狂,節省了自己的時間,還省了不少錢。

不管是家裡還是我們的心裡必要的時候都要做做斷舍離,清除多餘的才能容納新鮮的,把更多的是時間、空間留給更值得的事物,丟掉不需要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的更快更好更遠!極簡生活!



瘋逗live


我今年54了,按說我不是那種會斷舍離的人,但是我真的從結婚那天就開始了這種簡單幹淨利落的生活,原因是我父母跟我公婆都是特別喜歡留東西的人,連報紙都能留幾箱那種,好好的大房子住的亂七八糟,所以我就產生了我要過簡單的生活的想法,直到現在我的家雖然很小,但是表面上幾乎沒有擺放的東西,也沒有閒置多年的東西,除了工具箱,一般閒置兩年以上我就送人或者讓老公搬到他的單位去,又或者裝紙箱子裡放到樓下,有要的就拿走了,沒用的,打掃衛生的也會收走,目前為止都是我一放手,東西直接被要走了,挺好


小夏的夏天來了


大概是生活所迫吧。小的時候一直是留守兒童。

對母親最深的兩個記憶,一個是下雨天,母親從外面打工回家,我滿懷期待的在雨中等母親回家。還有一個是清晨的早上,濛濛的大霧,母親坐私家車要去外面打工。我和姐姐兩個人早早地起床。母親急急忙忙收拾東西,我們幫她拎到馬路邊上。車很快就來了。因為急著走,母親把東西搬上車,我的姐姐因為從小對母親比較依賴,早已是兩眼淚花花,至今仍是如此,母親也是眼含淚水,但是怕我們傷心,便嘲笑著我們。

等到車子揚長而去的時候,我姐蹲在馬路邊對著車子離去的方向放聲大哭。我站在她的後面,沒有哭,也沒有講話。過了許久,才對姐姐說:回家了,媽媽走了。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從來不會把思念表現出來,每次母親問我是否想她,我都只是笑著說不想。我的母親從來不知道我寄宿在別人家,因為委屈,蹲在角落裡無聲地哭泣,我的母親不知道,我從自己的家走出來,天空正好下著雨,因為想她,我邊走邊哭。這些我從來沒有告訴我的母親。

因為我知道,我的父母沒有什麼文化,我們家沒有什麼很大的家庭背景。我們姐妹要讀書,一家人要生活,沒有錢不行。哭泣並不能改變什麼。真正的能改變這種離別的狀態,只有努力掙錢,努力生活,短暫的分離為的是以後永遠的在一起。

現在本科畢業找到了一份出國的工作,姐姐也研究生畢業,我知道父母跟不了自己一輩子。在父母有生之年,賺了錢,帶他們到世界各地轉一轉,穩定了,把他們放在身邊。不分開。

希望對你有幫助[玫瑰]





索菲亞的頻道


我已經過了知天命,人到了這個年紀,對物質的慾望越來越淡泊!對美食也是一樣,還有什麼沒吃過呢?人活著,吃的用的健康暖和最重要,是不是名牌不重要[呲牙]

我最近幾年有個習慣,就是儘量不買回家多餘的東西,當進來一件衣服必須出去一件,必須想想派什麼用場,比如前不去俄羅斯一定要一件厚羽絨服,我就將倆件薄的過時放進了小區的回購箱,希望它對別人有用!

衝動購物不會有了,除非給兒子媳婦買禮物,一般自己用的都是最普通最實用的東西,有錢有空的時候,去看看外邊的景色分享當地的美食,我最怕逛大商廈,情願一個人發呆喝咖啡,也不喜歡買買買[捂臉]



雅雅14057


沒有原因,從小的生活習慣吧。

從小愛整潔愛清理,應該是受我媽影響。我會定期清理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化妝品,生活用品,衣服等,只有書籍定期整理不扔。平時買東西也是購買必需品,不買重不買相似的。非必需品考慮需求次數再買,不喜歡家裡堆太多東西。


A沫沫990


家裡沒用的東西太多,又不捨得丟掉,然後惹得家裡都是蟑螂,蜘蛛網,自己的心情都非常鬱悶。自從學習了斷舍離之後,三個月沒用的東西都可以丟掉或者送給有需要的人,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沒有任何雜物,自己心情跟狀態都會非常好!這個時候就要斷舍離了


林小影


幾年前,無意看到斷舍離的話題,看了山下英子老師的書,又看了日劇(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和(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非常受觸動,細細品下來真的是,我們很多時候是被物品包圍著,是我們在為物品服務而不是物品為我們服務。當你旅遊半個月發現其實一隻行李箱就滿足了日常得需要。很多時候我們不斷的囤積物品就是佔有的慾望。

一直在斷舍離的路上,也沒有做到真正的極簡,而是根據自己的狀況找到一條平衡的適合的方式。

希望有一天,我真的可以過上一隻皮箱的生活。


唯一77


大家好!我是拾趣君。斷舍離談不上,但是生活已經足夠簡約了。

早在三年前,因為家裡的一些變故,導致心情抑鬱,情緒一直不是很好。一個大男人卻一點也不安心。無論身邊是誰都缺乏安全感的那種。於是這個情緒就表現在了對物品的執著上,差不多就是“買買買”,覺得擁有更多的物品會更加有安全感。所以久而久之就堆了三年的雜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沒有必要的,純粹就是為了讓自己安心。所以我把自己囤東西的毛病歸結於,內心的不安和自卑。

後來,看到了一本書叫做《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日本的近藤麻理惠的著作。封面上面的三行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在清爽的安靜的空間裡面,
被喜愛的事物包圍,
度過怦然心動、光輝閃亮的每一天。‘’

就是這三行字促使我去思考,因為我雖然用了了特別多的物品,但是實際上對這些東西並沒有一點感覺。純粹就是因為擁有了而已。很多物品塞在哪個角落我都不知道,可以說是可有可無。更加談不上怦然心動了。

這裡面的內容和“斷舍離”不同的是,這本書裡面都是實踐出來的真理,作者自己親身反覆去調整自己的方法,最終才有了這一套有理論有實踐的內容。

在讀完之後,就按照上面的方法進行了實踐。結果就是越丟越輕鬆,越整理心情就越好。感覺就像是從擁有的過程變成一種捨棄的狀態。最後慢慢地留下來的東西,發現是不僅實用,而且自己也非常喜歡的東西。

而清出來的東西大大小小差不多,30多袋,這些都是花錢買回來的。丟棄的時候,卻又無比輕鬆。更重要的是,一點也沒影響現在的生活。現在房間裡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專屬的位置,整理起來也方便。把喜歡的書擺在了唾手可及的地方,從物質上的慾望和內心的不安,慢慢轉變成了,心中的平靜和一塵不染。

所以總結上面所說的,促使我去斷舍離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嘗試新的生活,從第一次丟東西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拾趣君


生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們會不斷的去破觸到不一樣的事情,去感受不一樣的心情。斷是你覺得他讓你感覺到了危險,猶如:壁虎斷尾,是為了更好的去尋找安全感。舍是因為拖累,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你面臨著取捨,衡量利弊。離是一種抉擇,你處於十字路口徘徊,重新認識自己。斷舍離從佛家說就是生命的渡劫,修行,圓滿的過程。


那年花開2468


想找到自己的“執念”吧。想透過自己曾經購買過的物件,看到阻擋自己前進和突破的桎梏到底在哪裡。

最近一直在陸陸續續斷舍離。這個過程找到了好幾個以前努力探尋卻無果的答案。

以前在家總是無法專注,想讀書卻不停分心,想工作卻總是無休止拖延,想做飯卻總覺得麻煩。

開始斷舍離,這裡說的斷舍離是在明白了它的含義之後。一開始的形式就是單純扔掉多餘的東西,騰出一定的空間後就發現上述情況都有明顯改善。悟到可能原來的分心、行動力不足、拖延等問題,都是因為太多無用的東西佔滿了我的空間,以致於我的良性空間被壓縮,騰出來之後,漸見明朗。

接下來,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更深層的斷舍離。為的是找到自己究竟是出於什麼“執念”,而給家裡囤積了那麼多無用的物件?

找的過程很痛苦。因為不得不一再戳自己的痛處,承認自己的軟肋,擺脫自己的慾望,削減自己的控制慾,甚至甘願被自己職責自己是一個通過買東西來掩飾自己無能的人。這些弱點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可能來自於長大過程中受到的傷害,也有可能來自於性格中的不足。

這樣一個個痛苦糾結的瞬間,艱難作出的放棄,不斷讓自己瞭解自己的內心。

直到三天前,在再讀《斷舍離》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就找到了自己最應該斷掉的是:對自己過去的不滿、指責;對成長中犯過的錯誤的愧疚和悔恨;對小時候有些要求不能被滿足的無力感;對一些傷害過自己的人殘留的怨恨;對自己從小就扛起了“一切都靠自己的重擔”的委屈感……

通過實行物品的斷舍離過程,我對於自己突然昇華到精神層面的斷舍離,那個瞬間我激動不已,甚至眼淚不自覺地往下流,都哭出聲來了。但我的心裡覺得前所未有的輕鬆。

雖然接下來我還是會時不時地被那些“困擾”到,但我知道它們不會一直跟隨我,只要我一直勇敢去放手它們,它們帶給我的就是新生和力量,不再是羈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