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在哪個國家就會哪國的語言,這是為什麼?如果孩子出生在動物中成長會說動物話?

沂水小卷毛


1,小孩學語言是天生的,是從娘子肚子裡就帶出來的。

2,學什麼語言,學得好與壞,這才跟後天成長有關係的。影響成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環境。環境影響著小孩的成長,放在外國學外國話,放在中國學中國話,這是肯定的。

3,人是高等動物,與低等動物相比是有區別的,至於將人放在動物中成長,會不會說動物語言,這個問題我沒有做個實驗,不清楚,沒有發言權。還是請你多花時間是去了解了解吧,你瞭解清楚後再告知我吧。


城鄉一體鋒炫哥


孩子出生在哪個國家就會哪個國家的語言,這是為什麼?如果孩子出生在動物中成長會說動物話?

一個人,只要他的智力正常,他處於一個新的環境,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和接觸,他慢慢地就學會那個地方的語言和習慣。但隨著年齡越大,接受新的語言和環境就越困難了。

我們國內有一些家長,在孩子長到六七歲,基本上掌握了流利的普通話之後,把孩子送到美國親戚家,孩子在親戚家與他的孩子一起生活,親戚家的孩子都是說英語的。幾年後,這個孩子就在親戚家孩子的影響下會說流利的英語了。

不久這個孩子又回中國讀書,英語科成績比其他孩子好多了。

但動物不同,現在的動物學家至今還沒有研究出哪種動物有系統的語言,大部分動物只是靠動作,聲音和味道,氣味來與同類動物交流的。所以,以前有過狼孩之類與動物長期生活的孩子都沒有學到什麼動物的語言。

我父親五兄弟,我四叔父到泰國謀生,四十年後,泰國我四叔母帶著孩子回故鄉探親,1996年我也去過泰國探望他們。我才發現,除了我四叔母一人之外,其他孩子都已經成了標準的泰國公民,只會說泰國話不會說中國話。只有年紀大的才會說中國話了。

環境的同化真是驚人的。


黃爺30


孩子,確切地說是幼兒,其學習語言的能力是一種本能,他自己本身並沒有刻意地學習語言,是不知不覺地在學習,沒有聽說所謂的努力學習。家長一般也沒有刻意教孩子學習說話,頂多幫孩子擴展點視野,多積壘點詞彙。

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性是有差異的,學話有早有晚,早的兩歲就會說話晚的,比如大天才愛因斯坦三歲還還不會說話,九歲時說話還不通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父母懷疑他是啞吧,但不影響他在少年即是少有的天才。當然,有的孩子說話晚不是不會說,而是發音器官發育滯後。這樣的孩子晚一點學會說話也不失語言本能的天賦。一般人超過六歲,語言學習的敏感性就己退化,狼孩的經歷可以充分說明這一問題。(想知道,網上查查)

隨著人發育的成熟而進入成年,學習語言的能力則大幅下降,成年後再學外語(另一種語言)那就需要格外努力了,需要主觀意志支持。但語言環境還是很重要,在特定的語言環境裡會學得快些,也存在著所謂潛移默化。

所以,有條件的家庭應該讓孩子早些接觸你希望讓他學的外語環境和學外語條件。(一搬是英語)。


用戶54206075420


每個孩子的所生長語言環境,才是決定他們說那種語言的因素。不會因為孩子出生在哪裡就會哪裡的語言。除非他一直生活在這裡。

早些年有報紙雜誌曾經報導過狼孩的經歷,一個跟狼生活很多年的孩子,不會直立行走、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但他卻能在狼群裡生活許多年,你說他會不會懂狼的語言?

孩子從出生到學會說話0~3歲是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一歲以前的嬰幼兒是分辨語音的敏感期。如果缺乏面對面的語言交流環境,一歲後就很難接受新的語音。1~2歲的幼兒是理解詞的敏感期。如果看、聽、說訓練的太少,嬰幼兒的理解能力相對會比較差。

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規律的。理解先於表達這是一。他們在開始說話前,是先聽懂理解的基礎上才開始說話。一般在說出十個詞之前,他們已經能聽懂五十個詞了。非口語表達這是第二。嬰幼兒在不會說話前,通常會用眼神和支體姿勢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所以,0~1歲是嬰幼兒語言準備階段。1~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階段。

家長要跟據不同時期給予孩子不同語言訓練。方法有很多。以後可以針對性瞭解一下。


曉寒88


有事實可以驗證,說話不是人的本能,是後天學習的,實驗沒有人做過,但卻有一個真實的案例。請參考“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卡瑪拉,7歲被救回時,只會狼嗥和爬行,以後儘管給予精心的教育,用了6年時間,才學會行走,7年學會45個單詞。17歲死時,智力只相當4歲兒童。將近10年時間的訓練,未能學會按人類生活方式生活,且智力極低。這說明自幼離開人類環境,她的語言能力和智力已經不可逆轉地被破壞了。也就是說敏感期已經錯過了!


羅鬆


孟子謂戴不勝曰:“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有一天,孟子問戴不勝說:“如果有一個楚國大夫在這裡,想要他的兒子學齊國話,那麼,應該讓齊國人教他呢,還是讓楚國人教他?”戴不勝回答說:“應該讓齊國人教他。”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固然不錯,可是他的許多楚國同胞整天和他說楚國話,就算每天用鞭子督促他,想讓他學好齊國話也是很困難的;可要是把他帶到齊國的街巷之間住上幾年,那時你就是天天鞭打他,強迫他再說楚國話,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孩子出生後,在動物中成長,也是會說動物話的


咿丫mama


從小的環境影響


gjmmas


孩子是一張白紙,印出什麼,就是什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dd00003a5414fbd101\

土家硒利哥




孩子從1歲半以後到2歲就可以說出爸爸、媽媽這樣的單音詞,2歲半以後可以說出簡單的句子,3歲以後基本可以與人正常交流。孩子從出生後發出的第一個音就開始了學習語言,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很清楚利落,而有的孩子卻說話晚說話不清呢。


這和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是在一個非常封閉的環境裡,沒有人跟孩子說話,那麼孩子說話的時間就一定會晚,並且詞彙量會非常的少。


我們都知道,說話跟語言環境有很重要的關係,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出生在中國的新生兒,從小在美國長大,那麼英語一定是這個孩子最先學會的語言,這就是環境的因素。


那麼,這個孩子能不能說中文呢?從遺傳上來說,最新的研究表明,孩子遺傳了母親的語音與語調,遺傳了父親的詞彙,所以,例子中的孩子如果重新回到中國也是很有可能學會的。


關於,孩子在動作中長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孩子不會說話,可能只會發出象動物一樣的叫聲,這也就是環境影響的原因。或許,孩子可以和動物有一些交流,但這肯定是最原始的那種。


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物種的表達方式與交流方式,一個孩子長期與動物在一起,可能可以學會它們的交流方式吧。


Happy爸爸,70後大叔,42歲當爸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希望大家關注我,感謝每一位為我的文章點贊、轉發的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新手爸爸媽媽和準備做爸爸媽媽的朋友們。(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