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稿演講也是可以有“稿子”的,征服觀眾如此簡單

20世紀50年代初,當時擔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有一次在上海文化廣場作報告,被著名導演黃佐臨發現他拿著的“講稿”是張白紙。


脫稿演講也是可以有“稿子”的,征服觀眾如此簡單


陳毅市長的演講,一向是深受上海人民歡迎的,這次也不例外,臺下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會後,黃佐臨就不解地問陳毅市長:“陳老總,您怎麼用一張空白的稿紙啊?”


只聽陳毅笑著回答說:“不用稿子人家會講我不嚴肅,信口開河。你們做戲,我也做戲嘛。”也就是說,脫稿演講也是可以有“稿子”的。


如果沒有把握就信口開河、亂髮言,只會讓自己的思維更亂,讓整個演講都難以進行下去。


提前準備好演講稿,可以完善自己的邏輯思維,充分掌握演講稿中的要點。只是在講的時候,不完全依賴稿子,不照本宣科就可以。


但是在某些重要的場合,例如要傳達上級指示的重要文件或者重要通知時,就不宜脫稿講,而應採取照稿宣讀的方式,既可以表示內容的重要性,保持氣氛的莊重,又可使演講者邏輯嚴密,措辭準確,無懈可擊。


所以說“講而非讀”,並不意味著不顧演講內容、目的,不分場合一律要求脫稿即興發言。


脫稿演講也是可以有“稿子”的,征服觀眾如此簡單


只要發言之前把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或者發言提綱放在講臺上,這既可以表明演講者鄭重其事,態度認真,準備充分,也更容易取得聽眾的信任和好感。


就像陳毅同志,他非常瞭解聽眾的心理,儘管作為文武雙全的傑出的革命家,他不用稿子便能夠出口成章,但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嚴肅,強化勸說效果,他就“做戲”式地用空白稿紙代替講稿。


當然,我們不可能機械地模仿陳毅的“做戲”手段。但是為了打動和吸引聽眾,為了使演講能夠順利進行,演講前一定要精心準備,寫好演講稿,或者打好腹稿。這樣可以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也可以讓自己安心,比如說偶爾忘記發言內容時,能夠隨時翻閱。


脫稿演講顧名思義,就是演講不要照稿念,要脫稿。這也並不是說完全不能看講稿,而是儘可能地不要照稿念,要運用“講而非讀法”。這種方法就是在演講前,事先準備好演講稿,用心理解,知道講些什麼,在演講時不要照稿念,而是脫稿講。


脫稿演講也是可以有“稿子”的,征服觀眾如此簡單


尤其是有經驗的演講者都體會過:一次脫稿講勝過十次照稿念。脫稿演講不僅能提升個人的演講魅力,也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體現。


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修煉的能力。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當眾演講的情況,比如說報考公職崗位時的面試、提拔競聘時的述職報告以及對產品的推銷等,都需要具備這種脫稿演講的能力,它可以讓你迅速贏得他人的好感,受到賞識和信賴。


只不過萬事開頭難。演講開始之後,可能你通向成功的道路依然很漫長,這時刻考驗著你的恆心和耐力。因此,在真正能夠脫稿演講之前,必須要有毅力堅持下去,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