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第一,目前並沒有全球都封了,封禁的主要是一些疫情較嚴重的國家;第二對於中國而言,我國糧食不是都依靠對外進口,而是依靠國內的自主種植。

耕地紅線

在國務院2008年印發的第三版《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對未來15年土地利用的目標和任務提出6項約束性指標和9大預期性指標,其中最核心是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中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保持在18.18億畝和18.05億畝,確保15.60億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2016年進一步修改調整,要求到2020年耕地的保有量為18.65億畝,比原來增加6000萬畝。

之所以是這個數字,因為15.6億畝是養活我國14億人口最低的保證要求,18.65億畝則是保有一定的餘地(預防天災、土地質量變化等因素),所以說就算不依靠進口,我國全部依靠自己也可以得到保證。

根據2018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的2018年第12號公告,根據《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制定了《2019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和《2019年棉花進口關稅配額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現予以公告。在該份通知中明確指出,2019 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量為:小麥 963.6 萬噸,國營貿易比例90%;玉米 720 萬噸,國營貿易比例 60%;大米 532 萬噸(其中:長粒米 266 萬噸、中短粒米 266 萬噸),國營貿易比例 50%。三者合計,總關稅進口配額總量為2215萬噸,與2018年度持平,佔我國糧食總量比重不足5%。所以說我國的糧食並不依賴於國外。

很多人對於我國糧食依賴於國外的印象,主要在於大豆進口,我國目前的大豆基本上全靠進口,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8851.1萬噸,較2018年的8803.7萬噸增加47.4萬噸,增幅為0.5%,高居全球大豆進口第一位,佔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0%以上,但大豆並不是主食,大豆主要三大用途:一是榨油;二是豆製品(如豆奶、豆腐);三是馬匹等牲畜的食物。

糧食儲備

2019年10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我國當前的糧食生產和供應情況。在白皮書中指出: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4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水平,人均糧食佔有量470公斤左右,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並且“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目前,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認為一人每天1斤米飯足以,那麼全年也僅需要365斤,全國14億人口,一年需要消耗糧食:365*14=5110億斤糧食=2555億公斤糧食=2.555億噸糧食,就全國的庫存糧食儲備足以支撐我國全國人民3年的糧食需求量,在考慮到老人小孩飯量更小以及特殊情況下可以降低食物攝入量,因此我國的糧食儲備支撐全國人民5年都不成問題,在還是在我國連續四五年沒有任何糧食種植的情況下。

總結

糧食這種易於存儲的其實並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果蔬蛋這類不易儲備的產品,以2月份的武漢為例,居民最缺的也是果蔬、肉食,而不是糧食,所以說就我國目前情況來說,糧食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