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天價簽約直播,董明珠微店人氣爆棚……企業家IP化背後,是一部英雄人格的塑造簡史

繼羅永浩被爆6000萬簽約抖音後,又被曝出淘寶給他開了8000萬元高價。

無論是6000萬還是8000萬,羅永浩再次顯示出自己的商業價值。

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曾經說,“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具備網紅的潛質”。將自身形象IP化成為了現在許多企業家思考的問題。


做得最成功的是董明珠。無論是開機印有她照片的格力手機,還是她自建的“董明珠自媒體”,甚至是在她開出的微店“董明珠的店”裡口罩脫銷,都證明了她對建設企業家IP的高度重視。


今天,IP也成為了一個更加泛化的詞彙,但企業家IP不能用簡單的流量思維來運營,而需要以終為始,思考IP化究竟為了解決什麼根本問題。


從中國三代企業家的成長曆程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01

第一代“將軍”


觀察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1944年生的任正非與柳傳志、1951年生的王石、1954年生的王健林、1958年出生的鄭永剛……他們都有著軍人背景。


他們創業的時期也很特殊,正處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關鍵節點。


柳傳志說,中國人當時完全不知道什麼是企業。中關村這條街被喊成“騙子一條街”、“倒爺一條街”。人們把正常的市場經濟說成騙子,說明新舊經濟體制下觀念有多麼大的碰撞。


羅永浩天價簽約直播,董明珠微店人氣爆棚……企業家IP化背後,是一部英雄人格的塑造簡史


所以,對第一代中國企業家們來說,真正的挑戰往往不是創業精神,不是技術瓶頸,不是商業模式,而是如何建立起現代企業的全新制度。


而第一代企業家的成長,軍隊背景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除了擁有雷利風行的執行能力以外,還會自然地在企業內部採用一些軍隊的手法,比如“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再進一步“新瓶裝舊酒”,與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結合起來,形成如任正非提出“管理的灰度”、王健林提出“20條天規”等制度,並以此為指導打了勝仗。


那也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年代。杉杉集團的鄭永剛因在80年代末先知先覺地推行服裝名牌戰略,而被公認為中國服裝界的先行者。加之其敢作敢為、果決剛毅的個性,業內人士送他一個稱號:中國服裝界的“巴頓將軍”。


柳傳志被稱為“教父”。而在美國黑幫電影《教父》三部曲裡,教父這一稱謂的背後,除了對唐·柯里昂權力的敬畏,更多則是對他出色人格魅力的尊崇。


所以,第一代企業家們自然也不會刻意地去做自己的IP形象打造,因為他們本身就已經是一個企業家IP的標準模板,及擁有奠定製度的能力與人格魅力,然後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讓它細雨潤物、深入人心。


02

第二代“理想主義者”


第二代企業家們往往都視第一代企業家為商業偶像。


在阿里巴巴,阿里中供鐵軍就是馬雲向軍隊學習的產物。中供鐵軍是阿里旗下最剽悍、最具戰鬥力的銷售團隊,馬雲稱其為“中國電商黃埔軍校”。


但相比於第一代企業家,大多數第二代企業家總是熱衷於做出一些全新的嘗試,即使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並不被大眾所理解。所以,他們在創業初期大都曾被打上過“理想主義者”的標籤。


就像阿里巴巴的創業故事:1999年2月,在杭州的湖畔花園小區,馬雲帶領17個員工正式創辦了阿里巴巴。在傳承計劃書中,馬雲寫下了這樣一個目標“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羅永浩天價簽約直播,董明珠微店人氣爆棚……企業家IP化背後,是一部英雄人格的塑造簡史


他在演講時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是赤誠的,語氣是急迫的,在這一瞬間,馬雲似乎不再是一個商人,而是在描繪中國商業的藍圖。


1962年出生的俞敏洪,創業故事也頗具黑色幽默。在北大六年沒談戀愛,還得了肺結核;在北大教書,什麼成就也沒有;接著聯繫美國學校,三年半沒有一個美國大學願意給獎學金;最後還因校外代課,被北大給了個行政處分。


但誰也不曾想到,俞敏洪辦成了新東方,“從絕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也確實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年輕人。


“理想主義”成為了第二代企業家IP的特點。企業家畢竟不是真正的網紅,IP的魅力來自對商業本質的理解與提煉,並創造出一個個共同體信念的符號,從而實現用戶的價值認同。


今天來看,沒有誰再會說馬雲和俞敏洪是理想主義者。不是因為他們變得現實了,而是他們已經把理想付諸行動並獲得了成功。


03

第三代“變革者”


第三代企業家生來擁有一個更為市場化和個體化的環境,前輩的標準管理方法與價值觀建設等已經形成了教課書式的模板,資本也願意對“理想”預支鈔票,讓他們可以直接用短平快的方式,最大速度推進核心業務。


因此,第三代企業家IP的打造又成為了推進業務的最佳方法,即“降本增效”。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羅永浩第一次“帶貨”。早在2016年,錘子發佈其M系列手機,一如既往的沒有火,但發佈會上他強調了合作伙伴科大訊飛有多牛,說其語音引擎識別率達到97%以上。結果第二天科大訊飛股價強勢高開,最高漲幅達4%。


與羅永浩相似的第三代企業家還有很多,陳歐為聚美優品代言、王思聰為熊貓直播站臺等等……本質就是為了降低用戶引流成本,增強市場效果。


而滴滴的程維,可能就是個“反面教材”。


“降本增效”可以體現在降低危機成本,增強抗打擊效果上。面對輿論危機時,一個強大的企業家IP可以很大程度上形成緩衝地帶。


但在此前的數次輿論危機中,程維都是牙關緊閉一言不發,滴滴官方聲明落款永遠是“滴滴出行”。沒有標籤,沒有輪廓,沒有個性,公眾對程維以及滴滴沒有情感上的任何映射,滴滴的公關自然也就無法起到更大的效果。


還有一批企業家介於第二代與第三代之間,比如董明珠、劉強東等等。他們既擁有對中國製造和商業世界的傳統追求,又善於呼應變革,利用個人的IP形象為企業發聲。


兩人的惺惺相惜也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此前,二人就曾聯手以卡通形象做了一條廣告片。廣告中,“董姐”與“東哥”互訴衷腸:“沒有互聯網,你會明珠暗淡。”“沒有先進製造業,你是空中樓閣。”“那我們攜手,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羅永浩天價簽約直播,董明珠微店人氣爆棚……企業家IP化背後,是一部英雄人格的塑造簡史


不難看出,從中國第二代到第三代企業家,品牌的人格化被進一步放大,公眾也更樂於看到具有高辨識度、個性化凸顯的企業家IP形象出現。


04

結語


創始人的故事,其實就是整個人類的故事——幾乎每個優秀的創始人身上,都隱喻了人類共有的原型式英雄人格。一旦英雄之旅開始,目的地各不相同,可能是一場孤獨的征途,也可能會在路上偶遇導師、信徒、夥伴等等其他人物。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們的IP內涵也在不斷變化。


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們的歷程沒有指引,他們獨自上路,為後來人探明瞭中國企業現代化發展的大致方向,亦成為了後代企業家的智慧與精神導師;


第二代企業家們有了相對明確,卻看似很難達成的目標,世人認為他們是理想主義者,但時間證明了他們的選擇並沒有偏差,同時也擁有了許多既是對手也是夥伴的同行者;


第三代企業家們大多成長於成熟的商業環境,目標清晰且善於調動一切資源,準備充分地上路,即使不斷碰壁,也希望能成為全新道路的開闢者。


或許要等到羅永浩創業成功的那天,我們才能明白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意義;或許要等到董明珠退休那天,我們才能理解她高調發聲、特立獨行的原因。但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真正能被大眾所熟知、所崇敬的中國企業家IP,一定是擁有獨特人格魅力,有理想且能將理想付諸行動,並進一步輸出自身IP價值的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