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一篇醫學論文應符合這些基本要求

一是具備科學性。評價醫學論文的科研設計、研究方法、資料整理、數據分析、討論、結論等是否真實反映了客觀事實的標準是科學性。對於初涉醫學論文寫作者,一定要樹立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絕對不可以為了提高論文的所謂身價,而違背邏輯推理的原則,去片面追求所謂理想的結論,以至改寫實驗設計、方法或結果。任何科研工作,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某些偶然現象也可能給人們以啟迪。因此,醫學論文寫作只能客觀地記述和評價研究成果或實踐經驗。

撰寫一篇醫學論文應符合這些基本要求

二是具有先進性。具有先進價值和獨創意義的醫學論文,是發現科研苗頭或科技人才的重要依據。但是,作者必須充分認識到,論文的先進性同科學性一樣,是在課題論證和實驗設計時決定的,在寫作時的任何拔高都是極不可取的,即絕對不可違背科學精神去追求所謂先進性,更不應置前人研究成果於不顧或貶低別人的成果。因此,在沒有確實證據的情況下,不要隨意用“國內外未見報道”、“填補國內空白”、“首例報告”等詞語。

三是具有可重複性。如果你所獲得的結果,別人用相同的材料、儀器設備和實驗方法可以取得同樣的結果,證明你的研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具有可重複性。要做到這一點除了科研設計、材料、儀器設備和實驗方法等因素外,寫作時應詳細介紹必要的、關鍵的內容,尤其是自己創新或改進的部分。當然,考慮到保密問題,在可能的情況下,某些關鍵內容也不一定都介紹出來。

四是具有準確性。這不僅有賴於作者對實驗、觀察過程的精確記錄,還需要對研究結果做出合乎邏輯的推理,並且在寫作時要善於歸納整理,摒棄與論文無關的內容,精煉地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選定名詞術語等。這就要求作者要掌握醫學論文的寫作特點,熟練地運用醫學論文寫作技巧。

五是具有相對固定的體例形式。醫學論文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結構特色,即有相對固定的體例形式。醫學論文的結構從無章可循,發展到相對固定的體例形式,正是其有別於其他科技論文而比較成熟的標誌。如前瞻性研究類論文,其大體結構為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等;臨床資料回顧類論文,其大體結構為引言、臨床資料、討論或引言、病例報告、討論等。因此,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其體例形式,並按照要求進行寫作。

六是符合規範化和標準化。醫學論文涉及大量的醫學名詞、術語、藥名,以及數量、單位、符號和縮寫形式等,這些既涉及國際、國家規範、標準,也涉及專業或學科規範、標準。此外,最易忽視,又與我們最密切的是各種疾病的診斷標準、療效標準,以及有關檢查、檢測的操作標準及其正常值的判定標準等。有的作者往往另外製定一套標準,以致無法與同行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這樣,你的論文也就有可能失去發表的價值。因此,規範化和標準化是醫學論文寫作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七是具有可讀性。醫學論文寫作要求結構嚴謹、層次清楚、重點突出、用詞準確、文句精煉、通順流暢等。因此,寫作醫學論文切記不要過分渲染和誇張,更用不著用一些動聽的語言或形容詞,以致寫成一篇文學作品。

八是符合倫理性。醫學論文常涉及被試動物、志願者和病人,因此寫作時須遵守醫學倫理道德。例如,注意執行動物保護法,維護志願者和病人的隱私權、肖像權,注意為病人保守秘密等,特別是涉及人工授精、人體藥物試驗、變性手術、性醫學、某些特殊的誤診誤治病例報告等,更應注意遵守醫學倫理道德,把握寫作分寸。

撰寫一篇醫學論文應符合這些基本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