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推進觀測智能化——黑龍江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側記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於淼 記者 袁長煥

中國氣象局於2017年提出要大力推進觀測模式智能化,發展天氣實況自動判識能力。黑龍江省作為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試點省區之一,於2018年開始試點運行,2019年6月由試點轉為全國試運行。在整個過程中,黑龍江省氣象局堅持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地面觀測自動化改革,並注重實踐和效果檢驗,取得了顯著成效。

制定方案 優化流程

2019年,黑龍江省氣象部門開展日照、降水天氣現象儀分階段平行觀測,並於當年7月對試點站實行單軌運行。省氣象局組織制定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實施方案,優化業務流程,明確調整項目。

黑龍江省氣象局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指定專人負責試運行工作,組織省級骨幹力量成立技術團隊,多次對各臺站業務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指導各站完成MICAPS系統升級及業務應用、ISOS軟件和MDOS軟件升級。

“經驗告訴我們,人員技術支撐和動員部署一定要做好。”來自撫遠市氣象局的孫佳東經常在省氣象局技術交流微信群裡提問。他說,“觀測員常年與數字和代碼形影不離,沒有誰比我們更明白溫、壓、溼、風這些數據的意義。定時觀測容不得一絲疏忽,想要讓機器代替人工,一定要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用制度保證質量

實現基層地面觀測值守“無人化”,調減觀測任務,改進觀測方式,減輕臺站觀測壓力,是此次改革工作的最終落腳點。將觀測數據人工控制任務由臺站調至省級,如何保證臺站數據運行質量是試運行期間面臨的難題。

黑龍江省先後制定了《觀測場地維護制度》《無人值守站業務流程》等一系列與新業務相適應的規章管理規定和業務人員考核辦法。

作為參與制定《黑龍江省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方案》的成員,豐林縣氣象局副局長孫鵬飛說:“省氣象局下發的管理體系方案是基於縣氣象局業務人員‘頭腦風暴’的結果。這次改革調整是氣象觀測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一定要保證運行質量、傳輸質量!”

黑龍江省運用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原理和方法,梳理業務流程,編制了符合工作實際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建設覆蓋綜合氣象觀測全業務領域、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氣象觀測質量管理業務。特別是開展了ISO9001體系認證,用流程來規範基層觀測業務。

牛刀小試 初見紅利

在試點期間,黑龍江省氣象部門各級單位業務運行穩定,新設備、新技術成熟度進一步提高,雨凇、霧凇、浮塵、揚沙等氣象要素的綜合判識一致率達到90%以上,保證了氣象預報預警和氣象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從事氣象業務幾十年了,人工被電腦代替了,人工觀測是每天只有三四次定時觀測,而自動站則是24小時不間斷觀測,降低了人為出錯概率,提高了監測數據的持續性。現在我們的工作從觀測和記錄原始數據、分析質控數據,調整為以維護觀測系統運行保障和為地方服務為主。”曾是觀測業務“多面手”的撫遠市氣象局副局長於芳說。

撫遠站是7個試點臺站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唯一一個無人值守平行觀測試點臺站。撫遠冬季寒冷漫長,局站距離達10公里。改革後,觀測項目全都自動化了,業務人員坐在局裡就可以辦公,解放了人力,節省了經費。

“解決了氣象局這幾年‘用人荒’的大難題。”於芳說。

試點改革 成效突出

實況數據是氣象工作的基礎,也是預報模式數據產生的源頭與根基。改革後,現在的系統可每日逐小時滾動更新制作24小時內逐小時預報,實現最新實況信息和中尺度模式產品的納入和預報性能提升,預報服務產品也日趨豐富和精細化。

以前人工測雪深,需要業務人員找三個點,兩個點之間要距離10米以外,受人為和環境因素影響,每個人測得的數據都帶有自己的“喜好”。現在用機器“說話”,監測精密,這對短時預報的幫助特別大。由於各站數據集約到省級平臺,縣氣象局利用省級雲+端平臺,查找數據也更加方便了。縣氣象局業務人員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好的平臺分析數據、做好服務。

鶴崗市氣象局業務科的陳利華有親身感受,“冬季是全年旅遊的旺季,鶴崗市打造的一體化冰雪旅遊氣象服務平臺依託這次改革,開展了全市所有站點未來24小時逐小時定量降水產品預報,增加72小時逐3小時、6小時、12小時定量降水預報產品。冰天雪地成了‘金山銀山’,氣象部門要實現服務精細化,給這聚寶盆多加‘肥料’。”

發展永不止步,改革未有盡時,下一步,黑龍江省將借國家振興東北之風,使成果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服務大局。

黑龍江省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方翔表示,對標世界先進水平,面對新需求、新變化,黑龍江省氣象部門大膽創新,採用綜合判識與智能觀測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推進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他堅信,隨著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觀測自動化的整體切換,將使業務運行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業務運行效率進一步提高,臺站崗位設置更加合理,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