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蘇州河論壇”側記:擦亮政協協商品牌

“蘇州河論壇”,是上海市普陀區政協創設的一項品牌活動,自2007年創辦以來,已舉辦了十三屆。論壇主題從最初的蘇州河文化,逐步拓展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發展為多元化、綜合性論壇,實現了從建言平臺向協商平臺的轉型,成為普陀區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今年,普陀區將中以創新園作為打造科技創新樞紐節點的重要載體,力爭為普陀區加快融入國家開放創新戰略,發揮“創驅動轉型實踐區”功能,打造科創服務“金字招牌”。在這樣的背景下,主題確立為“以建設中以(上海)創新園為契機,推動普陀創新發展再突破”。

“普陀區政協將蘇州河論壇作為重要協商平臺,聚焦區域發展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廣聚各方共識,共話發展良言,為助推普陀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普陀區政協主席錢城鄉說,“本次論壇,是為了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也是為了貫徹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實區委、區政協工作決策,為普陀以科創驅動轉型發展進一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政協調研:“高視野、深層次”詳盡解析

近年來,政協在蘇州河論壇中始終發揮著主導力。這不僅體現在論壇的組織、籌備上,更體現在論壇主題內容上。這其中,每年由區政協承接的論壇主題調研,都是“重頭戲”。

今年年初,中共普陀區委將“以建設中以(上海)創新園為契機,推動普陀創新發展再突破”確定為區政協年度重點課題和“2019蘇州河論壇”主題。隨後,由區政協人才庫中的委員、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專家學者、區政協機關幹部十幾人組成的專題調研組正式成立。

“區政協每年都有年度重點課題。不同於以往,今年首次將政協人才庫中的委員納入調研組,通過政協委員組團式履職和‘履職助理’等工作機制,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問題,共同為推動區域創新發展凝心聚力。”課題組成員之一,區政協常務副秘書長、委員聯絡室主任蔡建勇說。

3月初,相關調研和座談活動陸續展開:

由區政協副主席周倩影牽頭,4月16日至19日,調研組一行赴深圳市、珠海市,圍繞中以創新合作的功能定位、基本思路、功能平臺、創新舉措等開展調研;6月5日,區政協組織人才庫委員對重點課題“以建設中以(上海)創新園為契機推動普陀創新發展再突破”進行專題討論;7月30日,舉行2019年重點課題“以建設中以(上海)創新園為契機推動普陀創新發展再突破”開題會暨“智庫專家沙龍”;8月21日至23日,調研組一行赴南京市、常州市進行專題調研……

經過10多次專題調研、4次專題座談、半年多緊張而細緻的各類調研之後,10月初,一份30000多字的調研報告正式出爐。由此產生的一份主題報告,為本次論壇奠定了基調。

報告指出:上海市政府明確中以創新園落戶桃浦智創城,這既是國家層面中外交流合作的新舉措,也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新支撐,為普陀區創新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對普陀區承擔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發揮“創新驅動轉型實踐區”功能、推動區域協同創新、用好開放式創新激發創新潛能、打造科創服務“金字招牌”,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建議,將中以創新園打造為國際創新資源匯聚樞紐,並就此對推進戰略、實現路徑進行了詳細解析:從總體上考慮,應舉中以創新合作的旗,以開放優化服務;打成果轉移轉化的牌,以服務強化功能;走創新轉型發展的路,以功能聚集產業;在推進戰略上,要強調錯位、借勢、聚力、創新、融合;在實施路徑上,要強功能、重轉化、拓空間、塑環境、創機制、聚人才、優政策。

針對如何建設好、服務好、發揮好中以創新園,報告用“7個以”進行了概括:以功能項目建設提升發展能級、以全面深度融合強化開放創新、以市場運作機制釋放發展活力、以優勢政策引進培育創新人才、以點帶面形成網絡化創新佈局、以先行先試改革推進制度創新、以優質服務營造國際營商環境。

“這份調研報告,體現了高視野、深層次,給予區委、區政府許多啟發。”論壇上,中共普陀區委常委、副區長顧軍予以肯定。

專家建言:“劃重點、解難點”精彩紛呈

與區政協的調研報告相比,論壇上專家們的發言切口小而精深。他們著眼於普陀創新發展再突破中的重點、難點,提出了專業、獨到的建議。

市政府參事、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石良平認為,在世界進入全球化4.0的時代,上海對於中國佔據新的世界數字化制高點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製造業門類相對齊全的地方,最有可能在工業互聯網上作出重大促進。他認為,上海應建立全球數字科技平臺,而中以創新園,也應以打造工業互聯網的新高地為目標,把重點放在工業互聯網的資產優化平臺上,“和以色列合作,把中以創新園打造成為上海工業互聯網的新高地或是領軍高地,我認為這是完全有希望的”。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何建華認為,上海要發展,關鍵就是“創新”;而中以創新園落戶普陀、落戶上海,所帶來的最有價值的要素就是創新。它可以激活上海本身具有的創新精神,打造成上海創新的新樣本,創造出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為此,必須激活創新文化,營造競爭環境,吸引創新人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系主任、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張暉明從時空因素和產業成長的角度談了中以創新園的發展。他認為,從時間上考慮,中以創新園是後起的,在選擇的重點領域、技術領域項目上要有特點,技術起點上要有高度,在具體的組織要素和合作內容上要有綜合性;從空間上考慮,普陀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區、智慧城市的試點先行區、重點併購金融集聚區,中以創新園需與這些定位結合。這需要園區在經營發展中,對產業要素的整合、需要經營者、政府監管部門以“分工”分析工具發現新產業因素,以“數字”手段搜索匯聚創新信息資源,以“網絡”萬維思維開發跨界創新能力,需要更優化的產業政策、市場準入。

致公黨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對中以創新園的定位、角色及產業發展路徑等進行了詳細分析。他認為,中以創新園應是一個要素集聚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服務輸出平臺、創新創業中心;園區的產業發展應立足於產業生態,打造一個涵蓋創新能力、營商環境、科技、金融、人才、信息、文化、生活等的立體概念。他還認為,中以創新園的行業定位、區域定位要清晰,要重視成果轉化與輸出,在立足於普陀的同時要有更寬的視野、集聚更多的資源,服務長三角區域。

“專家們圍繞中以創新園建設,助推普陀創新發展發表的真知灼見,非常精彩;論壇的舉辦,為區委、區政府工作乃至普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共普陀區委副書記、區長周敏浩,區委副書記姜鼕鼕表示,建設好“中以創新園”,對於將普陀區打造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具有重要意義。“區政協所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建議,對於助推中以創新園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大家期待,“蘇州河論壇”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在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實現與長三角互聯互動上作出積極的貢獻,形成長三角一體化的“新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