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中,只要做好這件事,以後你看世界就不一樣了

2020,庚子年。

60年來一次。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冠狀病毒讓地球真正成為一個環環相扣的村落,死亡以排山倒海的方式碾壓了財富、地位、青春與美貌。

地球,是平的。平等的平。

人們忽然發現,死亡離自己只有2米之遙。而昨天,他們還在用酒精燃燒生命,用權力置換財富。

20年前,他以連載的日記告訴你如何尊重死亡

宗教常常以大量篇幅來說來世的。

宗教之外的人們難以接受的一個點在於,你沒有死過,我怎麼信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作為俗世中的人,人們甚至都不太願意相信瀕死者的臨終遺言。


李文亮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一名眼科醫生,“明白”是李文亮醫生留下的遺言。


如今的苟活者真的明白他的摩斯密碼了嗎?


20年,上海的一位青年企業家早就發出的有關死亡的說明,而健忘的人們從未感恩他的舉動。


這便是著名的“死亡日記”事件。

我是這次事件的第一位見證者。


2000年,陸幼青時任浦東房地產展銷中心副總經理。

某天,他被醫生判定為胃癌患者。7月下旬,醫生宣佈他大限100天。因為影視劇在醜化死亡的尊嚴,他決定“要用日記的形式,告訴所有的人,一個腫瘤患者的真實的心理感受,讓人們瞭解,當我們的親人身患疾病的時候,我們要先有信心:疾病是可以戰勝的,並把這樣的信心傳達給病者。”


陸幼青在出版社的一位同學找到我,覺得通過傳統媒體很難快速傳播信息,想搞網上直播。我覺得這個創意挺好的,在死亡面前能如此堅強面對,實屬難得。同時,我覺得他是一個特殊的人,第一是經歷特殊,他是被胃癌宣判了死刑的人;第二是身份特殊,他是有中文系出身背景的商人,有著豐富多彩的職業經歷,而現在是比較典型的垂死者。


8月8日,徵得當時CEO的同意,我安排發表了陸幼青的兩篇日記,我給專欄起名叫《與死神相約》。同時,我自己也在榕樹下網上針對陸幼青的特殊經歷寫了一篇《最後的禮物》,一週後被《北京晨報》記者看到了,要求來採訪。《北京晨報》登出後,反響很大,緊接著《北京青年報》介入。後來上海的媒體一看是本地的事情,覺得不能落伍,果斷加入,然後是全國的媒體,以及美聯社、ABC廣播公司等,不到一週,天下皆知。


但是,網上批評的聲音從未間斷。

有人對陸幼青的行為不屑一顧,認為他是在沽名釣譽、自我包裝。也有人說他是“自殘自虐”,拿生命做賭注。


他為什麼寧願忍受病痛的折磨,對死亡的威脅毫不反抗呢?


在我第一次採訪他的時候,他其實已經交代過了。可惜我的那篇引發全球輿論關注的新聞稿《最後的禮物》中披露的信息,被許多人忽略了。


陸幼青拒絕醫治的真實動機簡單而刺痛。他說有些醫療機構根本就是把病人當作傳送帶中的機器零件,非常冷酷麻木。他再也不願去受那份罪了。這樣的話會直接得罪醫院以及相關的衛生主管部門。


隔離中,只要做好這件事,以後你看世界就不一樣了


2000年12月11日晚6時,陸幼青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為了還原真相,我用了短短兩個月趕出了一本書,即《日擊者———〈死亡日記〉的見證》,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在責任編輯、詩人於奎潮的安排下,該書的主要內容在當時發行量達百萬的《揚子晚報》上先行連載。

 

20年過去了,從客觀效果上看,當初陸幼青的拒絕治療、死亡直播,的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為,同時也是向傳統思想發起的挑戰。


而他在臨終前所發表的《死亡日記》冷靜地闡釋了一個活在中國的普通市民究竟會遇到怎麼的死亡待遇、抗爭的無力以及死亡的平常。


隔離中,我們在鏡子裡重新看清了自己


陸幼青經歷了死亡的大考,留下了一本書《生命的留言》。

蔓延全球的冠狀病毒又一次發起了對人類的挑戰。


有人在兩週的封閉之後就快垮了,有人在30天的隔離之後得了抑鬱症;有人在40天的密室裡寫出一部即將出版的小說;有人經過閉關重新認識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有人第一次捧起了哲學書;有人成功地烤出了香噴噴的麵包……


人們在死亡臨近時的種種舉動其實是人內心對外部世界的投射。一個突然喜歡看哲學書的人,可能對生死發生了好奇;一個試圖在烹飪上有所突破的人,可能對自己的生命質量產生了要求。


紅塵之中的人類常常找不到片刻與自己對話。


封閉固然是一種對自我的地理限制,卻給意識留下了無限空間。在世俗世界裡,我們習慣於向外求,遇到問題,找關係。我們很少向內求——去喚起自己的初始能量。


人類的初始能量有多驚人?


隔離中,只要做好這件事,以後你看世界就不一樣了


隔離中,只要做好這件事,以後你看世界就不一樣了


隔離中,只要做好這件事,以後你看世界就不一樣了


精神治療師大衛·R·霍金斯博士以近30年的科學研究為基礎,證實了意識是一種能量,並繪出“意識能量層級圖譜”(見《意念力:激發你的潛在力量》)。


他把人類的意識映射到1~1000的能量場頻率標度值範圍內,總計劃了17個能級。對照這張圖,你可以看看自己處於什麼層級。


這幾年物理學家不但承認了佛教對宇宙與生命的分析,而且也從佛教中獲得了不少啟示。


2004年我在美國做4個月左右的研究項目。

忽然有一天在我某個電視頻道中看到淨空法師講佛經,原來修佛並不是簡單的唸經,去廟裡拜一拜,原來佛是自己。


很早以前淨空法師就對佛教的多維空間和能量做了闡釋。核心是,人如果能向內求,可以喚起自己的能量,可以突破三維空間的束縛,進入四維甚至更高維度的空間,最終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北大教授劉豐最近幾年一直在從事高維智慧的研究。他的理論內核與佛教密不可分。他說,“從一維到二維到三維空間,每提升一維就會提升無窮多倍的美感,當我們提升到四維,

這個比現實美無窮多倍的地方,我們三維的所有時間空間,

開始和結束,生和死都已經被超越了……”


顯然,我們在三維世界裡怎麼折騰絕對不能幫助我們看到四維世界。我們只有回到自己。


釋迦牟尼佛圓寂時留言了最後的遺言:“以己為燈,以己為靠”。如何以己為燈呢?“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只有用真心與眾人溝通,自然就通了。


那時,你就會發現,牛頓不是發明了什麼萬有引力,只是發現了萬有引力。法爾如是。


再長的隔離,不過是走在喚醒自己能量的路上。

每一刻都不應浪費。從普通人的角度來講,如果要指望今生得到證悟,那麼,你的聞思、善根、智慧等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會顯現。頓悟,不是你的捷徑。


放下了分別心,懸浮在2020上的烏雲就變成了晴空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