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總是音不準、調不對,怎麼辦?給你解決方案!

一、聲樂訓練較少

一方面,有些歌唱者由於嗓音條件一般或者較差,多以器樂或舞蹈為主項,對聲樂不是很喜歡,只是為了高考才不得不臨時抱佛腳學一首歌以應付考試,由於練習時間很短,所以無論音準還是節奏都會出現偏差;另一方面,有些歌唱者與音樂幾乎沒有接觸,對音樂基礎知識一竅不通,毫無聲樂基礎,不識譜,對聲音的音高、音程沒有概念,對歌唱發聲知識一無所知,一般不開口唱歌,唱歌時不是唱高了就是唱低了,甚至一句一個調,尤其是跟著琴唱時,簡直就是南腔北調,或者是根本找不到音高。

(免費學習聲樂進圈子)


二、歌唱方法欠佳

有些歌唱者有一定的歌唱經歷,但是沒有學過任何歌唱方法,屬於自然聲歌唱,不會運用混聲,真假聲界限明顯,音域較窄,特別是唱到高音區的時候不得不低八度唱,或者硬喊著“拔上去”,這都會造成音不準的現象。眾所周知,自然歌唱的聲音在中低音區時真聲成分會比較多,在高音區時假聲的成分要多一些,從低音到高音會有一個分界線,我們也稱之為“換聲區”。如果沒有經過混聲訓練,從低音開始就用很重的真聲來唱,到了真聲的極限位置,也就是換聲區的位置,還在用真聲向上喊,這時候,除非歌唱者的嗓音條件特別好,否則大部分的歌唱者會出現破音及音不準的現象。

三、運用氣息的方法不當

有些歌唱者學習過聲樂發聲法,對歌唱聲音有一定的概念,知道呼吸在歌唱中佔有的重要地位,同時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去練習氣息,但是歌唱的方法不科學,氣息運用的方法存在著比較大的缺陷。具體到歌唱中,由這個問題引起的跑調有以下幾種:一種狀態是喉嚨沒有打開,沒有形成聲音的通道,吸不進氣,但是腰部還在向外擴張支持聲音,氣息與聲音分離,在做“無用功”;一種狀態是小腹收縮的力度過大,橫膈膜下降的力量過小或者沒有,整個氣息上浮,就會產生“冒調”的情況,反之,如果橫膈膜下降的力度過大,而無小腹收縮的力度支持,就會產生“迸氣”現象,導致身體僵硬、聲音僵直發暗,聽起來音高偏低,即所謂的“涼調”現象。除了氣息運用不當之外,還有一種狀況也會引起音準出現偏差,即“三點一線”沒有保持住平衡,只強調聲音安放的高位置,只找聲音的“亮點”,一味地向上提著唱,沒有其他的向下的力量與之對抗,這樣就會出現音偏高的現象。

怎麼辦?


唱歌總是音不準、調不對,怎麼辦?給你解決方案!


一、教師要為歌唱者營造良好的歌唱氛圍

這是糾正訓練中最費力的一種情況,需要教師和歌唱者的共同努力。在訓練中,教師首先要鼓勵歌唱者,為歌唱者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這些歌唱者往往由於唱歌跑調,可能被別人嘲笑過,有很深的自卑感,一般不輕易張嘴唱歌,因此,教師要注意運用親切的語調來啟發歌唱者,切記不要諷刺挖苦,挫傷其自尊心,要使其打消心理顧慮,讓其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開始訓練由於歌唱者對音高沒有很清晰的概念,所以在鋼琴上彈一個音讓他唱的時候,他肯定是發出一個不在調上的音。

這時候,就先不要讓他唱,要先讓他聽教師範唱音階小字一組的“1、2、3、4、5、6、7”,讓歌唱者聽音的走向,多聽幾遍,教師要指出在這七個音中,“1、3、5”三個音比較穩定,所以這三個音的走向聽起來都是平行走向,“2、4、6、7”四個音不穩定,所以它們的走向聽起來是傾斜的。

即使歌唱者聽不出音高,但對聲音的走向還是能夠辨別出來的,這時要求他用手勢來幫助自己唱出音的走向,音的走向要與手臂的走向一致。具體操作如下:把五指併攏,手掌伸開,手心向下,連同前臂保持一條直線放在胸前,在這個位置上唱出小字一組的“1”;然後前臂保持不動,手腕連同手掌向上移動 45℃角,唱出“2”;再把前臂抬高至唱“2”時指尖所在的位置上,使前臂與手掌又處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唱出“3”,“3”與“1”是平行狀態,也就是“2”在“1”和“3”之間。

依此類推,“3”和“5”也是平行線,“4”在“3”和“5”之間,“6”和“7”是斜線。訓練時要注意手勢的均勻、角度的平均,比如,“2”就不能放到“4”的位置上,“3”不能放到“5”的位置上,否則音就唱不準了。教師要反覆地用手勢配合音的走向,一點一點幫助歌唱者建立起正確的音高概念,讓歌唱者頭腦中有了對音高的印象,還要配以不同的音程組合以及一些短小的音程跨度不大的歌曲進行同步練習,另外還要加強視唱練耳課的學習,才能逐步掌握好歌唱的音準。


唱歌總是音不準、調不對,怎麼辦?給你解決方案!


二、歌唱者要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

科學的發聲方法是由呼吸、共鳴、咬字、吐字幾大要素組成的。要建立起科學的發聲狀態,首先要學會用混聲歌唱。所謂混聲歌唱,是指真假聲互相融合的狀態,即“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首先,歌唱者要學會通過口鼻同時吸氣,打開喉嚨,並在歌唱中始終保持喉嚨打開的狀態,使之建立起一個歌唱的“通道”,從而把所有的聲音都放在通道內,保持像流水般通暢的狀態。

管道的上下兩端連接到眉心和橫膈膜處,字要適應通道的形態,不能過撐也不能過擠,閉口音要寬一點唱,開口音就要窄一點唱,始終保持在通道內圓潤流動的狀態,喉嚨要始終保持吸氣打開時的狀態,向下用橫膈膜下降與小腹內收產生的對抗力來支持聲音,並且越到高音時這種對抗力運用得越大,向上要找到聲音的“亮點”,向上向下的力量要保持對抗平衡。

因此,從低音區開始,就要運用混聲歌唱,運用正確的呼吸和充分打開的共鳴腔體來支持聲音,只有這樣,中高低音區才能始終能保持統一的音色,不會出現真假聲不融合的情況,與此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音高不準的情況。

三、加強正確的歌唱氣息對抗力訓練

有位外國聲樂家說過:“從物理學角度而言,聲樂這門學科列入了聲學範疇,但確切地說,應該列入力學範疇。”從聲樂的教學實踐來看,找感覺有兩種,一種是聲音振動的感覺,一種是肌肉用力的感覺。正確的歌唱氣息必須是橫膈膜、小腹、肋骨和腰間共同用力的結果。在歌唱時,要做到用口鼻同時吸氣,喉嚨同時打開,形成聲音的通道;胸廓張開,肋骨也隨之張開,肩部放鬆,要找到橫膈膜下降與小腹內收時形成的對抗力的感覺,並使之在對抗中保持平衡,腰部向外擴張。只有運用科學的氣息支持,在打開的通道中找到運用氣息的對抗平衡力,同時,在保持對抗力的同時,使身體放鬆,才能形成歌唱時正確的呼吸狀態。


唱歌總是音不準、調不對,怎麼辦?給你解決方案!

聲樂教學福利視頻9.9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