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打“飛的”給外地上大學的孩子送餃子,你怎麼看?會慣壞孩子嗎?

多試試小學科學


有家長打“飛的”給外地上大學的孩子送餃子。如果我看到這個消息,第一想到的是這家庭好有錢啊!



有和我這第一想法的朋友們舉個手呀!

在我看來,家長給在外地要很久很久才能見面的孩子送吃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啊!不管是打飛的也好,坐高鐵也罷,走路也好,開車去也罷,都是為了給孩子送上愛心餐啊!人家有那個條件,任屌絲在旁邊酸酸吧。


這讓我想起我讀高中的時候。第一次在學校寄宿,學校封閉管理,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我媽會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轉三趟車來學校給我送菜,就怕我在學校吃不好捨不得吃,委屈了我。我爸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以他們的方式愛著我們,讓我們能深深的知道父母對我們的付出。他們每個月給我送菜不也是題主所說的打飛的給孩子送餃子嗎?記得那時候周圍的同學們好羨慕我的,因為大家都能解解饞啦!

至於會慣壞孩子嗎?我認為會的可能性比較的小啊。至少我沒被慣壞啊!現在輪到我給爸媽買好吃的啦!再說了,人家有那個條件打飛的給孩子送餃子,證明對孩子很重視很愛啊!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應該很難長歪吧?

永遠不要小看父母對孩子的愛啊!


筱菡辰媽媽


家長打“飛的”給外地上大學的孩子送餃子,其實送的不只是簡單的美食,更是高層次的精神食糧,能給孩子以親情的支撐,賦予他戰勝困難的力量。所以,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話,一年去兩次,還是值得的。這種千里送鵝毛的行為,只會給孩子親情的溫暖,並不會慣壞孩子的。



一段溫暖回憶

記得20多年前,我考上了成人高考,每年寒暑假要到外地上一個月的學。

第一次離開家,孤身一人在外,感到非常孤獨和不適應,有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幾乎天天盼著日子能早些過去。

有一天中午,外面正下著雨。宿舍的門突然開了,母親出現在門口,手裡拎著一大袋子好吃的。

當時把我非常意外。母親來之前並沒有通知我,可能就是想給我一個驚喜吧。

那個年代,還沒有高鐵。母親為了省錢,是坐了好幾個小時的長途汽車來的。

我知道,母親有暈車症,但是她還是過來看我了。我心裡感到非常溫暖和幸福。多日的憂愁一掃而光,心裡重新充滿了力量。

親情的支撐

所以,父母千里迢迢去給孩子送的,不僅是餃子,而是一種親情的支撐。

尤其是剛剛進入大學的孩子,對大學生活以及人際交往,還不太適應。往往會出現孤獨、迷惘、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這個時候,家長的千里送“餃子”,不但能撐起孩子的胃,給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給孩子以情感的支撐,幫助孩子走出心靈的低谷。

不要說國內,就是國外,有的家長也會一年一次去看孩子。

我的表姐,她的女兒曾經在英國就讀研究生。一開始,她女兒因為語言不過關,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壓力非常大,一度產生了抑鬱情緒。

表姐很擔心女兒,一年去了英國兩次,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地帶一堆孩子愛吃的東西。 一同帶去的,還有家長的理解、鼓勵和支持。

後來,表姐女兒重新振作起來,終於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結語

上大學的孩子,其實特別希望能獨立自主,並不想家長天天圍繞在自己身邊,問長問短地過多幹涉。他們需要的只是家長在親情上的支撐,和遇到困惑時的指導。

所以,家長的千里送餃子的行為,並不會慣壞孩子,還會給他們以無窮的力量。


心雨萌芽


其實送的不是餃子,而是藉著送餃子去看孩子。

我到外地上大學後,我母親經常在家裡吃點什麼好東西,就會想起我。

以她的話是,吃不下。並且真的是有衝動坐火車給我送過去。

看到有不少答友感慨,哇,這家人好有錢啊。

其實不見得有錢,但在思念面前,這錢顯得很值。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有異地的戀人曬出他們成堆的火車票或者飛機票。通常會得到這段感情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祝福。

那麼來自父母的舔犢之情,我們為什麼要用錢來衡量呢?


利索


針對題主的題目,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但是在網上還看不到,完全一樣的事情。

如何看待家長打“飛的”給外地上大學的孩子送餃子,這要看家庭的經濟狀況、生活條件,也要看送餃子的時候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至於會不會慣壞孩子,筆者認為這是完全多慮了。


一、餃子雖小,寓意不同。

對一些孩子剛剛考上大學的父母,跟孩子朝夕相伴十幾載,一朝分別,難免對孩子難以割捨。三口人和和美美的甜蜜家庭,突然間變成了夫妻倆四目相對;每日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優秀父母,一下子變成了年輕的“空巢老人”。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

兒行千里母擔憂,為孩子在做點什麼,把對孩子的牽掛思念,都寄託在某件事情上。於是就有了,坐著飛機去給孩子送餃子這樣的事情。小小的餃子寄託著父母對孩子的思念和牽掛,跟平時家裡吃的餃子有著很大的不同。

同樣是餃子,此餃子非彼餃子,這是打飛的送餃子的意義所在。


二、乘飛機送餃子,並不奢侈

1.以現在的生活水平,很多家庭有條件打飛的送餃子

放在過去,人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出行可以選擇的方式,雖然也有飛機,但人們更願意選擇價錢更實惠的火車和汽車。

在沒有高鐵和動車出現之前,乘火車,坐汽車對於長途旅行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煎熬,更不要說帶著新鮮出鍋的餃子,還沒到孩子學校,餃子早已經變質腐壞了。

這些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出行也變得十分方便,尤其是乘飛機出行,已經成了不少人日常出行的常用方式。孩子開學以後,各大航空公司相對進入淡季機票的價格也會實惠很多,如果時機選擇的比較好,一張機票的價格甚至比做高鐵還要便宜,那麼打個飛機,去給孩子送一份餃子,也並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就算是買不到優惠的機票,對於不少家庭而言,現在的經濟條件,帶上孩子愛吃的餃子,不遠千里趕到孩子的學校,一家人吃著餃子共敘親情,花一點錢又算什麼呢?



三、會不會寵壞孩子?

千里送餃子,會不會充壞了孩子?在中國人慣常的思維模式裡,為了孩子吃一口餃子花大把的時間,不少的金錢是不是值得,會不會讓孩子忘記賺錢的艱辛,忽視父母的愛和付出?

我認為勝訴的想法純粹是多慮了。進入大學的孩子,三觀已經基本成熟對待事情都會有了自己的客觀判斷。絕大多數的孩子看到父母千里迢迢乘飛機給自己送餃子,必定會內心受到觸動,為父母無私的付出,為一份濃濃的親情而感到欣慰、感激,又怎麼會被父母寵壞呢?



【小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交通也越來越便捷孩子初次離加父母兒女之間難免會彼此思念,給孩子送一份餃子,一家人吃著帶有團圓意味的餃子,共享天倫之樂,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何必擔心孩子會被寵壞。


西喬教育觀


不會,很堅定的不會。

本人帶入自己想了一下,如果我女兒上大學了(18年以後的事情),打電話說媽媽我想吃你包的餃子(當然我現在不會包餃子🤣,所以只是如果)我會毫不猶豫,無所畏懼,以最快的速度送給到她。

從小我們就學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也有一句話:兒行千里母擔憂。

我會在我範圍內,給我孩子最好的一切,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題主的餃子在我來看精神更多,精神的滿足很重要,也最安慰。




小顏叮叮咚


與人民同行,不求另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