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最近在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里面描述了这样一件事:

我们的男主孙少平获得了一个到煤矿当挖煤工的机会,由于煤矿工是公家的铁饭碗,所以他特别希望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煤矿工也很苦,但比他之前的生活要好多了。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在正式成为煤矿工之前要经过一番体检,我们男主由于特别想成为煤矿工,害怕自己体检不过被刷掉。结果在最后一项测血压的时候,少平就因为紧张,血压窜的特别高被卡住了。


后来,还是他在第二天复查的时候提前喝了一点醋才顺利过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

比如自己心心念念的,做梦都想通过的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而那些只是来陪你考试的、根本没把考试放心上的好闺蜜、好兄弟却最后高分通过了。这让人无不感叹命运的不公。自己拼命努力的结果还没人家随便玩玩的好。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事实上,早在1908年耶克斯(R.M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就发现了这类现象,并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可以解释此类现象的理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本质上并不复杂,用一张图就能搞明白。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所描述的就是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唤醒水平和绩效或者是心理压力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这个动机有必要特别说明一下。心理学上对动机的定义是这样的:

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比如我定了一个亿的小目标,这个小目标激发我一直努力工作,这时候我心里产生的一切心理活动就是动机。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搞明白动机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个定律。

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们平常所认为的动机越高,我的工作效率越高。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

01

任何活动都有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大到赚一个亿,小到刷晚饭后的碗筷,它们都有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你的动机不足或者动机太过强烈都会使你的活动效率下降。嗯,小编我赚不到一个亿就是因为我动机太强烈了。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02

中等强度的动机才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的闺蜜、兄弟随便玩玩都比你考的更好的原因。她们就是因为单纯的想陪着你一起考,而对考试的结果并不在意,这时候她们的动机恰好处在了一个最佳的水平,最有利于她们通过考试。


03

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随着任务的不同而变化。


在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会随着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在较为困难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率。


你面对重大考试时的动机和你刷碗时的动机能一样吗。如果你刷碗的动机不够强烈,那堆碗可能就要一直在水池里放着了。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而在你面临考试的时候,动机可能就要弱一些才好。保持一颗平常心,把结果看的淡一点,这样才有利于你通过考试,达到目标。


当然,不同的人对于任务难度的定义都不一样,要调节动机到什么水平也是因人而异的。赚一个亿对你来说是件困难的事,要降低动机水平,但对马云来说就得提高自己的动机。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在了解这个定律的时候,我们还要清楚一件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并不是让你偷懒,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动机调整好就够了。

为什么我们拼命的成果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这个定律只是表明了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说工作效率就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已,你的努力程度、外部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所以说,动机要调整,但该努力还是要努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