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卡羅爾·德韋克著作《終身成長》

讀書筆記 | 讀卡羅爾·德韋克著作《終身成長》

內容摘要

當你成為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方式的人以後,你會驚喜地發現別人也變得願意幫助和支持你了。他們不再是阻礙你得到應有待遇的對手,而越來越多地成了為你們的共同目標而奮鬥的合作伙伴。這很有趣:在開始的時候,你想去改變他人的行為——結果他人的行為還真的因你而改變了。

很多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會發現,他們那種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為的是讓自己感覺安全、強大、具有價值。這在一開始也許能為他們提供保護,但隨後就會限制他們的成長,讓他們陷入被自己打敗的困境,無法與他人建立令人滿意的親密關係。

當一段關係變壞後,我們都需要深入研究這些問題。這樣做並不是要因為出問題而責怪自己,而是要克服自身的恐懼心理,從而學會必要的溝通技巧,在未來經營更好的關係。最後,成長型思維模式會讓人們放下自責與痛苦,帶著新的領悟與溝通技巧重新出發。

讀書筆記 | 讀卡羅爾·德韋克著作《終身成長》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現任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論:它們如何影響動機、人格與發展》(Self-Theories:Their Role in Motivation,Personality,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聯誼會(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選為年度好書。她經常為《紐約客》《時代週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波士頓環球報》撰寫文章,也曾登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國廣播公司的《20/20》等新聞節目。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一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於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作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章節重點

第1章 思維模式

1 基因和環境不僅僅是相互協作的關係,基因更需要環境的幫助來更好地運作。人類的某項專長“並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有目的的鍛鍊獲得的”。

2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維模式——會使你急於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3 當你有時間提升自己的時候,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去證明自己的傑出?為什麼要掩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變它們?為什麼要找那些只能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進你成長的人作為自己的朋友和搭檔?為什麼要去找那些自己屢試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選擇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來做呢?即使是(或特別是)事情發展不順利時也能擁有這種想要提升自己並堅持不懈的激情,這就是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身上的標誌。這種思維模式,讓人們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戰的時刻,依然可以茁壯成長。

4 有著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或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們感到沮喪,他們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為此奮鬥。

5 我們發現有不少人對自己的表現和能力評估不準確,但其中大多數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自我評估的準確性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

6 傑出的人擁有的另一種特別的才能,就是將人生中的挫折轉變成為未來的成功。創造力的研究人員也持同一觀點。有一項針對143位創造力研究人員開展的調查,關於取得成就的第一要素是什麼,大多數人觀點一致——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產生的這種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精神。


第2章 思維模式解析

1 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如同進入一個新世界。在其中一個個人能力固定的世界裡,成功需要你證明自己的聰明和天賦,證明你自己的價值;而在另一個能力可以改變的世界裡,則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學習新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你可以進行選擇。思維模式其實就是一種信念。它們是強有力的信念,但它們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意志的。

2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的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但對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說,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範疇,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

3 相信成功的關鍵是學習,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們抓住了機會,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們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為了在短時間內看上去聰明,他們寧願拿自己在大學裡的前程去冒險。固定型思維模式就這樣將人們變成了不愛學習的人。

4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並不僅僅尋求挑戰,他們還會在挑戰中成長。挑戰越大,他們的成長空間就越大。

5 很顯然,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在拓展自己的過程中感到興奮不已。那麼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在什麼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感覺呢?在事情盡在他們掌握中的時候。如果事情變得具有挑戰性——當他們感覺不到自己聰明且富有天賦的時候,他們就喪失了興趣。

6 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老話:“未來的你比現在的你更優秀。”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並不接受未來的完美。他們必須現在就達到完美。

7 一次評估就定終生的這種想法,讓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產生了緊迫感。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必須快速、完美地取得成功。當自己的一切在每時每刻都面臨危險的時候,誰還會有慢慢成長這種奢侈的想法呢?

8 當固定型思維模式者選擇成功而不是成長的時候,他們到底想證明什麼?他們想要證明自己很特別,甚至是高人一等。

9 即使對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失敗也是一個痛苦的經歷,但它並不能對你下定義。它只是一個你需要面對和解決並能從中學習的問題。然而,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一個人被失敗擊垮可能會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創傷。

10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會從失敗中學習並糾正自己的失敗,相反,他們可能只是去嘗試著修復自己的自尊。比如,他們會去找比自己還差的人,他們會去責備他人或者找藉口。

11 認為只有無能者才需要努力的想法也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一部分。

12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中,你非常想要某個東西而且有機會去得到它,但是什麼都不去做的情況是很難想象的。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我原本可以”這個想法不會讓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會令他們心碎。

13 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甚至沒有想過要攀上頂峰。他們能達到這個高度,是因為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諷刺的是:頂峰是很多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渴望到達的地方,卻是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工作激情帶來的副產品。

14 每個人都天生對學習擁有熱情,但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可以讓這種熱情消失。


第3章 關於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在學習方面願意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而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為了獲得好的成績可以做任何事,但就是不願意去學習掌握新的學習方法,來確保自己取得好成績。

2 人們常常認為“天賦”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澆灌這些天賦的是不斷的、無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對挑戰的探索。

3 如果說一個人能學會什麼東西,那麼世界上其他人也都可以學會,只要在此前和當下給他們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

4 考試成績和對成就的評估只會告訴你目前這個學生處在什麼位置,而不會告訴你將來他會達到什麼高度。

5 固定型思維模式會限制人的成就。它讓人們的頭腦中充滿了干擾信息,讓人們不屑於努力,毀掉學習策略,也會讓其他人變成審判者而非我們的同伴。無論我們是談論達爾文還是普通的大學生,想達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確的關注點、全身心的努力、無窮無盡的策略,還有學習中的同伴。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給予人們的,也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人們發展能力並結出豐碩果實的原因。

6 有些人可以通過少量或零培訓做到某些事,並不代表其他人在培訓後做不到這件事(有時會做得更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太多太多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一個人早期的表現可以告訴你有關他們才能和未來的一切。

7 任何人想做什麼都能做嗎?我並不確定。但我認為現在我們可以同意的是,人們能做的事比你曾經以為的要多得多。

8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恥辱的事情,特別是當你被稱作“有天賦”的時候,所以他們選擇撒謊。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將普通的孩子變成了騙子,只是因為我們告訴他們,他們非常聰明。

9 成長型思維模式能讓人們——即使是被貼上否定標籤的人——充分運用和開發自己的大腦。他們的頭腦中不會充滿侷限性的思維,歸屬感薄弱,也不會擔心其他人會來定義自己。


第4章 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

1 冠軍的標誌就是在事情進展不那麼順利——表現得不夠好、情緒不太對的情況下,依然有取得勝利的能力。

2 我相信能力會將人推上巔峰,但是秉性才能讓你保持巔峰狀態……

3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來源於儘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來源於學習和自我提高,這也正是我們在這些冠軍身上看到的。

4 能否成為大人物不是由勝利和失敗定義的,了不起的人是那些可以傾其所有努力奮鬥的人。

5 秉性、決心和冠軍思維這些品質成就了傑出的運動員,同時,它們也來源於成長型思維模式,其核心在於自我發展、自我激勵和責任感。

6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運動員不僅能從勝利中體會到成功,在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中也可以。你越這麼做,體育運動對你來說就會越有意義——對那些和你一起運動的人來說也是一樣。


第5章 商業:思維模式和領導力

1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願意承認或者改正他們的不足。當人們生活在一個以個人天生的才能為標尺的環境裡時,一旦整體形象受到威脅,他們就會感覺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2 一個不能自我更正的公司是不可能蓬勃發展的。這些蓬勃發展的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區別到底是什麼?這其中有很多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帶領公司走向卓越的領導者。這種領導者並不是指那些能力超常、魅力出眾、非常自負且自認為天才的人,而是那些謙虛、勇於不斷提問並有能力面對殘忍現實的人——也就是說,面對失敗,即使是自己的失敗,他們依然能保持信念,相信自己最終可以成功。

3 當一家公司的領導者讓自己而不是公司現狀成為員工心中的重中之重,那麼這家公司一定會變得平庸,或者更糟。

4 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歡迎新的變化和想法,不管他們來自何方”。真正的自信並非來源於一個頭銜、一身昂貴的西裝、一輛名車或者一系列收購案。真正的自信來源於你的思維模式:你已經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5 對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發展,而不是體現他們個人的重要性。

6 公司領導人最主要的素質就是發展潛力和激情,而不是卓越的才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最終都會充滿了痛苦,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卻充滿感激之情。他們感激自己的同事,感激他們讓自己精彩的旅程成為可能。他們將這些同事稱為真正的英雄。

7 成長型思維模式消除了“能力是固定的”這個概念給人們帶來的錯覺及負擔——讓人們能夠進行全面的、開放的信息交流和討論,從而提高決策水平。

8 在職場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接受挑戰,堅持不懈,能夠承認並改正錯誤。

9 由於不相信個人發展,許多企業的培訓項目收效有限。只有相信了個人發展,這種培訓項目才能讓“人力資源”變得真正有意義,才能成為開發員工潛能的一種真正的方法。

10 要將公司創造為一個會對能力發展進行獎勵的企業——之後自然會有領導者出現。


第6章 人際關係:關於相處的思維模式

1 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他們不會覺得自己被永久地貼上了標籤。因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們嘗試著去學習對自己的感情來說都有用的東西,讓自己在未來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而且他們知道如何去繼續生活,擁抱未來。

2 當你瞭解被拒絕能給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帶來多大的傷害和憤怒,你就不會驚訝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在面對嘲笑和欺凌時是如何想通過暴力手段進行報復了。

3 不努力的兩性關係是難逃一死的,是不健康的。雙方需要努力才能夠進行正確的溝通,需要努力才能發現並解決雙方不同的期望和想法。這並不是說世界上沒有人“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而是更應該說“他們永遠幸福快樂地為雙方的關係而努力”。

4 挑選一個伴侶就等於挑選一大堆問題,世界上沒有不存在問題的候選人。這當中的訣竅就是了解對方的底線在哪裡,然後從這個點開始逐漸培養兩人的關係。

5 認為伴侶有改變的潛力和認為伴侶一定會改變,是不可以混為一談的。改變的前提是你的伴侶必須想去改變,承諾要改變,而且會採取具體的行動去改變。

6 在一段關係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能夠擺脫責備去理解問題,並嘗試著去修復它——共同修復它。

7 我們有很多方法支持我們的伴侶,去表現出對他們生活的興趣。競爭這種方式並非其中之一。

8 婚姻最主要的一個特徵就是你要鼓勵伴侶成長,也要讓對方鼓勵你自己成長。

9 友誼,和伴侶之間的關係一樣,我們在友誼中有機會促進彼此成長,並互相肯定。

10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更容易害羞。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可以調節害羞心態,害羞並沒有控制他們。但對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來說,害羞掌控了一切。

11 欺凌與評判息息相關。施暴者就是想通過這種手段來確立誰更有價值、更重要。施暴者評判他人,受害者接受這種評判,有時這種評判會埋在心裡,導致抑鬱甚至自殺,有時就會通過暴力行為爆發。


第7章 父母、老師與教練:思維模式的傳播

1 人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傳遞出一條信息。這些信息告訴孩子們——或者學生們、運動員們——如何看待自己。這條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判。也可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

2 孩子們都喜歡被表揚,他們尤其喜歡別人表揚自己的智力和天賦。這種稱讚確實能給他們打氣,給他們帶來特別的喜悅感,但這種感覺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他們的自信心就會消失,積極性就會跌到谷底。如果成功意味著他們很聰明,那麼失敗則意味著他們很愚蠢。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思考方式。

3 如果父母真想送給孩子一份禮物,最好的就是教會他們熱愛挑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享受努力的過程,不斷學習。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成為讚揚的奴隸。他們將擁有一種可以建立和修復自信心的終生有效的方法。

4 孩子們需要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如果孩子們被“保護”起來,他們將無法從失敗中很好地學習。他們會認為建議、指導和反饋是消極而具有破壞性的。迴避建設性的批評並不會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反而會危害他們的未來。

5 其實父母給予的很多批評確實對孩子沒有幫助,而僅僅是在批評孩子。“建設性”的意思是幫助孩子彌補某些事情,創建一種更好的情形,或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6 很多父母認為,當他們評判和處罰孩子的時候,他們是在教育,他們會說:“我要給你上一課,讓你永生難忘。”他們教了孩子什麼呢?他們教給孩子的是,他們如果不按照父母的規則和價值觀辦事,就會受到評判和處罰。他們沒有教給孩子思考問題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做出更有道理、更成熟的決定。

7 那些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認為,他們必須實現父母的期待,父母才會愛和尊重自己。

8 當父母幫助孩子建立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理想形象時,他們給了孩子一個奮鬥的目標。他們同樣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給他們空間長成擁有完整人格的人,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

9 許多教育者認為,可以通過降低標準讓學生們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提高他們的成就。這和過分稱讚孩子的智力是同一種理念。這種方法起不到什麼作用,降低標準只會培養出受教育水平不夠的學生,他們只能做很簡單的工作,還自視甚高。

10 優秀教師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長和發展的,他們也都對學習的過程非常感興趣。

11 優秀教師會給所有學生設立高標準,而不是隻給那些相對優秀的學生。

12 為什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老師能如此無私,為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奉獻這麼多的時間?因為他們是聖人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他們並非毫無私心。他們熱愛學習,而教學是學習的絕佳途徑。他們可以通過教學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學習自己的教學內容,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13 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認真負起責任,來創建一個友好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裡,孩子們不會害怕受到批評,他們知道我們相信他們有成長的潛力,知道我們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學習。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茁壯成長,而不是去尋找他們不能成長的原因。

14 那些對孩子的挫折表現出興趣,並將其視為學習良機的父母才能將成長型思維模式傳授給他們的孩子。

15 成功傳授成長型思維模式還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規則和步驟。研究顯示,當老師注重進一步的理解,並幫助學生達到這一目標的時候,學生更容易認為自己的個人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16 然而在現在這樣一個水平分級考試盛行的時代,很多教學都著重死記硬背規則、事實和過程,以此來“保證”孩子們在重要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像我們看到的,這可能會更容易促使學生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而且可能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會破壞孩子們在這些考試中的表現。沒有什麼比深入學習更能保證好的考試成果的了。

17 父母、老師和教練如果想要傳遞成長型思維模式,並不是頭腦裡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就夠了,而是要通過行為體現——稱讚學生的方法(告訴學生,這樣的努力過程可以幫助他們學到知識),在學生遭遇挫折時的反應(認為失敗是學習的好機會)以及是否重視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認為這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


第8章 改變思維模式

1 新信念會和你的舊信念一起存在,隨著新信念變得越來越強,你就會獲得新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2 對孩子來說,受人認可、被人喜歡是很重要的。當一個孩子不確信自己是否被重視或被喜愛時,固定型思維模式為他們提供了簡單而直接的解決方法。

3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制定一個具體的、成長型導向的計劃,並堅持不懈地實行它。

4 當你成為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方式的人以後,你會驚喜地發現別人也變得願意幫助和支持你了。他們不再是阻礙你得到應有待遇的對手,而越來越多地成了為你們的共同目標而奮鬥的合作伙伴。這很有趣:在開始的時候,你想去改變他人的行為——結果他人的行為還真的因你而改變了。

5 很多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會發現,他們那種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為的是讓自己感覺安全、強大、具有價值。這在一開始也許能為他們提供保護,但隨後就會限制他們的成長,讓他們陷入被自己打敗的困境,無法與他人建立令人滿意的親密關係。

6 當一段關係變壞後,我們都需要深入研究這些問題。這樣做並不是要因為出問題而責怪自己,而是要克服自身的恐懼心理,從而學會必要的溝通技巧,在未來經營更好的關係。最後,成長型思維模式會讓人們放下自責與痛苦,帶著新的領悟與溝通技巧重新出發。

7 固定型思維模式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它似乎是對孩子們的許諾:你們只需要保持本色,就可以擁有一輩子的財富、成功與榮耀。正因如此,在固定型思維模式根深蒂固之處,要花很大力氣才能讓成長型思維模式開花結果。

8 你的孩子是否想對你說一些你不願聽的話?你是否記得那個提醒父母關注子女動向的晚間電視公益廣告:“你知道你的孩子此刻在哪兒嗎?”如果你拒絕傾聽孩子想通過話語或行動告訴你的事,你就不會知道你的孩子在哪兒。採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用心傾聽吧。

9 人們放棄非好即壞、非強即弱這種從固定型思維模式中產生的想法時,就能更好地學習有效的策略,幫助他們控制自己了。每一個小錯誤都不會導致世界末日,這些錯誤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中的其他方面一樣,都在提醒你,你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告訴你下次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10 思維模式的轉變不是採取一點建議就能完成的,而是意味著用全新的方式看待問題。無論是丈夫與妻子、教練與運動員、經理與員工、父母與子女還是老師與學生,一旦開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看待問題,就從評判與被評判的關係轉變成了學習與幫助學習的關係。他們致力於成長,而成長和持續成長需要足夠的時間、努力與相互支持。

11 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走過的旅程:

第一步,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維模式。

第二步,讓我們去弄明白是什麼引發了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三步,我們要去了解當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被激發後會發生些什麼。

第四步,我們可以逐漸去學習維持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即使那些誘發固定思維模式的誘因依然存在,我們需要教育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並邀請他一起加入我們走向成長型思維為模式的旅程。

12 改變也許艱難,但我從未見誰說過不值得。這雖然可能只是那些歷盡艱辛的人們自我安慰的說辭,但這些做出改變的人都會告訴你,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有了以前不曾擁有的東西,體驗到了以前不曾擁有的感覺。

讀書筆記 | 讀卡羅爾·德韋克著作《終身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