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花開時節,遇見你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湖北 張敏

牆外橫斜盈暗香,幾多思緒筆墨長。

滿眼春光盡顏色,一枝獨秀自芬芳。

(木果果致張敏老師)

湖北孝感的張敏老師,身在疫區,在她所經歷的那些特殊的日子裡,她所度過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都觸動著她的靈魂和心絃。這其中有痛、有悲、有喜、有愛、更有希望和樂觀,正是這人間的大愛,這無怨無悔的眾愛,前方的希望才會顯得如此淡定和從容,也讓英雄們站到了生命的最高處、精神的最高處、靈魂的最高處!

今天,讓我們懷揣崇敬之心一起聆聽她對《急診科醫生》的傾情解讀。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觀《急診科醫生》有感 湖北 張敏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劇照

對於我來說,追一部43集的連續劇,是一件很糾結的事。然而,在2020年這個發生疫情的庚子初春,有著“神預言”讚譽的大型醫療情感劇《急診科醫生》,如強行植入的廣告,不容置疑地侵入我的生命空間,整整四天黑白顛倒地淪陷在劇情中不能自拔,且耗盡了我的眼淚、消費著我的思維判斷,甚至三觀重建,以至於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急診科醫生》講述了以何建一、江曉琪、劉慧敏等為代表的急診科醫生,憑著他們對醫療事業的熱愛,帶領著急診科團隊,奔波在搶救室和手術檯上,衝鋒陷陣、救死扶傷,挽救一個又一個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病人的故事,以及醫護人員工作之外悲喜交集的家庭、情感生活,展現了這一特殊群體高超的職業技能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並以小見大地反映了社會熱點和民生焦點問題。

01 “膜拜編劇”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然而,我更膜拜的是該劇編劇——娟子老師。不必說從拿到點點的原創劇本《人命關天》到創作完成可以拍攝的劇本,娟子老師只花了三個月的神速和高效;也不必說這部連續劇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交代因果有序,千頭萬緒的情節推進詳略安排得當,完整閉合的構思佈局敘事前後呼應,單是首集開篇的迅速切入,就叫人驚心動魄、欲罷不能。

《急診科醫生》的主題表達,也是一反醫療劇的慣用套路——危重病人進入急診室,幾經波折,最後一刻醫生力挽狂瀾,“英雄式”的妙手回春、無私奉獻,為醫生樹碑立傳,而是試圖更多地承載科普的作用——增進醫生和病人間的瞭解與信任,增加公眾對一些醫學知識和醫學理念的理解。所以,本劇在專業詞彙的細節處理和常識普及上也做出了暖心的表達,對於一些病症的專業學名,會自動彈出一個字幕的通俗解釋,每一集結束,也會有日常的病理溫馨小提示。

娟子老師希望,通過該劇傳遞一種精神層面的互融,無論誰看了《急診科醫生》都會增加彼此的理解,或是醫患之間的換位思考。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劇中醫生之間“互為醫生、互為病人、互相治癒”的關係,無論是急診科主任醫師何建一與海歸醫生江曉琪的同事關係,還是何建一與劉慧敏(江珊飾)的同學之間,從開始的互相審視、兩看相厭,到慢慢走進、相互信任,甚至漸生情愫,彼此治癒的和諧溫暖。

02 “致敬醫者”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正如美國醫生特魯多墓碑上的一句名言:“有時治癒,常常安慰,總是幫助。”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癒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所以,醫者仁心,每一位合格優秀的醫生,都值得我們表達最誠摯的崇敬!

因為,他們隨時都在與死神賽跑。無論是呼嘯而過的急救車、眼花繚亂的手術動作,還是迅疾繁複的術語交流,在生與死、責任與尊嚴、矛盾與和解面前,他們時刻都在進行生死決擇、奮勇擔當。只要有急診病患,急診科醫生無論是在吃飯還是在睡覺,必須第一時間奔赴戰場,攜手患者與病魔決鬥,哪怕無力治癒,也必須用心安慰,竭力幫助。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醫者,一個致力於“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崇高精神的群體,與死神賽跑,為生命接力;一種看似普通平凡的職業,卻因直面生死而註定健康所繫、性命相托、與眾不同的特殊行業;選擇為醫則需志願獻身醫學,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尤其在發生疫情的當下,對醫護人員而言,他們就是奮戰在火線上的勇士,哪怕不能全副武裝,可一旦需要,他們也義無反顧,全力以赴地奔赴最危險的戰場。儘管我們不能知曉他們分別是誰,但我們都清楚他們是為了誰。這世上,哪有什麼英雄,只是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這世上,哪有什麼該做不該做,只因為扶危渡厄,白衣天使、醫者擔當;這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讓我們以無比虔誠之心,向無數舍小家為大家,堅守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致敬!

03 “對比反省”

猶記得面臨專業選擇時,我的恩師曾將醫生和老師這兩個職業對比,和我的父母一起建議我選擇當老師,遠比當醫生輕鬆幸福,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你願意每天看見的是一張張生動活潑的臉,還是一張張愁苦悲傷的面龐?那時懵懂的我沒有多少猶豫,順從了長輩們的建議走進了師範院校。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從幹一行怨一行,到漸漸愛上教師職業這一行,期間經歷了許多煎熬彷徨,也曾有過心灰意冷感慨教師行業的辛苦。然而當這場瘟疫席捲而來人人自危趨利避害時,當舉國上下的醫護人員卻無懼生死“疫”流而上時,當驚聞晝夜奮戰的白衣戰士紛紛感染又前赴後繼時,我真的是百感交集、異常感動,更為曾經的矯情和抱怨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醫生這個行業,可以說是掌控人的生命,直面生死。其他行業犯的錯誤可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而醫生這個行業無論是專業判斷還是人文關懷,在性命攸關時是來不得絲毫猶疑和錯誤。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急診科醫生》這部連續劇,引發我們對於“生死”與“人性”的感悟和探討:“要不要讓危重病人在機器的加持下痛苦地多活幾天?要不要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方案讓他們選擇?對理想與初心的執著堅守還是隨波逐流?”這些直面生死的審視,直麵人性的拷問,無從考證的對錯,該如何辨別判定?

每一個來看病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而非物以類聚的“病例”。每一位醫生在治病救人時都希望是妙手回春的“神”,然而,生活中他們卻是再普通不過的平常人。可見,換位思考在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層面,每一類人群中都是那樣的迫切需要。尤其在直面疫情的當下,我們每一個人是否應該換位思考,增加彼此的瞭解和信任,萬眾一心,儘快打贏這場共同的戰“疫”。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

為一城封一國,戰事告急;

醫無私,護無畏,生死奮戰,

老將請纓掛帥,眾志成城;

待冬去,等春來,疫除終勝,

保我國泰民安,珍重銘記!

沒當醫生,是慶幸還是遺憾?

張敏,湖北省雲夢縣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湖北省長江讀書節領讀者。獲“全國優秀教師”“湖北省新銳十佳班主任”,孝感市首屆教壇英才“市骨幹教師“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個人事蹟在《德育報》《孝感日報》專版推介,應邀參加各級各類講座培訓。在《中國教師報》《湖北教育》《德育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百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