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一名男子欲以100美元賣掉自己的豪車。


導言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國股市突然間崩盤,股指一瀉千里,暴跌40%,由此拉開了美國經濟持續十年大衰退的序幕,史稱“經濟大蕭條”。在此期間,5000+銀行倒閉,80000+企業破產,1400萬+工人失業。許多老百姓奮鬥了一生的血汗錢,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01 經典記憶

對於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大蕭條給他們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黑色記憶。比如排隊領取救濟的人群,威力巨大的沙塵暴,以及掛著牌子在街頭找工作的男人等等。但是,也有一種畫面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它在當時的社會中已成為經典一幕,但在如今的世界裡卻少有人提起。雖然自身也有悲情的成分在,卻多少保留著一分難得的溫馨與甜蜜。它就是在大蕭條期間,徘徊在美國街頭賣蘋果的男人們。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城市街頭賣蘋果的男人,成了那個年代最動人的風景。

事實的確如此——在幫助美國人民度過此次經濟大蕭條的過程中,“蘋果”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聲明一下,此“蘋果”是我們日常所吃的水果,而不是你手裡拿的“iPhone”。由美國企業家喬布斯所創建的蘋果公司,要等到好多年之後(1976年4月1日)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02 失業兇猛

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之初,許多人曾天真地以為,美國經濟會在短期內重新崛起。但是一系列不利因素混合在一起,導致了美國經濟的一蹶不振。其中包括眾所周知的通貨膨脹、中西部自然災害,以及公眾對經濟前景的懷疑等等。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曾經成功的男士,如今為了找到一份工作,不得不放下內心的尊嚴。

經濟崩潰之後,失業大潮也隨之而來。許多人失業之後,不但面臨著沒有存款的窘境,還要面臨著償還銀行貸款的巨大壓力。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社會階層,男人都是一家之主,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


為了能夠“再就業”,一些原本屬於中產階級的精英男士,也不得不放下尊嚴,將寫有求職廣告的牌子背在身上,走上街頭去企盼幸運女神的降臨。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求職大軍洶湧如潮,招聘的人卻鳳毛麟角。這給許多人,尤其是中產階級的男人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覺得這樣的局面,是自己的無能造成的。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找工作成了那個時代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在那個時期,患心理疾病的男人們特別多。養家的重擔和殘酷的現實,讓一些男人不堪重負,絕望之下,甚至選擇走上了不歸路。即便是活著的人,每天也不得不在水深火熱的日子裡苟延殘喘,苦苦掙扎。


03 蘋果豐收


雖然1929年是一個令全體美國人倍感沮喪的年份,但至少還有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那一年,美國的蘋果產業大豐收!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賣蘋果的男人特別受女士們的歡迎。

高興之餘,美國的蘋果種植園主和銷售企業很快發現,自己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經濟危機之下,老百姓手中都沒什麼錢了。他們連買麵包的錢都捨不得花,又怎麼會捨得花錢來買一個蘋果呢?那畢竟不是生活必需品。如何把蘋果成功地賣出去,成了縈繞在他們心頭的一大難題。


後來,國際蘋果運輸協會主席約瑟夫·西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為什麼不用蘋果來幫助失業的人呢?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當即與農產品行業的成員合作,出資購買了價值1萬美元的滯銷蘋果。他設想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失業者以低價從蘋果公司購買蘋果,然後再加價出售,從中賺取利潤。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即便是賣蘋果,他們也要衣冠整潔。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西科先讓蘋果公司把蘋果裝進一個個大小相同的木箱裡,然後送到紐約和其他城市的失業者手中。這些蘋果商販們會走上街頭,以儘可能高的價格把蘋果賣出去。最後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再向蘋果公司支付每箱1.75美元的成本。


04 天才創意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不就是銷售行業裡常用的代理人制度嗎?每一個銷售蘋果的人,都成了蘋果公司的代理商。他們不用先付貨款或定金,沒有任何風險。幾乎在一夜之間,西科的蘋果銷售渠道就被創建起來,銷售網絡遍佈全國各地。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賣蘋果的人中,女性只是少數。

沒過多久,每天在紐約街頭賣蘋果的商販就突破了6000人,其中大多數都是男人。他們穿著整潔的西裝,打著筆挺的領帶,衣冠楚楚地佇立在紐約的每個角落,成為了街頭一景。整個紐約市的人都知道,這群人曾經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失業者”。


現在我們賣蘋果都論斤,那個時候他們論個賣。所銷售的蘋果大小都差不多,蘋果公司給出的建議零售價是每個5美分。但是商販們通常都能夠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因為很多心地善良的人在買蘋果的時候,都會同他們嘮嘮家常,聽他們講講那些悲慘的故事——譬如長期失業、家庭貧困、瀕臨捱餓等等,往往不知不覺之間,就會被他們所處的困境所打動。有一些好心人甚至向他們捐贈衣服和飯菜,並激勵他們勇敢地面對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紐約市的商販們每天要採購的蘋果,通常能達到1萬美元。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賣蘋果的男人,給了衰退中的城市一絲溫暖。

1931年,《紐約時報》記者弗朗西絲··麥克馬倫對紐約的蘋果供應商進行了採訪,她在隨後的報道中寫道:從這些人身上,她看到了一個城市的鐵石心腸裡的軟肋。


西科的蘋果銷售計劃成功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它讓相關各方都獲得了利益:

首先,它幫助蘋果產業銷掉了看上去幾乎永遠都賣不出去的剩餘產品。其次,它讓失業者賺到了一些錢。再次,他也讓普通百姓以很低的價格買到了蘋果,雖然不是生活必須品,但他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內心也會滋生出一種幫助失業者的小小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它給賣蘋果的男人們提供了寶貴的尊嚴——通過賣蘋果而不是乞討,讓這些失業者感覺到,他們似乎依然在掌控著自己的命運。


05 光輝落幕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盛極必衰”。這話不幸在紐約蘋果商販的身上言中了。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之後,蘋果的銷售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造成這種後果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由於價格的上漲。1930年,蘋果協會把原本1.75美元一箱的供貨價提高到了2.5美元。後來,他們曾想設法降低蘋果供應商的成本,但是沒有成功。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雖然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在許多人心中,已成為那個時代的記憶。

其餘的原因包括,賣蘋果的商販越來越多,在城市街頭造成了交通擁堵。市民們吃剩下的蘋果核隨處亂扔,遍地都是。像華盛頓特區這樣的城市,甚至開始公開禁止在街頭銷售蘋果,還將其稱為城市的公害。最終,在街頭銷售蘋果的商販們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他們,連同他們所售賣的火紅的蘋果,以及購買蘋果的善良的人們,一同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永恆的溫暖記憶。


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賣蘋果的男人,為何能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漫畫故事書《蘋果瑪麗》講述的就是那個時代賣蘋果的男人的故事。

1934年,漫畫家瑪莎·奧爾開始創作連環漫畫《蘋果瑪麗》,講述的就是一個曾經的成功男士,在大蕭條時期被迫成為到街頭賣蘋果的商販,從而幫助自己的家庭度過那個艱難時代的故事,很快就風靡全國。

時至今日,男人們站在街頭賣蘋果的照片,仍然是大蕭條時代最著名的象徵之一。(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