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膨大期是什麼時候?

北極光x


【大別山鷹】答疑:馬鈴薯發棵期已經開始結薯,到了始花期薯塊開始膨大,到了花謝後就停止膨大,並逐漸沉積澱粉至成熟。

馬鈴薯用塊莖繁殖,根系弱,分佈淺。地上部高45一100釐米,直立或半直立生長,各節葉腋抽生分枝。馬鈴薯喜冷涼,怕霜凍,不耐熱。土溫5一7℃薯塊開始發芽,以18℃時最快。莖葉生長適溫約為20℃,若高於30℃,莖葉細小生長差。土溫在16一18℃時適合塊莖膨大,如果高於30℃則停止。馬鈴薯較耐陰,苗期長,適合間套作,短日照促進塊莖膨大,長日照促進地上部的生長。

馬鈴薯需肥很多,要早施氮肥,多施鉀肥。幼苗期以氮肥為主,促進地上部生長,擴大葉面積。發棵期已結薯,要多施鉀肥,少施氮肥,並保持田間溼潤,促使莖葉生長。結薯期要供應充足的肥水,有利塊莖的膨大生長。收穫前控制田間溼度,促使塊莖成熟和澱粉積累,增加耐貯性。在幼苗出齊後,要間去細弱苗,以利養分集中,使薯苗健壯。當花蕾抽生後,要及時除去花枝,可以使集中於薯塊生長,到於提高產量。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個人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馬鈴薯膨大期是出苗後第50~60天進入塊莖膨大期。 這個階段馬鈴薯的葉可根莖已經生長到最大化,該主要生長地下的快徑了,也是馬鈴薯了,主要就是馬鈴薯該往大處生長了。塊莖生長都很迅速,這時候莖葉停止生長並逐步衰老,但塊莖則繼續生長,增長個頭和重量,塊莖膨大期結束,進入幹物質積累期,這是塊莖的重要時期。 所以一定要在這個時期給馬鈴薯要適當的追肥和澆水,充分滿足這一時期馬鈴薯對肥、水的需求,是獲得塊莖產量豐收的關鍵。




小小一棵蔥


你好,馬鈴薯一般生長期一般早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穫約60天左右;中熟品種品種從出苗到收穫約80天左右;晚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穫約100天左右。土豆播種到出苗約需要20-30天。

1、休眠期。馬鈴薯休眠期的長短受貯藏溫度影響很大,在26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因品種的不同,休眠期從1個月左右至3個月以上不等。在溫度為0~4攝氏度的條件下,馬鈴薯可長期保持休眠。

2、發芽期。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生長所佔時間就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3、幼苗期。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4、發棵期。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發棵期主莖開始急劇拔高,佔總高度50%左右;主莖葉已全部建成,並有分枝及分枝葉的擴展。

5、結薯期。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一般為30~50天。

栽培技術:

施肥

馬鈴薯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馬鈴薯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分的階段。

重施基肥的要點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二是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應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

2.盆栽

因為市場農產品價格不斷高漲,全世界有不少人開始學習家庭小面積栽培農作物的技術在自家種植菜蔬。

馬鈴薯是屬於比較容易種植的,且因為屬於基本糧食,所以被不少普通家庭用來種植。

用於種植的土壤不必肥沃,但必須是偏乾燥的,不適宜種植於溼重的粘土;土壤偏鹼性或者偏酸性問題都不大。若希望產量高,則種植土壤最好用營養土(液),配製根據蔬菜需肥特點配製營養土(液),可以用腐葉土、腐質土、泥炭土、鋸末、刨花、稻殼等和泥炭混合。

矮控管理盆栽蔬菜應選擇矮生型品種。在矮生品種不多的情況下,生長前期一定要控水蹲苗,水分管理以不影響蔬菜的生長髮育為原則,同時可以通過植株調整來矮化,必要時可用生長調節劑控制植株生長。





劉雙看三農


您好!馬鈴薯塊莖膨大的適宜溫度(棚溫和地溫)為16~19℃,不超過20℃。 1、肥水管理

馬鈴薯大量開花、地下塊莖快速膨大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肥水供應虧缺將嚴重影響產量。研究發現,馬鈴薯塊莖產量的70%是從盛花期到莖葉衰老為止的這段時間形成的。此期也是馬鈴薯一生中需肥水最多的時期,應及時澆水,並每畝隨水衝施15~20公斤硝硫基複合肥。有噴滴灌設施的可選用高鉀型水溶肥。以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獲得豐收。

2、注意培土

生產上馬鈴薯植株的匍匐莖常常會竄出地面,莖尖變綠、生出綠葉,形成新的枝條,這會影響薯塊的膨大,造成減產。另外,小薯塊膨大後也容易露出地面,長成“露頭青”薯,商品性降低。馬鈴薯種植一般需培土2次,分別在現蕾初期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時和盛花膨大期進行,培土厚度為3~5釐米,可防止這一現象發生。

3、控制旺長

馬鈴薯盛花期也是地上部莖葉生長最旺盛的階段,這階段要注意控制旺長,促進馬鈴薯薯塊的膨大。

4、根外追肥

在馬鈴薯現蕾、開花到結薯期進行根外追肥,效果最好,不僅能夠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還能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產量。可以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5%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但要避免濃度過大,造成“燒苗”。時間以傍晚為好,應避免高溫乾旱、下雨或大風天進行根外追肥。


花樣垛莊農人兄弟


對於馬鈴薯我家是從來沒有用過膨大的藥刺激,最後收穫的時候是七大八細的。大山農村主要注重的一下幾點:一是土壤的選擇,我們會選冷沙泥巴。二是切坨種植,每一個苞一坨,一窩一般放三坨。三是種植是每一窩都是拿草木灰和農家糞混合發酵的肥料覆蓋,這也作為了馬鈴薯的肥料,一窩一大把。四是馬鈴薯要經常手工鋤草,鋤草後會立即拿草木灰和農家糞混合發酵作為追加肥料。每年我家這樣種出的馬鈴薯個頭整體也不小,而且土質也會很疏鬆,特別好挖。大家可以借鑑,借鑑的前提就是荒山樹林多,雜草柴火容易採,自家農家肥才來得容易,必定一背柴燒成灰是不多的。


津城小魚兒


馬鈴薯現蕾後10至15天,此期開花、莖葉增長和塊莖膨大並行,是馬鈴薯一生中發育的全盛時期,莖葉生長達到高峰。該期形成的幹物質約佔全生育期的75%。每窩馬鈴薯在條件適宜的條件下,單株可增重20至40克。也是其一生中肥、水所需最多時期。該期如遇高溫乾旱,將嚴重影響塊莖生長,薯塊多出現畸形變小,種性降低。因此,此期應特別注意防旱,保證水肥供應,促進塊莖正常生長。


江北哥


馬鈴薯膨大期補充肥力,活化土壤,強抗鹽鹼,提高產量,效果好,收益高


愛你是我今生幸福


馬鈴薯塊莖膨大的適宜溫度(棚溫和地溫)為16~19℃,不超過20℃。


四川張五


馬鈴薯膨大期是溫度16攝氏度到19攝氏度之間。


社會深刻體驗者


馬鈴薯塊莖膨大的適合溫度(棚溫和地溫)16℃~19℃,不超過20℃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