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地問 英國歸入群體免疫的人和無症狀感染者是不是同類人


我是一個很宅的人,又因為在家遠程辦公,所以幾天不出門對我來說很正常,其實也很享受。

但是現在因為疫情蔓延,自己被迫宅家,生活表面沒有變化,但內心感受是不一樣的。

現在感覺是在軟禁或者是居家坐牢,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這就是主動選擇和被動接受的區別。

早晨躺在床上,不想起來,一邊兒聽著新聞做背景,一邊刷著網上新聞,現在我有一個問題,自己想不太清楚,寫在這裡,就算拋磚引玉,很想聽一聽大家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英國闢謠:英國不是不抗疫,是要重點保護弱勢群體,輕症的和疑似的不檢測,居家隔離,是為了保證重症患者得到優先救助。

這個政策的科學基礎是有專家根據疫情發展推倒出來的模型顯示,這個政策下會有60%的人會產生抗體,也就是病毒對這些人群沒有傷害力。換句話說病毒和這些人會和平共處。

我們這裡不討論這個模型的正確與否,這是專業人士和時間需要回答的問題。

這個提法讓我想到了我們中國在抗擊疫情的時候,出現了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

我不知道這些無症狀的感染者,醫生對他們是如何歸類的,是否也像對待病人一樣讓他們接受治療。

這些無症狀的感染者被發現剔除出來,極大的可能是在追蹤有症狀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時被發現的。那麼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周圍是否還有沒被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

如果有,那麼在不做全民核酸檢測的情況下(目前來看沒有哪個國家有這個實力做全民核酸檢測),我們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會不會永遠不會出現症狀,那是不是就是英國模型中最終出現的具有抗體的人群?

我的猜測:

如果英國的具有抗體的人群和我們的無症狀感染者就是一類人,那麼政府在當前爆發高峰時期主要醫治重症病人可以說就是抗疫最有效的手段了,畢竟從醫學和人倫的角度,處在危險中的病人是最應該得到救助的。

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讓輕症和疑似自我隔離,一部分人會產生抗體,一部分人會加重,那麼再治療這裡面加重的患者,可以為醫療機構騰出寶貴的時間,這就是延緩階段的抗疫邏輯吧。

理想的世界是全民檢測,有病毒感染的接受治療,可現實世界是沒有足夠的醫療條件。

有的國家是先到先治療,晚到的不管輕症和重症,只能等待;英國的做法是保證重症患者。這是我理解的不同地方,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而英國能把70歲的老人單獨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來關注,重點解決這部分人群的安全問題,從我對英國的瞭解來看有兩個關鍵因素:

第一個是絕大多數英國老年人和年輕人是分開居住的,老年人被隔離了,即使年輕人被感染了,也不會傳給老年人,而年輕人大概率是能自愈的。

第二個是英國70歲以上老人每年都會接受流感病毒的疫苗注射。

雖然新冠病毒不同於流感病毒,但也許注射過流感病毒疫苗的會有更強的抵抗力。這是我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

所以英國敢在這個時候用這個延緩戰略,就是居家的70歲以上的人即使患有輕症也有極大的概率不會加重。然後再根據情況一點一點加強管制。

結束語:

目前世界醫學人士普遍達到共識,這個新冠病毒疫情不是短期戰役,在疫苗上市之前,都不能鬆懈。而疫苗上市大批應用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

所以,還要勤洗手,少出門,注意自我保護,在公共場所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

我家門前的白天鵝都能做到,相信你我他也能。

弱弱地問 英國歸入群體免疫的人和無症狀感染者是不是同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