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美文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嗎?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是什麼?

皇城根下聽蟲鳴


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你達不到那個境界的時候,你是不能夠評價出來他是美文,只有你也能達到那個境界,深知它其中的精髓,那麼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也就是隻有自己身臨其境才能夠懂得其中的深意。就像那些商業大咖和一個小白,再加一大桶道理,結果那個小白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同樣的美文也是這樣子的,一個大師級別的美文會被另一個大師所吸引,互相欣賞,但是如果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真的,他是領略不到其中的美,欣賞不到其中的意境


多色彩虹


一篇經典美文之所以流傳的範圍更廣、時間更久、影響更大,是因為經典的作品自帶光環,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能夠成為經典的美文各有特色,但終究是有標準的,離不開情理二字。

一、美文的標準不能像雨又像風

古今論文章,常用兩句話,一句叫文無定法;一句叫“見仁見智”。這也常常被用作欣賞美文的基本調子。

美文包羅萬象,儀態萬千,形散神聚,很難像數字模型一樣的精確概括出範式,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模糊一下無可厚非。但我以為這兩句話還需要具體分析和甄別,釐清其欣賞與創作的異同。

文無定法,主要從寫作者的角度出發,強調的是創新突破,不必拘泥於傳統技法。但是,無定法,不是指無法度,基本的規矩還是要有的,所以劉勰在《文心雕龍·總術》裡說:“才之能通,必須曉術”、“術有恆數”,這個術和恆,就是基本的創作手法和規律。

見仁見智,主要是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所以有的作品讀者喜歡,有的不喜歡。此語出自《易經·繫辭上》,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講的是同一個問題各人有各不相同的見解。

無論喜歡不喜歡、見仁還是見智,美文之所以為美,其立意、構思、寫景、狀物、起論、點睛等基本文理規範還是要的,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可能被人稱道。

文無定法、見仁見智的說法,對讀者和作者來說是兩個層面的事,不能混為一談

對讀者而言,是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各眼入各花,各花入各眼,這是文章內涵豐富而引發的審美異同,無疑是有其道理的。

就寫作者而言,以此為標準,則容易把文章的審美虛無化,也會成為作者排斥批評的搪塞之詞,不利於美文創作的改進和提高。

二、美文之美,美在通情入理打動人心

我以為,判斷是不是美文的標準很多,最基本的還是兩條,一是通情,二是入理。

通情,就是讓人產生情感共鳴;入理,就是引發價值認同。文章沒真情,不能打動人心,文章無哲理,不能引人深思,情理都不通的文章,基本上可以視作廢文。

情理通融是人理性和感性的表徵,最好入詩入文。縱觀古今中外的錦繡文章,無不是通情入理的。即使是直白表達,也會因情而動人,因理而服人,最典型的就是艾青那句詩: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但是濫情、煽情不是情,偏激、偏執不是理。美文如果虛情假意,讀者對其也就半心半意,甚至無情無意

三、創作美文,心裡要敬畏美

網絡文學海量傳輸,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文字多、美文少。

就情理而言,見得最多的是勵志雞湯文、情感故事文,雞湯文在說理,情感文在煽情。很多文章最初看起來在理,乍讀一遍有情,細想一下,理不是理,情不是情,加上同質化、套路化的文章一多,人就容易審美疲勞。說雅一點,叫久入芝蘭之室,不覺其香。究其原因,還是在創作者水平,尤其是創作心態。

事實證明,一個過於關注文學之外附加值創作者,比如點擊量、獲贊量等,很難對生活傾注真情。真正的寫作者,只會按自己的理解、方式、風格說出自己的認識和收穫,他的快樂在於分享,不在獲利

無論你是否承認,寫作都是一件苦差事,要想取得文學上的成就,寫作不僅是苦差事,甚至是苦役,不僅擠佔你的日常生活,也壓榨你的精神生活,你只有不停的寫作,才能獲得靈魂的自由與釋放。這種創作心態實質上是對美懷有敬畏之心,在此狀態下出來的作品,情是情,理是理,文章自然情理通透、直逼人心,想不通情理都難。

文章唯有通情入理才能架起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之橋。情理從何處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好文章是從生活中來的,生活時時有情意,生活處處有哲思,寫作者只有用心觀察、體驗、感悟生活,才能找到通往讀者心靈的橋樑,寫出通情入理的好文章、真美文。


皇城根下聽蟲鳴


美文評價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這句話很貼切。

文無定法,是美文的一大特徵,美文可以是詩歌、散文、散文詩、雞湯文,所以說是文無定法。

美文,首先題目就是就得是美的,讓人感覺眼前一亮,才能有心情讀下去。一篇好的美文,構思很重要,所謂,形散意不散,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入修飾的詞句讓文章錦上添花,讀起來如沐春風。

看過很多美文,感覺有的美文用詞太過華麗,雖然也是美文,但是讀起來覺得就像,一個美女穿了一件很華麗的衣服,看著美,但是沒有內涵,剛讀起來還好,讀過了,就覺得文章很空洞,就像,一句話,美人在骨不在皮,美文也是這樣,有血有肉有骨,真實中帶著情感,情感中有靈魂。

見仁見智,這個得看個人對文章的理解,個人看花各有不同,花有千種,各有所愛,對於美文,我更喜歡散文和詩歌類的,覺得人物刻畫靈動,一切景色都在眼前展現,沉浸在一個不瞭解又覺得新奇的世界中,這樣的美文,能吸引住讀者,就是一篇好文章。

美文多感性,長與抒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敘述一段故事,給文章注入靈魂,這才是美文最本質的特徵。


梅影千雪


文之美,莫過於妙筆生花。

女兒恰在初學拉小提琴,每每不專心時,我會嚴正的告訴她,拉小提琴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就像在畫畫一樣,拉出的曲子要像你喜歡的畫兒一樣被人喜歡才行。

美文,我想也好比作畫。樹下溪流淙淙而繞,山石嶙峋竦峙,該是畫之大幕,情之大景;或黯淡晦澀的枯枝老幹,或輕妝淡抹的嫩芽花蕾都是美文中思緒所致,或濃墨重彩,或惜墨如金;鵲上枝頭春意鬧;蟬鳴綠蔭夏意濃,不同的生靈點綴畫布恰似美文中的心有靈犀神來之筆...

治大國如烹小鮮,美文落筆大概也是如此。不是華麗詞藻的胡亂堆積,更不是信口開河的胡言亂語。需要的是說理的循循善誘層層推進;寫物的輕重緩急主次分明。

言歸於此,在我看來,美,讓大多數人感覺舒服進而喜歡便是。文字讓更多人讀來如沐春風,其間茅塞頓開拍手稱快,讀後更是餘音繞樑沁人心扉。我想這應該就能稱之為美文。

然而,美,終究無定勢,無定型,更無定論。星空的深邃讓我們不解梵高;蝦之靈動讓我們視白石為聖。究竟誰之美何為美,我想自與各位看客評說。



Jennymichelleray


我認為美文的本質是文質優美,感情真摯。以我的美文《玉蘭花開舞春風》一文加以說明。這篇文章就是一篇美文,它的名字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它的顏色繽紛多彩,它的形狀千姿百態,它的味道沁人心脾,它的到來,是春天的氣息,是春天的味道,是春天的到來,這篇文,文質美,讀了以後,令人賞心悅目。再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是美文,它文質優美,父親買橘子,送橘子的畫面令人淚目,直抵心靈。

短短的八個字“文質優美,感情真摯”就是我認為的美文的本質。





秀美春光


(本文920字,閱讀僅需3分鐘,必有所獲)(原創)


Q1、評價美文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嗎?我的回答:是的。Q2、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是什麼?我的回答: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是能與閱讀者產生共鳴。

下面,我分兩部分來解析,第一部分著重解析“評價美文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嗎”這一問題,第二部分著重解析“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是什麼”這一問題。

第一部分,評價美文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 原因之一,創作美文文無定法,不拘一格。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首先,美文文體不限。美文可為詩歌,可為散文;可為長篇,可為短評;可為連載,可為即興……

其次,美文內容不限。美文可為寫景,可為議論;可為詠志,可為談情;可為故事,可為人生……

  • 原因之二,評價美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美文如瓊漿,美文如甘露;寫美文如泣如訴、如痴如醉;讀美文如沐春風、如臨美景;品美文如觀美玉、賞美人。

你或沉醉於美文辭藻華麗,他卻痴迷於美文詞懇真,問我,覺得美文像極了我的人生。你有你的堅持,他有他的收穫,我有我的標準。

所以,評價美文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

第二部分,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是什麼?

美文之美,最本質的特徵是能與閱讀者產生共鳴。

首先,一篇文章,不同的閱讀者有不同的體會,閱讀者讀過之後產生共鳴,就會覺得是一篇好文章;閱讀者讀過不能產生共鳴,便會不置可否。

其次,一篇文章之所以被大多數人認可,之所以成為美文,是因為其散發出來的美,讓大多數人產生共鳴,從而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讚美。有人讚美視角獨特、有人讚美思想新穎;有人讚美故事精彩,有人讚美用詞精準。這都是因為閱讀者產生了共鳴。

所以,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是“能與閱讀者產生共鳴”。


總結:以上我從兩個方面對美文進行了分析,第一個方面我通過分析得出結論“評價美文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的”;第二個方面我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是能與閱讀者產生共鳴”。這就是我的回答。


作為一個美文愛好者,作為一個美文領域創作者,我真心希望大家創作出越來越多的美文,創作出越來越好的美文。美文路上,有你有我。


(我是美文領域創作者,我在美文領域等著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敬請聯繫即刪除)


美文小白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深度。我需要好好想一想再回答。

我想,評價美文,不應該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之一是情景交融。

文無定法顯示了散文的一種特點。散文有一種寫作手法是行散而神不散,主題思想在全文中是貫穿一致,表現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見仁見智,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一篇好的文章,引起讀者強烈的思想共鳴,這種思想共鳴不會是千差萬別的,而是趨於相似。

《簡明茅盾詞典》對美文的定義最為全面:“美文有廣義與狹義二說,廣義者泛指一切文字優美之文章,狹義者專指小品散文。後者特點為短小雋永,深入淺出,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語言清麗優雅,形式自由活潑,給人以一種獨有的美感。按內容不同,可分為諷刺小品、時事小品、歷史小品、科學小品等。”

從上面對美文的定義中可以看到,“一切文字優美之文章”,“給人以一種獨有的美感”,也可以稱得上是判斷是不是美文的標準。

至於如何來評價一篇美文?我想學者王國維所寫的《人間詞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答案。

王國維所著《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重要的一部美學和文藝理論著作。

他的開篇講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這段話表明,王國維把創造意境作為詞的最高要求。他認為五代北宋之詞是善於創造意境的典範。

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把情景交融作為意境或境界的基本要求。

這些論述也同樣適用於美文的評價中。

所以我認為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特徵之一是情景交融。

希望我的答覆,能夠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思考,產生更好的觀點。


荷葉三兩枝


美文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等,但凡通過文字形式,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夠喚起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獲得情感共鳴和同理心,這樣的文字應該算得上美文了。

至於文無定法、見仁見智,需分開來說。

1.文無定法主要是說,美文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隨心隨性,但基本骨架不能丟,否則一篇文章似一堆散沙,沒有了脊樑,根本就是廢墟一片,毫無閱讀和欣賞價值。不管是什麼類型、哪種體裁的文章,必須是形神兼備,形散而神不散。通過文字語言,曉之心理、動之以情,帶領讀者跟著作者的思路走,而不是讓人如墜五里霧中,不明就裡,不知道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麼,這樣的文章恐怕與美文風馬牛不相及,也曲解了文無定法的意思。

2.若文無定法指的是對於美文的評價,似乎在遣詞句式上不夠精準。對於美文的評價,受讀者審美情趣、文化層次、知識結構、欣賞水平、個人喜好的不同,可能給出的評價五花八門、褒貶不一。這是說評價的結果,並不是說評論文字本身。也就是作者和讀者的關係,所以感覺“評價美文是文無定法“這句話,本人理解是個邏輯思維方式上的病句。

3.評價美文一定是見仁見智的。金無赤足,白璧微瑕,再好的文章都會有些許瑕疵,何況讀者的群體參差不齊、對於同一事物的認知水平千差萬別,給出的評價不可能整齊劃一、千篇一律。

3.一篇美文最本質的特徵是:文字優美,美得清雅脫俗,美得韻味十足,給人如沐春風般的舒適感;結構嚴謹,環環相扣,吸引人慾罷不能地一氣呵成讀下去;內容豐富,靈魂飽滿,能夠思讀者所思,想讀者所想,將他們的觀點、感受以靈動的文字表達出來,是他們的代言人。這樣的文章才是走入讀者內心,與他們呢噥細語、把酒言歡、愛不釋手、賞心悅目的美文!





荷葉1589911


文無定法,見仁見智,應該就是美文的特點之一。

美文的本質在於用藝術、修辭、文學等手法揭示描述事物的本質特徵。

周作人最早從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於1921年發表《美文》,提倡“記述的”、“藝術的”敘事抒情散文,“給新文學開闢出一塊新土地”。王統照、傅斯年、胡適等曾撰文起而應和,冰心、朱自清、郁達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徹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美文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學史上確立。(來自百度搜索)



百年帝業千年世家


這要看對美文的概念界定了。

如果按法文《拉魯斯普通名詞大詞典》中定義的是"文學、修辭、詩歌藝術的總體“,那美文的評價就有統一的標準。

如果以周作人提倡的"記述的、藝術性的敘事抒情散文“來理解美文,則可以是文無定法、見仁見智。但也不可天馬行空失了根本。

自己私下以為,美文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其內核必須是對真和善的追求與傳遞,是靈魂最坦誠的表達。所以,美文之美的最本質的特徵是能滋養人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