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狂的學大師狂草就不算書法嗎?

胖胖的老李


楷書也是書法的書體之一,在書法藝術發展中有很高地位和意義。不學大師狂草,學楷書算書法。

楷書既有藝術價值,也有實用價值。使用歷史長,應用普遍。楷書的名稱還有:端楷、正楷、工楷、恭楷、官楷、真楷。

清代楷書是楷書發展的復興時期,楷書融入碑學。改變舊面貌,出現嶄新氣象。祟尚技法變化和情感宣洩。

張裕釗(1823一1894),字廉卿,湖北鄂州人,晚清官員,散文家、書法家。楷書將歐體和魏碑相融合,自成一家。其傳世楷書代表作有《南宮縣學記》《千字文冊》《滕王閣序》等。

張裕釗先生書法高古渾穆,內圓外方,骨力勁拔,陳方既說他的書法:"筆畫以斜為正,結體似圓實方,匆匆落筆的手稿,更無意為方為圓而方圓自得″。

張裕釗文化園位於湖北省鄂州市沼山鎮叢林村,內設張裕釗文史館、張裕劊書法碑廊、張裕釗書法流派碑林、廉卿塔、民俗館、生態園等景點。

(張裕釗文化園)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作品為張裕釗先生所書《滕王閣序》局部。)


神韻軒書法


我學淺沒看懂問題[捂臉][捂臉][捂臉]


毛烏素駱駝


我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學習書法,並不在乎你學習哪一種字體。也不在乎意瘋狂與否。

其實學習書法,並不是一個瘋狂學習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學習書法,是一個平心靜氣的過程,學習某一種字體,都是對學習者自己而言,最適合的那種字體,不要刻意追求某一種字體。

很多時候人活著,都是活在別人的眼裡,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我想這是不對的。比如學習書法,學來的東西是給自己的,並不是給別人看的,很多人學習書法,並不是想把自己學成書法家,只是想把自己的字寫得更好一些而已。這時候,你就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種字體。並不是說非要瘋狂的學習大師的狂草才能夠叫做書法。學習別的字體,一樣可以叫書法,只要你寫的好。比如楷書行書,行楷,行草。這些字體,完全,可以用來學習,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把這些字體都學好,可能一生都學不完。有的人鑽研楷書。一生之中都在寫楷書,雖然他也時常寫別的字體,但是總要有一項是非常出色。就像二田的歐楷,可以說當今世上,無出其右者。你能說他們不是書法家嗎?不能。他們是非常出色的書法家。

書法藝術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數千年來,著名的書法家總結出的經驗和技法,值得我們後輩仔細的學習和總結。千萬不要用一種書法形式,或者是一種字體,來代表整個書法。這樣的以偏概全是完全錯誤的.。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家,這一生中只會寫一種字體。那樣根本稱不上書法家,也不能用他來代表書法。書法的傳承,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字體,相繼的發揚光大,才能夠稱之為中國書法。

至於說到瘋狂,其實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瘋狂可言,只能是越學習越平靜,我們可以說學習書法我很著迷,但不能說是瘋狂,因為瘋狂的字面解釋是,失去心性的狂妄。所以,學習書法沒有瘋狂可言。至於那些,所謂的大師,在寫一些所謂的狂草。對於我們這些初學書法者而言,根本就是,霧裡看花的東西,很多我們是看不懂的。尤其是網絡上所傳的很多醜書大師。他們寫的書法作品,平常人是完全無法看懂,他們代表的只是一種另類,當今社會的畸形產物而已。

狂草作為書法中的一種字體,被很多書法家所推崇。也許是我孤陋寡聞,見識淺薄,沒有辦法理解,這些大的書法家們,寫出來的字,同時也是看不懂他們寫的字,所以我不認為,只寫狂草的人就是書法家。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必須具備全面的書法知識,書法理論,還有各種字體。這才是我心中的書法家


雨夜構想


毛筆書法的藝術性作用已經超過了日常使用性作用,所以可辨識的要求似乎是放的寬了。但是如果一篇現代人寫的書法作品不被許多書法愛好者以上水平的同志認識,我覺著還是叫別的藝術吧。

我覺著“作書行文 文以載道 以文煥彩 切實如需”是最好的解讀。



侯伯彥


這位道友,你的顧慮和疑惑我深有體會。

其實,學不學他們說的那種都無關緊要,他們說的那種形式是一幅作品的章法,大小不一,佈局灑脫。書法作品主要還是看佈局,真沒錯,但書法不只是作品這麼狹隘。

你的字很好,落款的行書也不錯,中規中矩,沒啥瑕疵。

不過我還是建議你涉及一下其他字體,博覽眾長。這並不是什麼追求境界,而是拓展自己的審美。從你說的情況來看,你是個謙虛的人,甚至過於低調了點。至於“大師”太多,也是少數人的,所以不必過於擔憂。適當的時候也要展示一下自己,這是好事。如果真的遇到你說的大師,請用一句話回懟他:我能用歐楷田楷寫心經,你用狂草寫寫看!

書法包含很多東西,作品和格局是其中之一,並不是全部。練字和書法也是不可分割的,如同模擬訓練和實戰一樣,你說算不算書法呢?不僅算,還是必經之路,只是有的人一直停留在路口,而有的人有了自己想去的方向。所以我才建議老兄練練其他字體,書法之美,歐楷田楷無法全部代替。行書也罷,草書也罷,章法也罷,佈局也罷,都是自我的體現,不必過於嚴苛,過於追求。


銀河疼就


這個問題,從你敘述你學書的經歷,你的觀點,我認為就是對一些寫草書的大師的不服氣,隱隱的感覺到你曬出來你的字,是認為自己的楷書很好的了,當然你用了很巧妙的一個問題方式。對這個問題,首先,只要對書法稍微瞭解的人都知道書法藝術有很多的書體,既有狂草,也有正楷,既有隸書,也有篆書,既有行書,也有甲骨文,在裡面沒有說哪一個書體就是最好的,只有按照書法的審美的要求去具體衡量才是對的,就好像李白和杜甫,不能一個字判定哪個好一樣,因為他們風格不同,但都寫到了詩歌的最高峰,所以他們都好。草書在視覺衝擊力,現場表演力,觀賞性,是最強的,而且它對一個書法家的技法能力、性情、學問、人生積澱、感悟、膽量、氣魄等,要求更高,歷史上有草聖張芝、黃庭堅、林散之,甚至毛澤東,但是沒有楷聖,他們的狂草足可以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所以能夠學習擅長狂草的話,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三,對你寫楷書評價。按照你自己說的己有2O年,原來是學歐陽詢的,感覺比較困難,就偏向田英章,對田間章的書法爭論是時下一個非常熱門書法話題,比較基本的觀點是:第一,田老師的字是有一定功夫的,但是去歐陽詢的古樸、高雅己遠矣,普通群眾很喜歡他的字,但是在藝術學校、省級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眼裡卻是一文不值,甚至不屑於談論,就好比喜歡看西遊三國水滸肯定比紅樓夢的人多一樣,但是紅樓夢卻是更高層次的東西。第三,田英章收徒,像古時候一樣,要遵門規,要跪拜,令許多人看著不爽;而且,規定只能學他的字,不能學其他的,更令人所吐槽,導致千人一面,近親繁殖,寫出來的字,蓋住名,分不清是誰的!就如歷史上,正楷曾經變成管閣體一樣。當然有人喜歡,就有存在的理由,正如你所說,你喜歡就好。第四,是對待別人的意見。別人指點你,或者對你提出意見,我認為作為一個書法人,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夠進步,最可怕的的是天然拒絕或者反駁,而並沒有對人家所說的東西進行嘗試,進行研究,就武斷認為人家不好,自己的東西才是正宗,這樣的話,正如魯迅筆下的閨士,只能夠看到圍牆內四角的天空,沒看到外面的廣闊精彩的世界一樣。總之,你喜歡田楷,可以繼續寫下去,當然,對別人的意見,最好不要抗拒,不妨去嘗試一下,或許你才能真正領略真正的書法世界。





文仰山人


不瘋狂的學大師狂草就不算書法嗎?

答案是否定的。漢字書法的五種書體,擅長哪一種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現在人們把書法理解為寫字,這是廣義上的稱謂,無可厚非,從藝術角度來審視書法,人們叫它書法藝術。哪一種字體都可以專工,未必非要學習狂草才算是書法。歷代的書法大家中並不是都擅長草書,比如:楷書大家:顏、柳、歐、趙;行書大家:蘇、黃、米、蔡;篆書大家:李陽冰、鄧石如等等,都不是以草書名世。


張慶濤中國書法大課堂


狂草只是書體的一種,並不是書法的全部,所以不寫狂草並不等於就不是書法家。歷史上不寫狂草的書家眾多,以書著名的也不少,關鍵在於以書寫意,寫出了自己獨特的味道,從而也史上留名。

不管何種書體,首先要掌握書法的基本筆法,書法書法,就是書寫有法之意。掌握了基本筆法,能出新為高,不能出新就是俗書,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拾人牙慧終歸下品。

有些人為了避免被別人譏諷為下品,以專業書家為多,就努力出新,但從楷書上出新又很難,於是就寫別人看不懂的字,美其名曰狂草。這樣的人我認為也不能稱為書法家,因為過了,過猶不及。

所以書法家不是自封的,而是經過時間檢驗,大眾給予的。


中流10


第一,所謂書法,就是字的寫法。

第二,有用隸書寫的,有用行草寫的,有用黑體字寫的,有用正楷寫的,也有用魏體字寫的(比如招牌,標語用魏體就比其它字體中用)等等;

第三,所謂狂草,是指草書。會寫草書的,不一定是瘋狂之人。

第四,有些草書,是酒後才寫出來的,顯得愈發狂奔,一瀉千里,比如懷素《自敘帖》是酒後寫的,一個“戴”字佔去幾個字的位置,它單獨成了一行。又比如“長沙”二字非常自然的連接一體,體現了狂草之美和自然流露,果如行雲流水,蒼勁有力,連貫得體,恰到妙處!

第四,狂草,是一種愛好!就象有人愛行書一樣,同樣寫得美,但亦要酒後更加放膽地寫,比如王義之的《蘭亭序》就是一邊聚會一邊酒後書寫的,而成了曠世奇作!


贛州市南康區段民生律


你用的“瘋狂”“大師”已表明你對草書或大草的輕蔑或反感,而又曬出自練的田楷更說明你認為的書法。楷行草隸篆符合條件,達到一定程度都叫書法。不過書法也有等次、高低層次的不同。同一類字體等次不同、同一類書體也等次不同,楷為立、行如走、草如奔。單就各字體而言只要達到一定程度,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