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家庭是絕對的幸福!你認為是這樣的嗎?

留住春天的杜娟花


每一個人是個體,而每一個家庭是由個體組成的。只要人和人相處,基本上都會存在意見不合、矛盾和摩擦,所以我贊成“沒有一個家庭式絕對的幸福”這個觀點。當然我們可以從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福的家庭裡面,去學習總結,然後讓自己的家庭變得更加幸福。

一、什麼是幸福?

01.幸福的定義:東漢·許慎《說文》裡提到了“幸”:“吉而免兇也”,大意是說吉祥如意,沒有災難。從我們生活中就可以看出來,幸福的家庭和個人往往都沒有很多痛苦,而不幸福的家庭往往都伴隨各種煩惱。

而哲學博士孫穆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啟蒙文》。裡面談到了他對於幸福的定義:幸福是人的精神(意識)對自我進行覺知時的滿意狀態。這種“滿意狀態”,分為不同的程度,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會有差異的。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幸福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因為獲得滿足而產生的喜悅或者快樂感覺。也就是說,幸福的人往往知足常樂,知足常樂的人也會幸福。

02.幸福4個維度劃分:即滿足、快樂、投入、意義。滿足,非常好理解,就是人自我的滿足感;而快樂,也是生活和工作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投入,就是我們花費時間精力去做某件事情;意義,則是在做某件事情,給我們帶來的收穫。

這四個維度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簡單可以理解為,我們去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有意義,所以給我們帶來了滿足和快樂。

有一個研究表明幸福是可以用公式進行計算的,即幸福(S)=幸福感(I)*時間(T),幸福感(I)=R*滿足感(R:幸福商),所以幸福(S)=幸福商(R)*滿足感(c)*時間(T)。

得出結論,幸福是既是一種主觀上的感受,和一個人所處的環境,生活和工作的氛圍有關。也是一種客觀上的指數,關係到你的身體、心理、精神等等多個方面。

二、幸福和不幸福家庭具體表現

我曾經讀過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寫的《安娜·卡列尼娜》,他在開篇就提到了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幸福的家庭其原因都大同小異,而不幸的家庭,其之所以不幸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那麼幸福和不幸福家庭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01.幸福家庭表現

夫妻恩愛:一個家庭最重要的組成,應該還是夫妻兩個人。所以家庭幸福與否,和夫妻的恩愛程度有關。我們常常看見很多家庭矛盾,都可能是因為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不恩愛,從而摩擦,甚至是離婚。

子女孝順:這裡的子女孝順有兩個意思,即夫妻孝順公婆(父母)和夫妻的子女孝順自己。我之前寫過這樣一個問答,裡面提到了孝順對於家庭的重要性。孝順自古就是中華傳統美德,“母慈子孝”提倡的就是孝道,所以非常重要。

物質無憂:婚姻到了最後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個家庭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些東西。如果家庭整日都在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這些物質上的問題而煩惱,那麼幸福指數必然不會搞。因此,物質無憂是家庭幸福的有效保障。

02.不幸福家庭表現:這個可以參考幸福家庭的表現,相反過來就是不幸福家庭所產生的原因。當然,還有教育、身體健康與否、地位高低、心態好壞、有無比較等等,這些都可能讓家庭變得不幸福。

三、如何讓自己的家庭變得更加幸福

幸福的家庭可以讓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享受到滿足,也可以贏得其他家庭的尊重和羨慕,因此如何讓自己的家庭變得更加幸福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幸福家庭和不幸福家庭具體表現,我們也可以總結學習,要讓自己家庭變得更加幸福。

拋開夫妻恩愛、子女孝順、物質無憂等這些比較基礎的因素,另外我認為可以這麼去做:

01.家庭成員之間要學會溝通:溝通是一門藝術,不僅僅是社會人與人之間溝通,還可以再家庭成員之間溝通。我們常常聽見夫妻情感不合、婆媳矛盾重重、兄弟姐妹大打出手,這些往往是“情、禮、錢”出現了矛盾。

所以,只要溝通的好,這些矛盾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當我們一一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家庭成員也可以和睦相處,家庭也會變得更加幸福,

02.家庭成員之間要學會尊重:尊重是一種交際的禮儀,陌生人之間尚且都要互相尊重,何況是一個家庭的所有親人。尊重就是要求大家互相傾聽訴求,也是要給予對方一定的隱私空間,還有各自的選擇等待。

03.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愛:在一個家庭裡面,有時候不缺少物質上的享受,更缺少的是情感上的交流,也就是通俗易懂的“關愛”。關愛家庭成員的同時,也會讓自己感受到別人對我們的關愛。這是一種相互之間,可以稱之為“愛”的反饋。

總而言之,沒有一個家庭式絕對的幸福,但是我們可以再相對的幸福裡面尋找幸福的秘密,從而讓家庭變得更加幸福,讓每一個人收穫更多的滿足。


萬里悲秋


豬對人們說:

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啊,

你們那些兩腳直立行走的,連走路也不穩,有時摔跤跌倒,斷了手腳,多慘,我們從來就不會摔跤跌倒,我們比你多兩個腳,多穩。

你們要勞動勞累,然後才有吃了,我們是睡了吃,吃了睡,不用勞動,多輕鬆自在,無憂無慮。

你們要供給我們食物,你們要為我們服務。

你們要給我們建造房屋,你們是累死累活,賺到很多的錢,才能買到房子。

你們要穿衣服,每天都要洗髒衣服,煩不煩呀,累不累呀,我們就很簡單,沒有那麼麻煩。

一個特異的豬對人們說:

我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東東,整天睡在又窄又髒的的屋裡,吃的是潲水,長大了,就被你們抓去,被你們用利刀刺進喉嚨,多痛啊,死後還要被你們千刀萬剮,這就是我們長大的結果,多慘啊。

有一個人對豬說:

我們長大後的結果跟你差不多啊,我們死了還要放進火爐裡燒成灰呢,或者埋到泥土裡黑暗腐爛啊。別恨我們 殘酷啊,如果我們不殺你,我們會飢餓,飢餓好苦啊。


陽巴月


當然如此了!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不同時期的不同煩惱,沒有哪個家庭會總是一帆風順事事稱心如意,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麻煩或者挑戰。正因如此,才是生活。無論大家族還是小家庭,每個成員也不會總是意見統一觀點一致,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分歧。年齡,經歷,教育程度,思維方式,各自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利益分配方式都會使家庭內部各成員間產生誤會或者齟齬,偶爾猜疑或者口角爭執。要承認世界上矛盾是無所不在的,但又不是無所不能的,只要家庭成員間互相包容,疼愛關心扶助,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感恩少索取,多奉獻少苛求,這樣的家庭終歸還是幸福快樂多多。



相仁三女


大部分都幸福,只不過是對幸福的要求不符合幸福的時候就不幸福了。(品味,健康,愛心)





草原飯店


現在社會別說絕對,就是相對而言應該是大家都沒有真正的幸福感(包括富豪)。


林221456293


世界上本就沒有絕對的事,但有暫存的事,只要你們曾經幸福,就是一輩子的幸運,好好珍惜


雲深不知煙雨處


這個世界是“相對論",健康、快樂、和諧,包融,自立,勤奮就是幸福


喜相逢



限量版女人666


幸福沒有一個絕對的衡量座標和體系。能夠成為一個家庭就至少有兩個人,會有兩個不同的思想和習慣,所以沒有完全等量的幸福。但如果至少有一個人可以做到求同存異,學會尊重共情,學會愛惜自己,去學習這種方式,那幸福肯定是可以經營出來的。

1、家庭本來就不是為了絕對的幸福。

根本上說,家庭是一個經濟單位,不是一個娛樂組合。兩口子結婚,叫做過日子。

只是人們希望,過日子的同時,可以幸福一些。

而追求幸福這個詞,更多的出現在突破某些禁錮和阻力的時候,比如寡婦改嫁。

你回憶一下,結婚的時候大家怎麼說:結婚了啊,希望你幸福。而不是希望你幸福,快去結婚吧。

這就好像你臨出遠門,大家會祝你一路順風,而不是希望你一路順風,趕緊去出個遠門。

出遠門,也許順利也許不順利,你不能要求萬里跋涉一定順風順水;

同樣,幸福不是婚姻理所當然的結果。

2、家庭也是為了低成本低風險。

兩個人組建了一個家庭,資產共享,資源共享,本來需要兩張床兩張桌子,現在只需要一張床一張桌子。省了一大筆開銷。

你的煤氣罐有人扛了,我的破衣服有人補了,半夜慾火焚身的時候不用再花錢、費心思、冒風險了。

你不用擔心半夜有流氓敲門,我不用擔心一場傷寒就病死在床上無人過問。

3、現實中一個家庭,大多數並沒有讓幸福爆棚的基礎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周圍的婚姻都是怎樣的,也不知道你所謂的幸福是怎樣的。

父母催了,年紀大了,人還不錯,不小心懷上了,這些是真實的婚姻動機。

至於婚姻裡的雞零狗碎雞毛蒜皮帶來的挫敗感,遠遠超出這些微弱的動力支撐。

只能說,想要的安穩有了,想要的孩子有了,想要的衣食無憂有了,想要的父母放心有了。

求仁得仁,又何怨?

幸福,那是什麼?

所有人都在負重前行,婚姻裡的人尤其是。

有苦有樂,有歡笑有哀怨,有共鳴有孤獨,這才是婚姻的真相。幸福,也只在平淡的生活中吧。

4、一個家庭,不是追求幸福最好的選擇,而是最不壞的選擇。

那麼還要不要結婚了?

不結婚,妞隨便換;錢自己花;天天隨便浪,夜夜不回家;可以忙事業,可以走天涯。

結了婚,放棄了彩旗飄飄,但是畢竟有一支紅旗不倒。

結了婚,每天都得回家打卡,但是每天都有家亮著燈等著你。

結了婚,每天為了誰洗碗爭吵,但是病在床上,總有人給你端一杯熱水。

一個家庭讓人失去很多,也會讓人有相應的收穫。

也許不會有太多的時候幸福到你的燃點,但是大多數時候可以給你溫暖。這是大多數人選擇婚姻的原因,也是大多數婚姻的真相。

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留意,拋開婚姻不提,甚至,連幸福不是人生的必然。

你確定沒有一個家庭,可以過得更好嗎?

你想要的幸福,在家庭之外就一定抓的到嗎?

5、客觀事實和主觀認知之間,有天然的偏見。

你覺得周圍人家庭都不幸福,這是你的判斷,是事實經過了你的理解之後得到結論。

當事人,甚至別的旁觀者,有可能覺得這個家庭還挺美滿。

人的特點是,注意力決定了眼中的世界。

你覺得女司機開車渣,你就會遇到一堆車技渣到爆的女司機。

你孩子要上小學了,你就會遇到一堆孩子年紀相仿的寶爸寶媽,報紙上也全是幼升小的新聞。

你覺得別人不幸福,就會篩選不幸福的細節不斷放大,幸福的那些細節,全視而不見。

但是似乎家庭的幸福就在身邊。



阿毛毛毛去哪了


這句話是對的。讓我們先分析一下幸福的來源吧。一般來說,我們感知幸福有兩個途徑,第一,需求得到了滿足。比如,我們得到了愛,覺得很幸福;我們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也很知足;獲得了尊重、誇獎,同樣很幸福。總之,無論生理上、心理上,獲得了滿足是實現幸福的一個途徑。

第二,通過比較得到幸福。 別人住單元房,我們住別墅,我們超過了他人,能感到幸福;儘管單元房和別墅都能滿足“住”的需求。同事月薪5000元,我月薪8000元,會覺得幸福,同樣,如果我月薪8000元,而同事20000元,我會覺得不痛快,儘管8000元滿足的需求沒變。所以,超過了別人自己會感到幸福。

知道了這兩個途徑,你就會明白世上有沒有絕對幸福的家庭了。世上有沒有一個家庭,任何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而且自己超過了所有的其他人? 答案其實是不言自喻的。希望我們的解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