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獨立,對於一個女人有多重要?

前幾天,和一表姐聊天,她說:“我老公有外遇了,我想離婚,但我現在沒錢,還有孩子要養,我不知道離婚後,我該怎麼生活。”

還記得,四年前參加她婚禮時,親戚都在感嘆:“倩兒,你命好,嫁了個拆遷戶,老公也疼你,不讓你工作,一生怕是衣食無憂了。”

當時,我在為她開心的同時,也為她擔憂。自她自和她老公談戀愛後,她就不去工作了,兩人整天吃喝逛,享受生活。衣食住行完全依賴她老公。

之前,我也勸過她,讓她找個工作,以後要是出點變故,自己有條退路。她不聽,甚至還爭辯到:“我相信A會永遠對我好的,是他怕我累,不讓我工作的。”

我就閉口不言了。沒想到前幾天,居然弄到離婚的地步。

仔細想想,原因很明晰。婚姻的穩定來自雙方的勢均力敵,完全依賴別人的下場就是,被拋棄就像失去了全世界。而在雙方對等的條件裡,經濟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

經濟獨立,對於一個女人有多重要?

01經濟獨立決定一個人生存的底氣

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壇掀起了一股“易卜生熱”。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在自我意識覺醒後毅然走出家門。魯迅先生也依據娜拉原型創造了《傷逝》裡的子君形象。

魯迅曾在《婦女解放問題》一文中說:“所有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一樣的經濟權,我以為所有的好名目,就都是空話。”

所以,女性要想取得和男性一樣的地位,首先得實現經濟獨立,才能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和男性討論別的。

子君是個生活在封建社會里,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又逃離封建藩籬的新女性。

出走後的子君,和涓生在尋找住處時,賣掉了自己的耳環和戒指幫忙付租金。因為她深知,經濟決定她以後生存的底氣。

兩人同居後,子君全身心地投入家庭的柴米油鹽中,不再去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家中一切經濟來源,依靠涓生一人。

當涓生失去工作時,子君只是說:“那算什麼,哼,我們幹新的,我們…她的話沒有說完;不知怎地,那聲音在我聽去卻只是浮浮的。”

家庭中,經濟地位的不平等,致使她說話的底氣不足。最後,當涓生向她提出分手時,文中這樣描述:“子君的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飢渴中尋求著慈愛的母親,但只在空中尋求,恐怖地迴避著我的眼。”

子君的語氣浮浮,被拋棄時眼神的悽迷,不敢直視丈夫的眼神,這一切的表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經濟能力的缺失。

假設,子君有一份工作,與涓生一起承擔家庭的支出。那麼,當涓生陷入失業困境時,她的語氣可能不會浮浮。或許她會語氣堅定地說:“沒事,還有我。”

當涓生向她提出分手時,她的眼神,也可能不會流露出渴求與恐怖。或許,她會心境平和地說出:“好,就這樣。”

萬物的和諧就在於,雙方之間力量的平衡。愛情、婚姻也是如此。經濟獨立,是雙方和諧共處的基礎。經濟的獨立,也是一個人生存的底氣。

經濟獨立,對於一個女人有多重要?

02經濟獨立決定你是否具有話語權

最近,《完美關係》這部劇挺有熱度,裡面陳數扮演的職場女強人形象太颯了,有很多網友稱:專門是為看斯黛拉而來的。斯黛拉在面對丈夫出軌,既不哭也不鬧,而是蒐集證據,最後提出離婚。

斯黛拉在被綠時,表現出的冷靜和鎮定,使眾多女性觀眾連連叫好。但斯黛拉在面對丈夫出軌時,一系列的神操作,根本的原因是經濟實力的強硬。

斯黛拉是DL傳媒公司的合夥人,她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自己就活成了王者。而丈夫是一個銷售經理,他的一切資源和人脈都要仰仗斯黛拉的介紹。

兩者之間的實力懸殊,一目瞭然。所以當面臨被綠時,她並沒有像大多數女性一樣,要麼跑去質問丈夫和小三,要麼就忍著繼續生活。

斯黛拉自身經濟的獨立,決定了她可以在婚姻裡,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為自己爭取應得的權力。

當然,我也羨慕斯黛拉的生活狀態,既有面包,也有愛情,更不畏懼愛情的離去,婚姻的背叛。

之前,有個很火的話題:麵包和愛情。

理想的人生狀態,無非就是麵包和愛情都擁有。但現實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狀態實在太少。所以話題又變為:你想要麵包,還是愛情?

2019年,有個熱搜很火:單身女性成為買房主力軍,某一找房平臺,對其2018年的買房情況進行了統計,發現47.9%都是女性買家。比2014年增加了30%。

隨著當代女性意識的覺醒,職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女強人形象。女性不再依靠男性提供的麵包過日子,很多女性已經擁有了麵包,所以話題又變為:我有面包,你有愛情嗎?

事實證明,當女性擁有足夠強大的經濟能力後,就可以自由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在面對人生的選擇時,變被動為主動。

03經濟獨立,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話題:“為什麼當代女性越來越不想結婚了?”下面的回答主要有兩個,一是恐婚,二是怕生活質量下降。

經濟獨立,對於一個女人有多重要?

女性自身意識的增強,以及社會對女性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在婚前,就已經實現了經濟自由。不再像過去的女性一樣,結婚等於是找一個生活保障。

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滿足,那人就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就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需求,依次往上是自我需求。

實現經濟獨立,才能過我們想要的生活。

20世紀40年代,紅遍中外的文壇新秀—張愛玲,有一個癖好,就是愛錢。她曾用一句話來解釋,之所以愛錢的原因:“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這句話初聽怪怪的,但仔細琢磨,才發現,張愛玲說她沒有吃過錢的苦,是因為她吃過沒錢的苦。

在她的散文集《流言》裡,她曾說16歲以前,她沒有支配錢的權利,壓歲錢都是壓在枕頭下交給父親。繼母進門後,她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張愛玲隨後逃離父親家,去找母親。

但是,母親若有若無的愛,以及每次向母親拿錢,總要忍受她陰陽怪氣的謾罵,使張愛玲的自尊備受折磨。所以,張愛玲在《私語》裡說:“母親的家,不是柔和的了,母親的錢無論如何我是要還上的。”

張愛玲開始努力寫稿,發表文章,賺取稿費以望搬離母親家。

小時候,張愛玲沒有賺錢的能力,所以一直忍受父親繼母的打罵和侮辱,忍受母親的陰陽怪氣。

長大後,張愛玲憑藉自己賺取的稿費,逃離了那個地獄般的生活。雖然之後的日子並不是美好如天堂。但至少,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再也不用看人臉色,也算是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實現經濟獨立,我們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才能過上我們憧憬的生活。

拿自己來說,我性格好強,我媽是一個典型出力不討好的人。每次我要買個東西,她嘴上總是拒絕我,否定我,但最後還是會買給我。

時間久了,我就不想受這份氣。所以,自上大學後,除生活費外,別的一切開支都是自己攢錢或賺錢支付。比如大學期間,旅行了七八個城市、報舞蹈班、社交、報課程、買衣服等。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經濟獨立,我也算過上了我想要的生活。

雖然有的地方,還在依靠家裡的支持。但我會努力,使自己儘早徹底擺脫,過上真正屬於我的生活。

經濟獨立,對於一個女人有多重要?

04女性怎麼實現經濟獨立?(三點小建議)

1、掌握一門本領,不管是上學還是沒上學,都要掌握一門餬口的本領。或在學術上深造或在技術上精進,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錢是以你的勞動換取的,不論是智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掌握一身本領,那麼,當你在遭遇生活的變遷,或是意外來臨時,都能從容應對。

我有一發小,初中畢業後,就直奔職場。從工作到現在,已經有七八年,一直在美容行業摸爬滾打。通過自己的努力,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年前聊天時,她說準備今年開一個自己的美容室。

所以,不管你擁有何等學歷,從事何種工作,都要增強自己的本領,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從容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2、擺脫依賴,受自古至今傳統思想的影響,大多數女性,或多或少都有依賴男性的心理。內心深處認為自己處於一個弱勢地位,理應受到保護和照顧。

就像現在很多家長都持有一種觀點:女人學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句話,我最近又聽到了,而且出自一對比我父母還年輕的夫婦之口,他們給我說:“女生學歷不要太高了,不要太有本事,這樣會給對方壓力,女生學的好還不如嫁得好,把時間也多花在,找個經濟條件好的人上。”

聽完這段話後,我只是笑笑,我心裡想:這些話您還是說給您女兒聽吧!有的父母輩從小給孩子灌輸這些思想,以至於有的人長到二十歲了,完全沒有獨立的能力,只想依靠別人生活。這樣的你,極可能淪為不幸的選擇者。

我們只有擺脫依賴,才能真正獨立起來。一個人去面對生活裡的美好與糟糕。一個人去經歷生活中狂風暴雨的洗禮。被洗禮過後的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才能動手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3、增強獨立意識,女性首先得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而活,自我價值的實現才是每個人應該追求的。

結婚,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不要為傳宗接代,不要為相夫教子而踏入婚姻。不要為了家庭就捨棄自己的人格和價值。為了家庭完全喪失自我的婚姻,也不會幸福和美滿。好的婚姻是成就雙方,不是拖垮雙方。

思想上獨立,有助於實現經濟上獨立。很多人都存在認知缺陷,從來沒有認識到自我獨立的重要性。像我的表姐,對方承諾養你,自己就不去工作。思想上的缺失,導致大多數女性被別人的甜言蜜語暫時矇蔽。當承諾被踩在腳底時,自己毫無退路可走。


總結:經濟獨立,不論是對男性或女性來說都是同等重要。經濟實力不僅決定你的家庭地位,還決定你的社會地位。所以,在當今這個快節奏和浮躁的時代裡,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更應該注重自身價值的追求,努力實現自我經濟的獨立。

我們要掌控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人生節奏,做一個既有面包,又有愛情的獨立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