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蒙古族怎樣看待蒙古國的?

聆love聽


這個你還真問對人了,我是包頭人。距離外蒙也就三四百公里。

蒙古國早在大清宣統三年,由於清政府逐漸衰弱,蒙古國博客多格根宣佈稱帝。1921年11月宣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當時的北洋政府並未承認。無奈新中國成立後,佔據臺灣的國民政府在聯合國棄權導致外蒙入聯。

其次蒙古國是個內陸國家,人口三百多萬,基本和包頭人口差不多。經濟主要以畜牧業為主。大部分居民居住在烏蘭巴托靠近俄羅斯附近,於內蒙古交界的大部分草原山區都是無人區。但是蒙古國的礦藏十分豐富。宗教方面,外蒙主要以藏傳佛教為主。和內蒙古解放前的宗教信仰一樣。語言方面蒙語和外蒙可以交流無障礙,有些詞語有些變化。

外蒙由於歷史原因分離出去的土地。目前外蒙是一個獨立國家,在這次疫情捐贈了三萬只羊。既然歷史已經成型,兩國需要相互尊重,雖然現在外蒙親俄羅斯很嚴重,但是畢竟不是一個人種,隨著我國的強大,歸化和親中會越來越顯現。

再我們內蒙古人眼裡,蒙古國人有點窮。尤其是背俄羅斯和我們兩個大國夾著,我們總覺得外蒙有朝一日能迴歸我們。






思遠


內蒙跟外蒙之間有一條沙漠,在古代內蒙也稱漠南蒙古,外蒙也稱漠北蒙古,此外還有漠西蒙古,漠西蒙古在清朝時期經過康熙親征葛爾丹逐漸走向衰敗,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實行更嚴厲的民族政策,把漠西的蒙古族人基本全殺光了,然後為了紀念自己新收復的疆土把漠西蒙古改名新疆,也正因為在新疆蒙古人被殺光了,維吾爾族人才大量湧入成為一大民族。再說內蒙跟外蒙,內蒙跟外蒙雖同屬一個民族,但屬於不同部落,內蒙屬於科爾沁部,外蒙屬於碦爾碦部,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屬於科爾沁部,在古代部落之間爆發戰爭是很平常的,如果沒有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他們之間本沒什麼交情可談,而在元朝滅亡以後,蒙古各部又四分五裂了,所以內蒙跟外蒙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親,甚至互相看不順眼


牽你的左手60099298


一、先了解蒙古。

1、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絕大多數都屬蒙古族,都有遼闊的草原。

2、她們的語言相通。

3、她們(蒙古族)原來都屬中國人,她們之間都有非常近的親屬關係。

4、她們有相同的民族文化、有相同的生活習慣。

二、內蒙古自治區與蒙古國的區別是:

1、一個是中國的自治區,一個是獨立的蒙古國。

2、態度的不同,而蒙古國的蒙古人對內蒙古的蒙古人很排斥,因此內蒙古的蒙古人對蒙古國的蒙古人沒有多大的印象,身為內蒙古人很自豪,她們看待蒙古國的蒙古人是貧困落後的地區一樣。

三、走進蒙古國。

內蒙古自治區最期盼蒙古國迴歸來同胞的懷抱。



生命修行者一一法成


內蒙古和蒙古國在清朝的時候都是由蒙古八旗貴族統治的地區,分為內蒙古六盟和烏里雅蘇臺,烏里雅蘇臺的版圖和現在的蒙古國相近,當時都是臣服於清王朝的,由於在當時清王朝奪取政權的時候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有蒙滿一家的說法

雖然同屬蒙古族,但是首先他是一箇中國人,然後才是蒙古族。所以我國的蒙古人,看待蒙古國的態度就是對外國人的態度一樣,最多是語言相通,文化相似而已。而且蒙古國的蒙古人對於內蒙古的蒙古族是比較排斥的,所以內蒙古人對於蒙古國的蒙古人是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歷史上蒙古國也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那是歷史上的事了。可惜的是近代前蘇聯的干預下,選擇了獨立,導致成了一個落後的國家。蒙古國的人民比較崇拜俄羅斯,也更加喜歡韓國,對於韓國人的信賴,比對中國人的信賴都多很多。雖然內蒙人也是搞畜牧業的,但是蒙古國的人好像除了放羊其他都不會幹。而且他們獨立出去也多年,經濟和生活水平卻跟我們有著很大的差距。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很多蒙古國的人通過國界來我國採買生活物資。就連普通的烹飪的鍋也要從我們國家進口。

對於蒙古國的人們,其實,我們更多的只是把他們當成一個遠方朋友,即便祖先是一樣的,但這並不是重點,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從小就出生在中國,能夠學習中國的文化、習俗......讓我們備感榮幸。蒙古族人仍然希望她們在蒙古國的同胞可以回到中國的懷抱,享受美好生活。


宏-9911


我不是蒙古族對國內蒙古族怎麼看待蒙古國還真的不好說,只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發表下自己看法。

外蒙和內蒙已經分開幾十年了,幾十年對一個家庭或者民族來說實際已經產生了情感隔閡,雖然認可文化以及習性但是制度已經深深印在每個蒙古人心中,內蒙絕大多數人是生活在新中國不管從自身發展還是民族政策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完全融入到中國這個大家庭,已經成了這個大家庭的重要一員,那怕兩位蒙古人再一起他們也會分清誰是中國人誰是蒙古國人,國家是有界限的。

如果站在歷史角度看蒙古國應該是蒙古人嚮往的地方,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蒙古國人口不及內蒙的一半,經濟指標差的更是一塌糊度,蒙古國是亞洲目前窮國之一,工業不行 交通不行 地理位置閉塞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是因受體制和勢力影響始終走不出那種禁錮,反觀內蒙靠著祖國大後方可以說風調雨順,一切皆有可能,我想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再閒下來時一定會到美麗的大草原去感受下陽光 草原和蒙古族人熱情 豪爽。




李子超916


更多的是蒙古國怎樣看待內蒙人和中國的,而反過來看出蒙古族人怎樣看待蒙古國的,說起來可能有些繞口,但是我們必須將其中的情況弄清楚,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看待別人;

話說現在的情況是內蒙古人數大概有400多萬,而蒙古國僅僅200多萬,這裡面的聯繫是現在內蒙古族人和蒙古國人在很久以前分屬兩個不同的大型部落,他們的駐地裡的很遠,現在蒙古國裡擁有黃金家族血統的一支,其他的基本上相同;而現在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濟發展情況,在外蒙人的眼裡頗有些嫉妒;

而僅僅是因為“嫉妒”還是較輕的情況,當時被分裂出去的外蒙僅僅是想有個戰略縱深的地方,也就是說想要個戰場而已,根據當年的戰時狀態,某聯直接給予那片草原上的人們灌輸仇華理念,在當年那邊的人看待我們是仇視的,直到近些年來逐漸緩和的兩國關係,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看待蒙古國的態度是曖昧的,很是複雜,這應該是屬於那個年代的內蒙古族人的特有態度;

而我想說的國內蒙古族看待蒙古國往往都是從他們的舉動來看的,前段時間的3萬頭羊可以看出那邊對待我們的態度轉變,從普通國內人員對蒙古國有了較好的印象,再仔細品品蒙古族的看法,也許在內心的深處還想著這個遠方的“親戚”能夠回到自己的懷抱呢?


糊塗的歷史


本是同根生,溝通沒問題。只是時過境遷,由於外蒙古獨立,在內蒙古人心目中,他們只是個同宗同族的外國人而已。外蒙古人,也應該這樣看待中國的內蒙古人!


LXH華夫子


那是一種幸福 一種自由 一種嚮往。國內不羨慕國外,國外也不一定羨慕國內,各有各的理想🍵🍵🍵


崑崙山花爛漫時


蒙古國和我國的內蒙古都曾是歷史上蒙古的一部分。我國的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他們主要是漠南蒙古的後裔,而蒙古國的居民在其本國的土地上,他們是漠北蒙古的後裔。

內蒙古和蒙古國雖然同根同源,但是也是有一定區別的。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有2000多萬人居住,其中有約400多萬人是蒙古族,而北邊的蒙古國一共才只有300多萬居民,其中一半擠在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生活水平不高。

蒙古國的祖先是漠北蒙古四部,而內蒙古的祖先是漠南蒙古十六部。歷史上,漠南蒙古的漢化程度更高,所以更加發達和文明。在清朝時期,蒙古國是烏里雅蘇臺將軍的轄區,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所以也被稱為外蒙古。

清王朝滅亡後,外蒙古在沙俄帝國的煽動下獨立了出去,這才形成了今天的蒙古國。如果沒有這件事的話,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都屬於中國的歷史,無可爭議。

但就因為這件事,現在蒙古國軍民和內蒙古的蒙古族都宣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歷史上的蒙古帝國、元朝都只能被稱為是中國和蒙古國共有的一段歷史。

由於經濟不太發達,蒙古國還是十分依賴放牧業。相比內蒙古的草原,他們的環境保護還是做得很不錯的。據說,有很多內蒙古的居民比較羨慕蒙古國的遼闊草場,但很多蒙古國的人卻羨慕內蒙古的富碩。蒙古國的生活比較原始和自由,有近三分之一的國民還過著半定居、半放牧的生活。

在我國的內蒙古,還保存著最原始的蒙古文字,這是當年成吉思汗命人創造的,也就是傳統的回鶻體蒙古文,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

外蒙古(蒙古國)原來也使用這種文字,但後來卻在蘇聯當局的影響下廢除了傳統的蒙文,改為用蘇俄的斯拉夫字母書寫文字,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新蒙文。因此,蒙古國雖然口口聲聲宣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但卻連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都丟了,這一點似乎是說不過去的。

另外,內蒙古絕大多數的蒙古族居民日常使用漢語和普通話,而且漢、蒙人民通婚的現象在內蒙古也比較多。這些在蒙古國看來,是比較排斥的,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排外情結。

不過呢,外蒙古人和內蒙古的蒙古族倒是可以流暢交流的,他們的口語基本差不多,只是夾雜有地方口音,不影響交流。雖然蒙古國和內蒙古都是歷史上蒙古的一部分,但在內蒙古的蒙古族看來,他們只是外國人而不是同胞,而蒙古國的人看內蒙古的蒙古族也是一樣。


世界人文通史


互相看不順眼,

好奇原因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三小節。


同源不同命

蒙古國和內蒙古原本都屬於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建立的民族共同體。

後來元朝滅亡,蒙古分裂為許多部屬,其中的兩個部分就是今天的主角:

漠南蒙古,亦即科爾沁部,分佈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

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分佈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人;

17世紀時,中國清朝政府統一蒙古諸部。漠南漠北都劃在中國版圖之內。

但是後來有人作妖鼓動,在1911年,蒙古宣佈獨立,期間多次反覆;

終於在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蒙古獨立公投結果。

漠南漠北分離,從此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尷尬的蒙古

作為世界第二大且毗鄰中國的內陸國,蒙古國的存在感著實不高,最近一次被蒙古國刷屏還是因為該國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送給中國30000只羊。

蒙古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之間,是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被兩個超級大國包圍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它的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佔全國總人口的45%,

156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總人口才320萬左右,相比內蒙古自治區118.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2539.6萬人的人口數,著實相差不少。

經濟

蒙古國地廣人稀,可耕地面積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多戈壁沙漠,大約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工業基礎相對來講不是很健全和發達,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很高。

不過蒙古國的環境真的是一級棒,茫茫大草原,滋養心性。

內蒙古和蒙古國想看不順眼

雖是同源,但是畢竟分割太久,相看兩不歡。

2014年外交部曾公佈《中蒙友好交流年紀念方案》,旨在加強文化交流,推進“一帶一路”的戰略,也鼓勵內蒙古人民去蒙古國玩玩,但是最後的結果不好看,為此還進行了民意調查瞭解原因。

為什麼內蒙古人民不願意去蒙古國玩呢?

第一,蒙古國交通不便。

根據不滿意調查,內蒙古遊客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交通狀況,佔比60.34%。

第二,蒙古國當地服務質量和友好程度有待提高。

遊客講蒙古國當地服務質量和友好程度欠缺,存在旅遊行業醫療保健服務差、旅遊專業人員稀缺、當地民眾對旅遊業的認識不夠而排斥旅遊者等諸多問題。

據統計,去過蒙古國的內蒙古民眾的 22.41% 表示在當地不受尊重,18.97% 表示當地服務質量差。

第三,語言障礙。

內蒙古自治區使用傳統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鶻式蒙古文;與蒙古國主要使用西里爾蒙古文音同字異。

不過近年來,內蒙古同胞的普通話普及的很好,學校學習漢語課程,漢語也是日常場景化使用,相比於蒙古國使用的蒙古文,語言上還是有障礙的。

我很多來自內蒙古的同學都不會講蒙古語。

第四,蒙古國排華問題依舊存在。

一是蒙古國排華現象一直存在,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雖說通過中蒙近幾年的努力蒙古民眾排華現象有所好轉,但對在蒙華人進行人身攻擊的事還是時有發生。

其他原因還有,就不一一細說了。

雖說是鄰居,但是也因為國別不同,很難隨意進出國境交流,彼此之間的很多問題都難以化解形成一些比較固執的印象和看法。

要想真正消除隔閡是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正視雙方因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習俗、行為、思維、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深入瞭解彼此,慢慢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