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說起阿拉多公司,在德國眾多名聲赫赫的飛機大廠面前,這只是一個卑微的小飛機工廠,殊不知這也是一個在一戰時期就已經建廠製造飛機的工廠,在一戰時期專門為德國海軍生產水上飛機,一戰結束後眾所周知德國輸掉了這場戰爭,隨之而來的《凡爾賽條約》將整個德國的航空工業連根拔起,軍用航空工業的發展是被禁止的。而作為軍用飛機的製造商,工廠陷入了困境,一直到1921年工廠被海因裡希·呂貝收購,正式恢復了水上飛機的設計,並在1924年取得了民用飛機的製造與出口許可。1925年,工廠改名為阿拉多貿易公司;當1933年希特勒上臺執政,蓬勃的野心讓他試圖重振德國航空工業,德國的軍用飛機設計也就按部就班的開始進行準備,但當時還沒有撕毀《凡爾賽條約》,所以德國的軍用飛機設計只能在暗地裡進行,阿拉多製造廠明面上還是進行民用飛機的設計並改名為“阿拉多飛機制造廠”。

很快阿拉多飛機制造廠向德國空軍交出了第一份滿意的答卷,阿拉多Ar.65是第一次大戰結束,德國空軍開始重建後所裝備的第一款在當時稱得上是“現代戰機”的戰鬥機,阿拉多Ar.65戰鬥機近似於其前身Ar.64的放大版。使用了功率更大的寶馬6型V型發動機,能夠提供750匹馬力。於1931年機型了首飛。最初製造的A、B、C三種型號只有輕微的結構差異。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Ar.65型雙翼戰鬥機,是一戰後德國空軍裝備的第一種較為先進的雙翼戰鬥機,是德國空軍第一種主力戰機


從D型開始的量產機在1933年進行了改進設計,而E型和F型都取消了原先具有的能夠垂直放置6枚炸彈的功能設計。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進入德國空軍服役的Ar.65型戰鬥機,這型飛機雖然很快就被取代,但仍有很大的意義,有些飛機甚至服役到二戰


Ar.65同之前推出的Ar.64都在德國空軍中被裝備和使用。除了作為主力戰鬥機,Ar.65還被作為教練機所使用。在1935年德國宣佈軍備重整宣言時,Ar.65已在德國空軍中只佔到很小的一部分,並且很快被更為先進的He.51所替代。有一小部分的Ar.65一直服役到二戰時期作為滑翔機的拖拽機使用。

Ar.80是阿拉多公司設計製造的一款下單翼戰鬥機,與梅塞施密特公司的Bf109一起競爭德軍新一代戰鬥機的合同,但飛機設計趨於保守,飛機雖採用單翼機,但起落架為固定式 。在飛行速度,和機動性上也不如Bf109。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Ar.80戰鬥機,採用了下單翼,固定式起落架,發動機採用了英國羅羅公司的茶隼發動機,在項目爭奪上敗下陣來


Ar.80製造出了三架原型機,但很快在經過一系列的對比飛行過後,Bf109拿到了德國空軍的訂單,Ar.80的計劃也就被終止了。

在戰鬥機項目失敗之後,心灰意冷的阿拉多公司開始研製自己最拿手的水上飛機於1936年開始設計Ar196飛機,計劃用於取代當時仍在德國艦隊中服役的已經過時的亨克爾He50水上偵察飛機。不同手當時大多數國家的海軍的水上飛機,Ar196擁有現代化的設計思想,大部分採用金屬框架結構。該機生產型採用BMW(寶馬)123K星型9缸960馬力發動機,空重量2990千克,滿載重量3730,屬於輕型水上飛機。以往帶著雙浮筒的水上飛機在飛行中都有很大阻力,機動性能也不高,但Ar 196受益於流線造型和強勁的發動機,造就了其出色的推重比!標準高度4000米時的最大航速310千米/小時,讓同等級別艦載水上偵察機望塵莫及Ar196還具強大的攻擊能力,1941年,兩架Ar196飛機以航炮和機槍攻擊一艘皇家海軍潛艇,使其被德國海軍俘獲。其出色的性能得到了德國海軍的青睞,裝備在了德國海軍的各種大型戰艦上。主要負責偵查,以及反艦等任務。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服役後的Ar196型水上飛機


戰爭開始時,Ar196飛機剛好完成其所有試驗而正式服役。第一艘裝備該型飛機出海的軍艦是“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隨後納粹德國的軍的所有其他主力艦和重型巡洋艦都配備了Ar196,包括“俾斯麥”號戰列艦。福克公司和SNCA公司也曾為德國生產了幾種Ar196飛機的改型。Ar 196其火力也不弱,其裝備了兩門20毫米機炮,已超出了一般水上偵察機的範疇,在天上和錢來的英國轟炸機進行一下狗鬥也是沒有問題,對艦對商船襲擊也得心應手,具備一定反潛作戰能力,執行艦隊周圍偵查警戒任務,最危險的任務莫過於在兩艦“對剛”之時,為“母艦”指引火炮鎖定目標。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正在進行試飛的Ar196水上飛機,飛機上的代號為民用代號,設計仍採用三筒設計,後期使用中改為雙筒設計


小型的阿拉多196飛機是非常成功的設計,是德國海軍的“眼睛”。它不僅擔負著艦隊火炮確定目標位置的危險任務,而且還履行著在英吉利海峽的海上營救和在比斯開灣上空獨自海岸巡邏等各種任務。Ar196飛機配備在德國的主力戰艦上,效力於歐洲各個海上戰場。這是同期最好的水上飛機之一。

Ar.197是為了專門在德國海軍的格拉夫-齊柏林號航母(該航母在二戰之前已經完成了70%,但為什麼沒能完成一直眾說紛紜,也有說是戈林的干預,這倒和意大利的航母命運何其相似。)上作為艦載戰鬥機使用而要求設計的。阿拉多公司以Ar.68H的機體並改使用全封閉式座艙為基礎進行設計。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Ar 197的初號原型機V1以Ar 68H為基礎,採用全封閉式駕駛艙和三槳葉設計,並裝備了戴姆勒-奔馳DB600A倒V形發動機,但還沒有安裝作為艦上戰鬥機的相關設備。而第二架原型機Ar 197 V2改為使用BMW 132Dc星形發動機並加裝了彈射器插槽、攔阻鉤等艦上起降裝置。V1和V2在1937年春進行了試飛,而第三架原型機也在同年夏季製造完成,V3繼續採用動力輸出更高的寶馬星形發動機,並配備了2挺7.92mm機槍和1門20mm機關炮等武器,同時機體下方還可以加掛4枚50kg炸彈或副油箱或煙幕散佈裝置。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已經幾乎完成,但知道二戰中也沒有加入到德國海軍中,其配套的艦載也就統統廢止了


Ar.197在完成性能測試後沒有被選擇為標準量產型戰機,當時海軍認為當齊柏林航母建造完成時,雙翼的Ar.197的性能已經不能達到作為先進艦載戰鬥機的要求,所以在1939年時準備轉而採用Me.109T型或Ar.197的後繼型號。

在這之後阿拉多公司研製了Ar.232運輸機。Ar.232運輸機大約僅生產了30架,而且服役時限也很短。根據最初的設計要求,Ar232V1和V2型原型機安裝的是兩臺BMW801式星形發動機。然而,隨著使用同樣發動機的Fw190戰鬥機的投產,發動機明顯短缺。阿拉多公司改用四臺動力較小的BMW-Bramo323R發動機來完善其V3型和後續的飛機。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Ar.232運輸機,阿拉多公司製造的飛機頗有超前意識。


Ar.232運輸機的一個獨特特徵就是它設計了兩套起落架裝置。普通的作業微用前三點式主起落架,但在崎嶇不平的地面上裝載和滑行時,主起落架向上收起,降低機身,使飛機能夠直接從貨車裝卸貨物,並使用機身下方的11對小機輪進行移動。共有8架Ar.232B-0預生產型飛機服役,其中的第一架也被稱為Ar.232V4型,1944年有4架B-0型飛機加入了蘇聯上空執行特殊任務的Ar.232A型飛機的行列,它們從位於芬蘭和挪威的基地起飛執行任務。其中的一架B-0飛機在莫斯科附近執行一項隱秘任務時墜毀。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例如中央翼盒結構的上單翼、尾部的貨物裝載坡道尾門已經成為了現代軍用運輸機的標準設計


Ar.240飛機是一種很先進的設計,安裝新型武器系統,利用最新的安全動力研究成果,擁有良好的座艙增壓設備和一個獨特的安裝在尾部的制動裝置。阿拉多公司早在1938年就開始了研製。最初的實驗飛行是由Ar.240V1和V2飛機實施的。設計師改進了前兩架飛機極不穩定的飛行特性。該飛機在沒有完全改進完畢之時,就執行了一些偵察任務。其中有幾次任務是在英國上空進行的高空高速飛行。緊隨其後的Ar.240V4飛機,準備作為俯衝轟炸機,而且恢復安裝了俯衝制動器,V3飛機上曾去除了這個制動器。V4飛機的各種試驗都比較成功,公司認為偵察飛機還是最重要的。V5和V6原型機作為Ar240A-01和-02預生產型飛機進入德國空軍執行任務,並實戰檢驗,該項目計劃卻於1942年12月停止。阿拉多公司後來繼續其研發工作,並於1943年測試了其Ar.240C型飛機。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阿拉多公司設計的Ar.240雙發重型戰鬥偵察機

Ar.240在飛行速度、升限、航程都十分先進,但在操縱性能上有嚴重缺陷。雖然耗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僅生產了15架,全部由駐芬蘭的德軍裝備,未參加過實戰。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正在使用火箭輔助推進進行起飛的Ar.234噴氣式轟炸機,火箭推進器在起飛後就會被拋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拉多公司生產的Ar.234型“閃電”轟炸機是唯一達到戰備狀態的渦輪噴氣式轟炸機,也是軍事航空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43年6月,原型機開始實施了首次飛行試驗。1944年3月,Ar.234B系列轟炸機第一架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1944年6月,第一架預生產飛機進行首次飛行。但就在飛行前兩天,盟軍已經在法國西北部登陸,此時盟軍攻擊的對象已經集中在德國上,因此,德國當局賦予了Ar.234型轟炸機超高優先發展權。1944年7月,德國應用Ar.234-V5和Ar.234-V7原型機進行了作戰評估測試。儘管這些原型機依靠的是最初機型的車載起飛、滑橇著陸設置,但在試驗過程中,兩架原型機可以輕易地在遭到盟軍戰鬥機攔截時逃脫。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兩架Ar.234的原型機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Ar.234原型機起飛時用到的起飛車,升空過程中拋棄,降落時採用機腹的滑橇進行降落


在首批投產機型交付之前,Ar.234B-0型試生產機型已經投入作戰。此後,兩種首批投產機型問世,分別為Ar.234B-1與Ar.234B-2型,其中,Ar.234B-1型“閃電”飛機攜帶了副油箱,主要用來實施偵察任務;而Ar.234B-2“閃電”轟炸機具備了實施雙重偵察與轟炸導航任務的能力。該兩種機型共生產了210架.並於1944年9月裝備德國特種戰略偵察部隊特遣分隊。

1945年3月,德軍計劃摧毀撤退時沒有來得及炸掉的魯登道夫大橋。當時盟軍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德國空軍普通的螺旋槳轟炸機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即使只是靠近這片空域就會被擊落。德軍派遣Me262護送8架Ar.234轟炸機執行炸燬魯登道夫大橋的任務,每架都掛載一枚500千克重的炸彈。

名不見經傳的“小飛機廠”,阿拉多飛機公司.

正在向魯登道夫大橋投彈的Ar.234噴氣式轟炸機,這種先進武器的出現實在是太晚了沒能挽救第三帝國的覆滅


直至戰爭結束,德國共製造了224架這種轟炸機,這些轟炸機一直到1945年4月底還在執行作戰任務,只有4架被擊落。

阿拉多公司作為德國眾多飛機制造巨頭中一顆不起眼的“小廠子”,但他的技術和製造水平卻完全不輸給他們,設計出瞭如Ar.234、Ar.196這樣的明星飛機,Ar.234更是創造了人類的歷史。只可惜二戰結束之後,阿拉多公司也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公司於1945年正式解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