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北京檢察機關深刻認識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全力做好“自身防護、社會防控、犯罪防治”。全市檢察機關陸續選派超過600名檢察干部下沉社區(村)防疫一線,協助社區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用腳步丈量平安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張恩革 北京市清河檢察院駐清園監獄檢察室主任

“2月28日13點20分許,一人從河北邯鄲返京。下午,東城區檢查組前來慰問檢查,向其介紹了有關工作情況……”

“3月1日14時45分許,發現兩名返京人員,經詢問得知二人來自四川省巴中市,乘飛機到達首都機場後轉地鐵到達王府井……”

“3月2日下午,9號平房院發現一無鑰匙人員欲進入院內,經詢問來人稱其在此居住,但未出示出入證,交社區處理……”

這是下沉東城區東華門街道韶九社區的黨員幹部張恩革在《疫情防控工作日誌》中的記錄。在得知市檢察院機關黨委選派黨員幹部參加社區(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消息後,張恩革第一時間報了名。“艱苦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幹,我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這種時候一定要衝在最前面。”

下沉韶九社區以來,張恩革承擔了社區的流動巡視任務,每天要對5個平房院落巡視檢查20餘次,幾百米的老胡同有他來回穿梭的身影,每日行程可達20公里。這名老黨員用腳步丈量著平安,為社區居民築起抗疫的銅牆鐵壁。

排查莫畏難,信念在處即一線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由佳田 豐臺區檢察院幹警

在豐臺區成壽寺社區抗擊疫情的戰線裡,由佳田的身影十分活躍。

下沉社區的第一天正好是她的生日。上午入戶排查外地返京人員,下午赴各單位簽署防控工作告知書;晚上10點後,赴各小區巡查。成壽寺社區下轄18個小區,共有居民7000餘戶,一圈下來要2個多小時,工作結束時已是深夜。沒有家人陪伴,沒有聚餐,只有已經涼了的盒飯和社區書記拿來作為生日蛋糕的巧克力派。當社區書記問起她的生日願望時,她說:“我的心願是趕快戰勝疫情,春暖花開的一天早日到來。”

隨著首都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工作的壓力增大,由佳田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衝在前面,上門走訪從澳大利亞、泰國等境外返京居家隔離居民,每日為其測量體溫。“要做到每一個入境人員、每一個時間點、每一個關口都不遺漏,社區居民才健康安全,我也才能安心。”由佳田說。

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是黨員的本分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閆洪富 門頭溝區檢察院政治部法警

“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相比,站崗值守不算什麼,這都是黨員應該做的。能為國家盡點力,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是黨員的本分。”3月5日凌晨2:30,早早趕來接班的門頭溝區檢察院政治部法警閆洪富笑著說。

閆洪富今年53歲,是一名有著31年黨齡的老黨員,默默無聞工作、勤勤懇懇奉獻,是他一如既往的堅守。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閆洪富更是將這種不計個人安危得失、堅守一線甘於奉獻的精神踐行在每一次社區防疫值守工作中,除了完成13次單位下沉社區夜間值守任務外,他還利用下班時間參加所在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多達39次。無論是來訪人員登記、體溫檢測,還是小區消毒、周邊巡邏,都能看到他堅守的身影。

檢察官的“火眼金睛”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黑黎 孫靜 昌平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檢察官助理

昌平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黑黎和檢察官助理孫靜在沙河鎮紫荊香谷社區下沉。紫荊香谷社區的房屋性質類別多、外來人口多、租戶多,給下沉工作開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3月3日,黑黎和孫靜照常在小區門口值勤。人來人往中,一名年輕男子引起了她倆的注意:他明明有出入證,卻遮遮掩掩不願全部出示;問他有什麼需求,他卻目光閃躲,顧左右而言他。她們當即攔下此人,幾經詢問終於瞭解到,他剛從湖南長沙回京,卻未向社區報備、也未自行隔離,他的出入證是冒用了同住舍友的。黑黎和孫靜立即將該情況向社區反映,並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男子家中進一步核實。在確認情況屬實後,為其補辦了居家隔離觀察手續,並對男子和舍友進行了批評教育。

自下沉紫荊香谷社區以來,黑黎和孫靜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門絕技”:目光閃爍不定、言語含糊不清、出入證出示猶猶豫豫的,都要重點關注。檢察官的火眼金睛,為社區防疫工作排查了漏洞、化解了風險,為築牢防疫戰線貢獻了檢察力量。

未檢檢察官的“向日葵”組合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疫”線故事|每一個腳步都是為了首都平安

黃魁 張陽 平谷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

平谷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的檢察官黃魁、張陽,是大家眼裡的“向日葵”組合。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報到、黨員志願服務先鋒隊、下沉一線,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在做好群眾“守門人”的同時,他們沒有忘記自己是未成年人案件檢察部的一名檢察官。作為未成年人的“守護人”,他們及時調整特殊時期觀護幫教方案,在3月15日晚,二人搭檔在線直播,為門樓中心小學466名學生、65名教師、500多位家長帶來了“同心戰疫情、童做守法人”的法治教育講堂,發揚以身作則的正能量。(素材提供:北京市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