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

3月23日上午,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倒逼提升干部队伍的法治意识、法治素质。

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

官员出庭是现代意识

海纳川

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

去年以来,青岛干部队伍法治化意识不断提升,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民告官”案件中:

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

行政负责人出庭率由2018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72.5%,2019年10月份已达到100%。

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

市委要求,2020年必须全年达到100%,民告官不见官的情况不能再发生,否则,要进行质询。

官员自觉出庭应诉,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意义却非同寻常。

从法治教育的角度来讲:当一次被告胜过10次法治教育。过去不少人认为,官员上法庭,这还得了,多丢人。说到底,是“刑不上大夫”的封建观念在作祟。出庭应诉,是难得的、生动的法治教育。

从政策制定来讲: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充分考虑政策实施后,政府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就能倒逼提高政策制定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从法治青岛建设来讲:公民拿起法律的武器告政府,说明公民更有法律意识。成为被告,官员就自觉出庭应诉,依法解决问题,也是法律意识增强的表现。这样的社会才是法治社会。官员自觉上法庭、当被告,要成为一种常态。

还有一个更大的效益:群众看到更多的官员在法庭上作为当事人一起辩论,不管输赢,无论胜败,都是平等的。这种官民平等的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党员干部的现代意识强了,青岛的现代意识就强了。

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转变,越是这样,老百姓越是对党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