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該不該去扶貧?

馬迎旭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扶貧不僅僅需要政府,更需要社會的參與,人人關心扶貧人人支持扶貧。在你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扶貧困人口,作為老師,你可以多關愛貧困學生,在政策的允許下給予更多的照顧,這也是扶貧。

扶貧不等於捐款捐物,不要對扶貧帶有偏見,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牽扯到產業、搬遷、教育、就業、保障、金融等領域,更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渠道,為貧困戶提供政策、資金、信息、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幫扶服務,扶貧就是幫組貧困家庭增收致富,說普通一點就是根據貧困家庭的實際情況,先了解致貧原因,結合實際給予貧困家庭一些照顧給貧困家庭找一條出路,實現可持續性增收。即便這些都做不到,消費扶貧總是可以的,可以到愛心超市買一些日常必需品,或者在網上購買貧困地區的農產品。

扶貧救困是一種美德,我們要拒絕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人性的一種醜陋,這個與職業無關,能伸一把手拉一下比你弱的人,又何樂而不為呢?





身在山中


這個要根據國家需要而定吧


用戶張建付


我覺得不用了,他們本身就是在扶貧戰線上,待遇低,條件差,能堅持在農村教書,就是一種奉獻和情懷。


巖上無人花自紅


聽黨指揮


1045034232706火旺哥


用腳趾頭想一想,肯定不該去扶貧!我們所在的鄉鎮,開始的時候,每位黨員教師都有扶貧任務,每位教師包四、五戶不等。幾年下來發現極大地影響了本職工作,去年取消了教師的扶貧任務,這是其一。其二,教師不掌握社會經濟資源,拿什麼扶貧?況且大部分教師收入微薄,僅可勉強度日,叫他們去扶貧,不就是讓叫花子去給人傳致富經,扶貧戶會相信嗎?最後,教師當然可以為扶貧作貢獻,那就是立足本職工作,教會貧困戶孩子更多的知識,這也是教育扶貧的本質所在!





飛天手


非常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鄉村教師到底該不該去扶貧?毫無疑問,應該去,或者說能去。為什麼呢。

第一,為人師表,人之表率。自古以來,老師的分量不低的,也就是說在人的心目中的位置是非常高的。以此來說,對社會的影響與教授課本上內容相比,可謂過之而無不及。

第二,奉獻精神。教人育人,誨人不倦這種園丁的奉獻精神。真的無法用收入來衡量的。我們都知道,對知識的運用,在教導別人上面發揮,對自己的收益是最低的。這樣的奉獻精神是不能與自己只做自己分工內的事情的行業相比的。

第三,工作便利。為什麼是在基層的鄉村教師,是國家對教師隊伍的信任,也就是說基本道德的信任。相信教師的身份更能監督好這筆款項,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第三方,最有權威的第三方。我不禁反問一句,這種需要去參與的社會福利事業,真的很看好加班費麼,沒有加班費就不想幹嗎?

以上所述完全是自己的一面之詞,個人認識膚淺,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多多見諒。





瓜哥視頻


首先我認為無論哪裡的老師去扶貧都是應該的。如果當地老師充足,壓縮部分老師去條件艱難,教師缺乏的地方去任教,提高當地學生的文化水平,這也是功德一件。我們這裡每年都派老師去援助湘西,三年期滿。年齡不超過四十歲,原發工資不變,當地還有一份工資,大家都爭著去,要分配指標,上級批准才能去,以後評定職稱優先,這樣極大地提高了老師的積極性。


用戶名閒逸先生


應該去


中國人中國魂


對於“鄉村教師該不該去扶貧”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不能一刀切的看待問題,原因如下:

  • 首先扶貧政策的實施,是為了全民在2020年實現脫貧,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是為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所以作為中國人都有扶貧的責任,只有全面的小康才是真正的小康。
  • 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為實現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而奉獻自己的力量,不再區分什麼行業、什麼身份、什麼職業的。作為政府部門領導做好全局統籌;鄉鎮幹部做好為人民服務;醫生做好救死扶傷;工人生產出優秀的產品;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等等,就是在扶貧,就是在貢獻。
  • 具體說到教師的扶貧,在學校好好教書育人;在課外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在課餘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師德修養;抽出時間家訪等等都是在“扶貧”,是真正的教育扶貧,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提升了家庭的教育環境,為全面扶貧奠定了基礎。因為只有教育扶貧才能從根源上杜絕再次返貧。
  • 教育扶貧要杜絕形式主義,假如鄉村教師扶貧的方式和鄉鎮幹部的扶貧方式相同,就失去了扶貧的目的。如果教師扶貧是讓教師去照照相片;讓教師去填寫各類扶貧表格,這樣的扶貧就會失去意義,沒有作用,讓教師身心疲憊,讓家長感到厭煩。
  • 具體教師要怎麼扶貧呢,我覺得要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對於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以給他(她)心理開導,讓他(她)樹立正確的三觀,必要時給他(她)生活上的照顧。但是要“照顧”也要防範傷害孩子的自尊。對有正當需要、有困難的學生的幫助就是正確的教育扶貧。

2、對於厭學的學生,要讓他(她)明白讀好書的意義,要善於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瞭解他(她)當前的興趣愛好,走進孩子的心裡,循序漸進的開導,有耐心的指導,最終讓孩子喜歡老師,喜歡上學習。讓學生喜歡學習,做好學生該乾的事,就是好的扶貧方式。

3、對於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俗稱的“後進生”,讓其轉化為優秀學生就是扶貧。當老師的要掌握“後進生”產生的原因,針對性的採取措施讓其儘可能的轉化。教師界定後進生的標準是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是隻要採取正確的方法,他(她)就有可能轉化為“優等生”。比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多和家長聯繫,共同發力,孩子慢慢的就會喜歡學習,慢慢就會改變轉化。讓一個個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品德良好就是真正的教育扶貧。

4、對於班級中學生的其他形式的問題,只要教師耐心細緻的去解決了,首先就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其次在教育扶貧層面就是真扶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善於動腦,找到最適合某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方式。就能發揮教育的最大效果,實現教育扶貧。

5、在以上的教育扶貧方式中,如果要採取家訪(上門教育)的方式。我們進村進戶不是去填表、照像片,而是要深入某個家庭,瞭解其所需、掌握其困難,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在扶貧過程中與學生、家長建立信任關係,與他們深入溝通,採取最合理的措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比如對於有些特殊情況的孩子,可以送教上門,真正的給孩子在家輔導,就是最好的幫助。

總之鄉村教師就應該要去扶貧,但是要採取合理的措施、合適的形式、正確的方法,而不能搞形式主義。扶貧不是喊喊口號、扶貧不是走走看看、扶貧不是填填報表,扶貧要“扶智”,只有教育上、思想上脫貧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37度2的風


可以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