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葛亮交好的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三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瀟灑黃員外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他對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謂是忠臣與智者中的代表人物。而諸葛亮在出山輔佐劉備前,曾自比管仲、樂毅。其號臥龍,和號鳳雛的龐統並稱,當然和諸葛亮交好的朋友還是不少的,比如有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

對於徐庶這個人比較熟悉,這裡不用多言,那和諸葛亮交好的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最後的結局如何?

崔州平,即是崔鈞,其年少時頗有名聲,喜結交英豪,曾為虎賁中郎將,遷西河太守,在董卓專權時,因其父崔烈被董卓所殺害,崔州平於是隨袁紹一起在山東起兵以討董卓。

在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時,雖然當時的人有不少不認同諸葛亮,但是崔州平和徐庶卻認為諸葛亮確實能和管仲、樂毅相比。至於崔州平後來的事蹟卻記載不詳。

石廣元,即石韜,潁川人,其曾為魏典農校尉。他曾和徐庶一起去到荊州。後來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而徐庶、石廣元則去了北方曹魏那裡。後來石廣元仕任郡守、典農校尉。

孟公威,即孟建,汝南郡人,在孟公威和石廣元、徐庶、諸葛亮遊學時,孟公威、石廣元、徐庶三人在求學時都是務求精熟。但諸葛亮卻能觀其大略。諸葛亮曾對他們三人說,你們三人的仕途。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他們三人又問諸葛亮能官至何位,而諸葛亮卻笑而不答。

在後來遊學的時候,孟公威因想念家鄉而想回家,這時諸葛亮就說,士大夫要遨遊四方。

在三國時期,孟公威入魏為官,官至涼州刺史、徵東將軍。在諸葛亮一次出兵祁山伐魏時,曾在和司馬懿的信件中說,希望司馬懿請杜襲替他向孟公威致意。

當然,雖然徐庶、石廣元、崔州平、孟公威都和諸葛亮關係不錯,而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為諸葛四友,但有關崔州平和孟公威、石廣元交集的記載卻不詳。


中孚鑑


崔州平在三國在諸葛亮出山後,下落不明。其他二人均在魏國為官直到病故。


異客


崔鈞崔州平、石韜石廣元、孟建孟公威再加上徐庶徐元直,這四位被後人稱為“諸葛四友”,不過正史對這個事沒有記載,但是這四人都與諸葛亮關係好是可以肯定的。其中崔鈞歲數最大,準確說應該是諸葛亮的“師友”。

這幾位都是因為戰亂從北方遊學到了荊州,其實按照祖籍,諸葛亮也是北方人(琅琊人),後來才跟著叔叔諸葛玄到了荊州。除了崔鈞崔州平可能去世較早之外,另外三人後來都成了曹魏的官吏,與諸葛亮分道揚鑣了,但從史書記載的諸葛亮的隻言片語中,對幾人還是念念不忘。

(諸葛亮南陽隱居之處,與眾友相識。)

崔州平:曾起兵討董卓

崔州平,冀州人。

在重出身的年代,崔州平應該是身份最高的,因為他的父親崔烈是漢靈帝朝的司徒,後拜太尉。

不過,崔烈是在史書中有汙點的人,因為本是廷尉的他花錢買官才當上了三公之一的司徒。後來漢靈帝覺得五百萬賣便宜了,應該賣崔烈一千萬。《後漢書》中對這個笑話所有記載。

烈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倖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

對於自己的父親通過靈帝的保姆打折買官之事,崔州平十分不滿,當崔烈問他自己的名聲如何時,崔州平答道:你現在成為三公了,卻讓天下失望。崔烈問為啥失望,崔州平回答說,嫌棄銅臭氣。

烈怒,舉杖擊之。烈罵曰:“死卒,父楇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烈慚而止。

(敢直陳父過的崔州平)

崔州平是有官身的,《後漢書》記載此事時,說崔州平是虎賁中郎將。《新唐書》的“宰相世系(崔氏)”說:(崔)盤生烈,後漢太尉、城門校尉。生鈞,字州平,西河太守。

《後漢書》中說崔州平“少交結英豪,有名稱,為西河太守”,後來又與袁紹一起“起兵討董卓”。

再後來,關東諸侯各自心懷鬼胎,董卓火燒洛陽,崔州平就到了荊州,後與諸葛亮相識。當時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人們都認為他吹牛,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亮也曾說,“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可見年長的崔州平對諸葛亮而言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石廣元:重情義陪同徐庶北返

石韜石廣元,潁川人。

據《魏略》記載,191年,因為董卓之亂,石韜和徐庶一起到了荊州。而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石韜和徐庶以及孟建孟公威都是司馬徽的學生,追隨司馬徽到了荊州。

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互相慕名已久,於是成為好友,而諸葛亮經常去龐德公家,自然與司馬徽的弟子們相熟了。

(今日新野,昔日曹操南下,眾好友分道揚鑣)

後來是徐庶先投了劉備,然後勸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再後來曹兵壓境,徐庶和石韜都在劉備的撤退大軍中。因為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獲,徐庶不得以不北向曹操。而石韜也陪著徐庶一起到了曹操處。

在曹魏,石廣元歷任郡守、典農校尉,徐庶則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官已經不算小了,但是諸葛亮得知後,仍然覺得兩人是大材小用,

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魏略》)

孟公威:諸葛亮曾通過司馬懿向他問好

孟建孟公威:汝南人。

孟建同樣也是司馬徽的學生,南下荊州後與諸葛亮相識。

不過後來,董卓敗亡,中原初定,孟公威思鄉心切就要北返。

亮謂之曰:“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魏略》)

可見諸葛亮還是很欣賞這位朋友的。

到後來,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祁山時,曾經在回覆司馬懿的信中,請他代為問候孟公威。也有說是脫杜襲問候他。

當然,孟公威北返之後,也得了曹魏重用,後來官至涼州刺史、徵東將軍。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後沒準兩人還能戰一場。不過史書中未記載孟公威何年任此職。

結論 人以群分

按照有限的史料分析,崔州平與諸葛亮交好在前,未必與石廣元和孟公威相識。

《魏略》記載,諸葛亮在建安初期和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遊學。石廣元三人讀書務必要精熟,而只有諸葛亮只觀其大略。

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按照三人後來的下落,果然能借東風的諸葛亮是有先見之明的。但不可否認,人以群分,諸葛亮對這幾位朋友的品德與才能是肯定的。


遼風物語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諸葛亮乃三國第一高人,能與他玩到一塊的,絕非等閒之輩。

諸葛亮有四位好友,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和孟公威,除了徐庶出身低微之外,其他三個都士族出身。譬如崔州平,他爹是東漢司徒,絕對的位高權重實力派。


《三國演義》四人之中,徐庶出場次數最多,不過他的出場,純粹為了拋磚引玉,磚是徐庶,玉是諸葛亮。

徐元直走馬薦諸葛這回,當徐庶得知曹操擄走了他的母親時,便哭著喊著要找媽媽,劉備百般不捨地放走了他,當徐庶走到半路的時候,突然間想起了一件事。

啥事呢?

推薦諸葛亮。

當調轉馬頭,再次見到劉備之時,徐庶便向他舉薦諸葛亮,為了抬高諸葛亮的身價,對諸葛亮進行了一番肆無忌憚、狂轟濫炸般地吹捧。


徐庶連續用了三個超級誇張的對比:

第一個,如果我是笨馬,那麼諸葛亮就是天上的麒麟;如果我是寒鴉,那麼諸葛亮就是天上的鳳凰。

第二點,古代有牛人管仲樂毅,依我來看,管仲樂毅跟諸葛亮比起來,簡直是毛毛雨啦!

第三點,諸葛亮的本領通天徹地,古今中外,甚至放眼宇宙,都沒人能與其相提並論。

如果說徐庶的作用是拋磚引玉,那麼崔州平、石廣元和孟公威三個人就純粹是打醬油了。


三顧茅廬第一次,劉備偶遇了崔州平,二人閒聊了天下大勢之後,劉備盛情邀請崔州平一起創業,不過崔州平以“閒散慣了,無意功名”為由婉拒了劉備。

三顧茅廬的第二次,劉備偶遇了石廣元和孟公威,當時兩人正在隆中一處鄉村酒店裡面唱KTV,劉備循著聲音找到了他倆。

當時,劉備盛情邀請他倆一起“創業”,但同樣被他們以“想看看世界”為由婉拒了。

諸葛亮的四位好友貌似不都不喜功名,都閒雲野鶴,都想去看看世界,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的!


徐庶,前面已有提及,他最終離開了劉備,投奔了曹操,雖然離開之時,曾信誓旦旦地說“終生不為曹操出一計”,但他到了曹營,卻在那興致勃勃地幹起了御史中丞。

啥是御史中丞啊?就是個言官,靠說話吃飯的,真是啪啪打臉!

其他兩位朋友石廣元和孟公威更是虛偽透頂,石廣元投奔了曹操,最高幹了農校尉,大約相當於地級市市長;孟公威也投奔了曹操,最高幹上涼州刺史。

石廣元和孟公威,諸葛亮的兩位仁兄,你倆不是說好了不喜功名只想看看世界的嗎?咋又一頭栽進功名的洪流中了呢?當初的志向呢?

另外一個崔州平,自打三顧茅廬打了醬油之後,關於他的記載中斷了,再無蹤跡可尋了。


一半秋色


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時代最閃耀的一顆亮星。諸葛亮的本事,自不必多說。那麼,諸葛亮的朋友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三國志》載,“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

“石、孟、徐三人求學皆務要精熟,只有諸葛亮能觀其大略。每至晨夜閒時,常共抱膝長嘯,諸葛亮謂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進,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問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

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中,諸葛亮都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三人為密友。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三友的人生是怎麼樣的,最後怎麼樣了?

孟公威

孟公威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孟建,字公威,汝南人,和諸葛亮、徐庶等是同學。只不過求學目標不同,孟公威等人求學務要精熟,只有諸葛亮觀其大略。

孟公威後來在曹魏做官,官拜涼州刺史、徵東將軍。諸葛亮在第二次出祁山時,曾在給司馬懿的回信中,希望司馬懿請杜襲替他向孟公威問好。然後就沒有記載了。

石廣元

石韜,字廣元,潁川人,和徐庶是同鄉,因而交善,後來和徐庶同是諸葛亮的同學。其求學目標,也是務要精熟。

諸葛亮追隨劉備後,石廣元北上到曹魏任職。曹丕年間,石廣元歷郡守、典農校尉,也是沒有得到重用。諸葛亮北伐時,知道石廣元、徐庶,沒有得到重用,曾感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除此之外,再無記載了。

崔州平

博陵崔氏是名門望族。崔鈞,字州平,即崔州平,博陵安平人。崔州平的父親崔烈,是漢司徒。董卓進京後,崔州平曾起兵討伐董卓,其父因此被捕下獄。

所以說從年齡上來看,崔州平是諸葛亮的四個好友中年齡最大的。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當時的人說他吹牛,只有崔州平和徐庶,相信他有這樣的才能。

崔州平在討董卓之後,一直遊歷,因此結識的諸葛亮。但史料對於他之後的記載就沒有了。但博陵崔氏家族在中國的歷史中頻繁出現,至隋唐時期一直是北方著名的大族。

據《新唐書》中記載,在唐朝,博陵崔氏一共誕生了15位宰相。這一點,恐怕連諸葛亮都比不上。

諸葛亮三友,崔州平年歲最大,也是最牛的,家族更是旺盛數百年,可惜後來沒有致仕。其他三人卻只做到了曹魏的小官,也有做到郡守或是刺史的。

能和諸葛亮作朋友的,豈能是簡單的人物,可惜的是曹魏知道諸葛亮的本事,卻沒有重視諸葛亮的朋友。諸葛三友,三個都在在曹魏致仕,卻都沒得到重用。

一部分原因,是曹魏的官員被門閥士族把持,一部分原因,可能真就是諸葛亮所說的,他們的才能僅限於郡守、刺史了。


槍挑花面


諸葛亮喜歡吟誦《梁甫吟》,自比管仲樂毅。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是諸葛亮的好友。

崔鈞,字州平,博陵(今衡水安平)人。《三國演義》裡有劉備在三顧茅廬的途中,見到了崔州平,感覺是世外高人,想請他去輔佐,崔州平拒絕了。歷史上的崔州平並沒有太有的記載,有說在曹魏處做官,也有說閒雲野鶴,隱居於山林了。

石韜,字廣元,潁川(今許昌)人。小說裡又劉備二顧茅廬,石韜和孟公威在對飲,劉備想請二位一起到臥龍莊一敘,二人也是婉拒,請劉備去請諸葛亮了。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

諸葛亮在公元207年,投靠了劉備。公元208年,曹操帶大軍南下,荊州陷落。徐庶,石廣元,孟公威,都投了曹操了。當然,徐庶是投靠了劉備,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無奈北投了曹操。

諸葛亮在孟公威投曹操時曾勸說,“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意思是說,北方那麼多人才,你去了恐怕會被埋沒。孟公威是北方人,是想回家鄉。顯然,諸葛亮對幾位好友的選擇,他很清楚。

石廣元,在曹魏做到了典農校尉一職。

《三國志-溫恢傳》記載:“恢卒後,汝南孟建為涼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徵東將軍。”意思是孟公威,做了涼州刺史,治理的很好,官至徵東將軍。

有資料顯示,諸葛亮後來官至蜀漢丞相時,曾打聽幾位好友在曹魏過得怎樣?曾感嘆幾位好友沒有得到曹魏的重用。

事實上,這也說明了人各有志,諸葛亮志向遠大,一心要比管仲樂毅。而他的幾位好友,都是北方人,願意北歸做官。或許,也有漢之正統非正統之說吧。



路遙lgy


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作為山野村夫,仿效竹林七賢啦,徐元直因其母在曹孟德手中,不得不入仕,棄玄德投孟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