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娃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最好不要特立獨行,否則就要吃大虧

這娃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最好不要特立獨行,否則就要吃大虧

<code>—01—/<code>

紅日朗照,祥雲紛飛。

喜事總是從天而降,鬱家人各個歡顏,鬱輕揚的出生讓舉家人喜不勝收。計劃生育走到今天這地步,且只允許一對夫妻生一個孩子,更叫眾多夫妻希望自家的孩子是男囡。

鬱家人果然如願以償,上天賜下了鬱輕揚,他祖父祖母高興得勝過他的爸爸媽媽。此刻的鬱父好比得了便宜又賣乖的孩童,兒子降臨使他手舞足蹈,儼如枯木逢春。

自古就很封建的祖父抱殘守缺好些年,認為兒子就是比女兒好,起碼傳宗接代不是問題,況且將來要成大器。此舉類同吳老太爺到死的那一刻還仍舊死死抱住《太上感應篇》;許多老掉牙的成規已深深扎進祖父心裡。

舊成規就像醫生用錯的藥,即便性命無憂,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祖父非但要他茁壯成長,並且還要長成參天大樹,企求獨木也能成林。

鬱輕揚媽媽臨產前做了檢查,卻見許多同挺之人——所謂“同挺”之人,乃是同樣挺著大肚子的人,就像是說,同在一個班級學習的人稱為“同班”;同拜一個老師門下的人稱為“同門”;同一姓氏的兩個人戀愛稱為“同姓戀”一樣——一經檢查,覺不近人意的便早早流掉,彷彿那是身外之物,留與不留無甚大礙。

其實,尖端的技術好是好,卻猶如一把雙刃劍,非常具有兩面性:既可以造福於人,也能危害於人。等同在不同的形式下殺人——在戰場上殺人,那是很英雄的表現,而在市井中殺人,便難逃疏而不漏的法網,淪為殺人犯。

當人被逼走投無路,也許另一條小徑便應然而出。自古女人天性中存在母性和女兒性,但妻性是因逼迫而成。鬱輕揚媽媽沒有淪為殺人犯人。

這娃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最好不要特立獨行,否則就要吃大虧

<code>—02—/<code>

自鬱輕揚出生以後,鬱輕揚媽媽迫切希望兒子快快長大;不僅鬱輕揚媽媽,乃至全家人都恨不得輕揚搖身變成男子漢立在眼前。

然這世上有個通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過,哪怕寒兩日也未必能凍成三尺之冰。

隨著日子一點一點積累,輕揚無論年齡還是身體都在與日俱增,全家頓時找到焦點,成天圍著輕揚轉悠,猶如太陽系的九大行星,雖然各自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但至始至終——不,至始未曾離開過太陽系。

輕揚由祖父啟蒙讀書認字。不過很巧,輕揚出生在八十年代,祖父出生在五十年代。祖父比輕揚早生三十個年代;所以他對五十年代的落後知識置若罔聞。

祖父原本天真地認為自己的學識炙手可熱,能夠給孫兒啟蒙,全然不曾料到,蒙未啟好,反而蓋的更緊,竟然成為跳樑小醜而不見經傳。

一如頑固的孔聖人抱著《論語》招搖過市,意欲讓世人致力他所謂的經典。後來,這朽謬的思想便成為壓迫輕揚的桎梏,不但拒絕接受,反被排斥在外。

新時代的人就應該接受新時代的知識;舊時代的知識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明日黃花是說失了價值時宜的東西,昨日黃花是比明日黃花更失去價值時宜的東西——更別談什麼幾千年以前的東西,更加整不出什麼好玩意兒來。

這娃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最好不要特立獨行,否則就要吃大虧

<code>—03—/<code>

在這個時代,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都會挖空心思將自己的知識全全灌輸到子女身上,要求他們做一些墨守成規的事。

用他們父母教育他們的老套方法施教於孩子身上,一味希望孩子天天向上,哪怕向下一點都要大加責怪,並不斷生搬硬套他們曾經用過而且早已荒廢的思想方法給孩子,卻未見到時代改變甚快。

孩子的心理,做父母的從不試著理解,也不曉得他們到底想要什麼,便如此施教鞭策,家庭代溝往往在這裡產生,而且一深在深,不可見底,又一個雅魯藏布大峽谷即要形成。

鬱輕揚的家長想讓鬱輕揚得到他們畢生所得的智慧,以便更好地把輕揚培養成一個曠世奇才。

然而,事實竟完全令人驚詫,他彷彿是失去控制的人造地球衛星,拒不接受外來命令,置家人的話於不理,像個頑童一樣,家人也無濟於事,輕揚的情況真的讓家人大失所望。

由於鬱輕揚的執拗,他爸他媽就沒少管教過他。

體罰就如風靡久已的學說,起初還有人奉為哲理,一旦氣數散盡,那便是要淪為不正之風的。

後來,鬱爸找到了好的方法,或許他從自己的桀驁不馴中瞧出了端倪。

想當年鬱爸年輕時非常傲狂,自曰“鬱傲君”,少年時代便能吟善詠,自詡沒有老師夠上資格來教他,於是,便棄學回家自由修習,成天在家讀書創作,評點南北,批判東西——比如教科書上的文章太過死板守舊,不是你頌揚我就是我褒獎你,而且廢話連篇,像喪失父母的孤兒,愛已不復存在。

愛情在教科書上有如嫌疑犯,不僅被死死關住,還遭到極力壓制,一旦被判了刑便就地處決,甚至在選入教材,要經過一番大改特改,惟恐愛存在。

這娃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最好不要特立獨行,否則就要吃大虧

<code>—04—/<code>

社會一向注重人人獻出一點愛,偏偏就有人把愛封得像被所羅門封印鎮壓的妖魔,不光害怕他出逃,還要用專門的措施來阻止。

有的人俗套的緊,孔孟早已落後幾千年了,卻還將他們的思想拿來施教,什麼“子曰”、“也歟”、“之乎”、“焉哉”之類的話有什麼值得研究的,到頭來還是一堆臭字,中國學者們唯一不明目張膽研究的就是女人,但私下裡研究的比誰都意興盎然;古書有云“英雄難過美人關”,學者並非英雄,自然過不得美人關。

鬱傲君算是看透了,這世間哪有什麼所謂的高尚操行,操人或許還行,鬱爸對當前的教育徹底失望。

祖父無奈兒子不肯接受學校教育,便關他禁閉;不曾想到這麼一關,竟關出個人材。

由於鬱爸自學成材,在當地小有名氣,便被聘去做學校教師。他年方二三、時值青年、尚有功名,聲名卓著,倒也成為一時楷模,一舉推翻“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美談,使之成為無稽之談,創立英雄不但出於少年,而且也能出於青年甚至壯年。

中國自古就有“甘羅早,子牙遲”一說,這就說明人不但有少年早慧,也有大器晚成。

這娃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最好不要特立獨行,否則就要吃大虧

<code>—05—/<code>

剛剛任教剛滿半年,鬱爸便放手不幹,嫌學校教學不夠檔次讓他去教書。祖父怪兒子不郎不莠、放棄教書育人,活象賈寶玉那樣的紈絝子弟,但祖父卻沒意識到鬱爸已成為世間少有的偉男,備受女老師與女學生的青睞。

然而,鬱爸卻對女老師與女學生置之不理,對她們敬而遠之,害怕她們來騷擾他。

本來世間奇缺偉男,偏偏鬱爸又是一個紈絝子弟,此舉終歸推翻中華美德中“從來紈絝少偉男”的古賢行德。

在這個世上,乖孩子未必就有出息,淘氣的孩子往往能成大器。

萬般無奈之下,鬱家人一致認同將鬱輕揚送到學校去讀書,讓老師和教育來約束他。儘管鬱傲君對教育失望卻對兒子受教育不失望,一心希望兒子博學多才,下定決心將輕揚送進學校。

在鬱傲君的觀念裡,孩子一旦入了學校便等同羔羊進了虎口,很少能夠脫離生還。

實在很不可思議。

不過,鬱輕揚有著與生俱來的豪爽和不羈,衝破眾多明文規定的束縛,開學的第一天便與同學幹了一架,吃了虧不說,臉上也被對方抓的如同雞撓,彷彿那同學前生就是隻雞。

放學之後,他害怕遭父母打,逡巡不安,在外逗留良久,還是不敢回家。

恰巧,被媽媽撞見,一瞅他臉上的血痕,便刨根究底問個明白。

輕揚的說話向來都是有套路的,好比裝好程序的計算機,一經開啟,便按照固定的章程依次進行下去。輕揚告訴媽媽,他在學校與同學比武,一個不慎導致“失招”,並且還向媽媽保證:“假如上天再給一次機會的話,決不會讓對手逍遙法外。”

輕揚欲做正義的使者,可是,鬱輕揚媽媽對兒子的慧黠大加批評。

可不料,天有不測風雲,輕揚有旦夕禍福,鬱輕揚媽媽的批評進一步越級,上升至打。

而鬱輕揚毫不懼怕,具有“不管鬱輕揚媽媽怎打,勝似頭上戴花”。

由於鬱輕揚討厭學習,又無奈父母的期望,只得委曲求全,百般順從父母,宛如舊社會的男女婚姻,皆要由父母做主操辦,哪怕追求一點自由都要稱之為大逆不道,帶忤逆性質。

不過後來,鬱輕揚茅塞頓開,學習趣味直如澇天的水位,直線攀升,竟一度歡洽並漸臻佳境,一時令人心曠神怡。

此外,他在學習的同時還表現出別人意想不到的性格。

這娃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最好不要特立獨行,否則就要吃大虧

更多精彩,請關注雄觀大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