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勇:"維護監管安全容不得一絲馬虎"


盧勇:

  盧勇是雲南省第二監獄獄政管理科科長,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倔小夥”,到敬業奉獻的“排雷兵”,再到擔當作為的“總策劃”,他已經在維護監獄安全穩定一線摸爬滾打了17個春秋。多年來,他用心守護著腳下的一片土地,讓青春之光照亮奮進之路。

  在實踐中增長本領

  從小,盧勇就對肩扛正義、赤膽忠誠的警察職業充滿了嚮往與崇敬。填報志願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到警校就讀偵查專業,畢業後又如願考入司法行政系統,成為一名光榮的監獄人民警察。

  初來乍到的他能吃苦、腦子活,但個性強、脾氣倔也是他的“標籤”。在前輩和戰友的關心和幫助下,這個“血性小夥”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和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技能和本領,很快就成長為監獄的業務骨幹。

  擔任省二監十監區分監區長時,面對押犯結構複雜、存在安全隱患等情況,盧勇帶領分監區警察迎難而上,深入分析研判監管安全中的隱患源和風險點,做到提前謀劃、精準施策,多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得到落實,連續數年高質量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調到監管科室後,盧勇盡職盡責,每次執行任務總是衝鋒在前、深入一線,通過開展細緻全面的調查走訪工作,為維護監獄安全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前,麗江籍罪犯張某因運輸毒品罪被判刑,其妻子也因涉毒入獄。那一年,他們的兒子僅有8歲,無人照管的孩子被送進了福利院。張某對孩子的思念與日俱增,因顧慮多、包袱重,萬念俱灰的他甚至產生了自殺念頭。盧勇敏銳地察覺到張某的變化,深入瞭解其中緣由後,對其給予關心和鼓勵,儘可能幫助其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

  因為老家也在麗江,盧勇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專門前往福利院看望張某的孩子,送去玩具和食品,臨走前還留下一些錢。當他將錄製的視頻帶回監獄,張某隔著屏幕看到孩子時不禁潸然淚下,不停地感謝盧勇的幫助。從那時起,張某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開始積極接受教育改造並獲得減刑。

  張某刑滿釋放的那天,盧勇特別高興。他知道,通過教育改造,張某將迎來新的人生。

盧勇:

  在困難中尋求突破

  面對複雜的監管形勢,獄內偵查警察要像“排雷兵”一樣,將一顆顆影響監管秩序的“暗雷”逐一排除,牢牢守住監獄安全陣地。在獄內偵查科任職時,盧勇帶領獄偵隊伍自我加壓,進一步強化完善調研評估工作,在“日搜日解”的基礎上,建立“責任警察每日專門蒐集動態、分監區每日研判分析、監區每日向監獄彙報”的綜合研判機制,全力確保“犯情不過夜、化解在當日”。

  看似簡單的工作,實施起來卻是每分每秒的付出。為切實做到安全隱患不漏排、不錯排,結合省二監押犯實際,盧勇創新制定了評估排查體系,並梳理監獄相關管理規定,做好重點佈防,確保每一個危險因素在控在管。在各監區分析會、重點罪犯教育疏導等日常工作中,都能看到他往來奔忙的樣子。

  一次,獄內偵查科在獲取3名罪犯預謀脫逃的線索後,盧勇帶領專案組連續奮戰60天,最終獲取有利證據,成功破獲該起預謀脫逃案件,受到省監獄管理局表彰。

  談起自己在獄偵戰線的成長和收穫,盧勇特別想感謝“領路人”楊昆雲。楊昆雲是省二監獄政管理科警察,他和盧勇同在獄內偵查科時,既是盧勇的領導,又是他的“師父”。兩人常常一起辦案、一同加班,在獄偵崗位奮戰近40年、有著“拼命三哥”這一“名號”的楊昆雲給了盧勇很多啟發,他傾囊相授的諸多實戰經驗,讓盧勇受益匪淺。

  在工作中,盧勇一定要把事情幹好才肯罷休的“倔勁”也給楊昆雲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畏艱難、敢挑重擔的特質在盧勇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彰顯出新一代監獄人民警察的蓬勃力量。”楊昆雲說。

  在發展中創造成績

  去年8月中旬開始,省二監開展了歷年在逃罪犯的全面核查、清理、追捕工作。面對重重困難,盧勇迎難而上,迅速組織成立3個追捕小組,帶領12名獄偵警察分赴省內外各地,歷時15個日夜,行程上萬公里,走訪數十個機關、100餘個鄉鎮村寨,獲取完善檔案、證據材料千餘頁,圓滿完成階段工作任務,實現了線索清零。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開展以來,經向省二監黨委彙報,盧勇決定發佈“公開信”打消罪犯和家屬顧慮,並蒐集到大量相關線索。他帶領獄偵警察一線索一研判,做到專人專線轉遞、專人專線對接。經過摸排核實,確認的有效線索中近半數得到查證,這一成績在全省監獄居於首位。

  在此基礎上,將押犯中排查出的涉黑涉惡罪犯全部納入重點管控,並協同監獄掃黑辦出臺《雲南省第二監獄打擊獄內罪犯涉黑涉惡苗頭行為的試行辦法》,對維護監獄持續安全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10餘載的磨練中,盧勇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但他依然堅持‘空杯心態’,絲毫不放鬆業務學習和能力提升。他還將自己總結琢磨的創新做法、好的經驗傳授給年輕戰友,與大家在互相交流學習中共同成長進步。”獄內偵查科警察張帆說。

  在省二監,有著“尋親辦主任”之稱的陳江波就是在盧勇的培養下快速成長起來的青年警察。幫助長時間與親屬失聯的罪犯尋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盧勇把一封封尋親申請交到陳江波手上時,只交代了3個字——“不能拖!”陳江波以極高的效率著手開展工作,幫助多名罪犯在較短時間內尋找到了親人。

  

  在戰“疫”中展現作為

  今年1月份,經職務調整,盧勇切換“跑道”轉任獄政管理科科長。到新崗位後的第一個艱鉅挑戰,就是開啟“戰‘疫’模式”。大年初一,正在休假的盧勇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並擔任省二監臨時成立的疫情防控辦副主任。

  從那天起,盧勇在認真抓好制度完善、隱患排查、綜合治理等日常工作的基礎上,還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及時採取針對性舉措積極應對。他帶領同事連夜制定方案,完善細化措施,有時只休息三四個小時,時至今日還未休息過一天。

  盧勇的妻子楊曉晶是雲南省第二女子監獄警察,疫情發生後,她也主動返回崗位,與同事們一同做好一線後勤保障工作,而年幼的女兒和放假在家的兒子只能託付給老人幫忙照看。在疫情面前,這對並肩作戰的夫妻各自守住一方陣地,2人之間的默契和理解,沉澱在一句句微信留言的問候中。

  盧勇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沒事,我在呢。”多年來,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他總是把休息的機會讓給同事。參加工作以後,他從未關過一次手機,哪怕半夜接到電話他也是起身就走。在去年國慶安保前夕,盧勇患上嚴重的神經性耳聾,除有連續不斷的耳鳴外,還伴有頭暈等症狀。在服用藥物進行治療的同時,醫生囑咐他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但他始終心繫大局,一心撲在工作上,在確保監管安全的前沿陣地,永遠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

  因為獄偵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盧勇不被外界所知的故事還有很多。多年來,他先後組織破獲10餘起獄內預謀案件,多件案例被司法部列為經典案例通報全國,並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帶領集體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我受用一生的財富,做人做事都要踏踏實實的理念深深地根植在我的血脈之中。維護監管安全,來不得半點花架子,容不得一絲鬆懈和馬虎。守護平安,我們一直在路上。”盧勇說。(雲南法制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