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文|白茅如玉

在2019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最佳改編劇本獎頒給了一部叫《喬喬的異想世界(又名:喬喬兔)》的電影。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部電影是一部戰爭喜劇片,由塔伊加·維迪提導演,以一個10歲孩童的視角來看待戰爭,經歷二戰末期納粹統治下的德國。

這部電影,不僅用詼諧、幽默的風格,反諷的方式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對人的傷害以及摧殘,還體現出了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巨大影響。

純真兒童眼中的戰爭:從熱血到恐懼

喬喬是一個有著圓圓腦袋和圓圓眼睛的,還處在懵懂時期的十歲的普通德國小男孩,他有著一頭柔順捲曲的金髮和藍綠色的眼珠。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儘管他連自己的鞋帶都還綁不好,膽小又善良,卻從小就接受納粹的洗腦教育,是納粹思想的狂熱崇拜者。他參加了青年團,以希特勒為精神偶像和假想摯友。

喬喬和母親相依為命,他的媽媽羅西美麗、幽默、開朗又勇敢,在她的保護下,喬喬生活得很幸福,也很單純。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喬喬無意間發現媽媽羅西在樓上的牆壁夾層裡藏了一個猶太女孩,這對他來說是驚天的大事。他既氣憤又害怕,還擔心。他不知道的是,其實媽媽羅西一直是反法西斯組織的成員。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為了保護媽媽的安全,喬喬決定對猶太女孩的事保密,但他的媽媽還是被納粹殘忍殺害。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德國徹底戰敗,俄軍和美軍攻進了城市,喬喬親眼看到兒童、平民端著槍上前線變成炮灰,他也差點被當做納粹槍決。

喬喬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對希特勒從崇拜變成了厭棄,他終於在戰爭中完成了成長,牽著猶太女孩的手一起走出家門,迎接和平。

喬喬的成長來源於擺脫謊言,看到現實後的獨立思考

在電影裡,喬喬對納粹和希特勒觀念的改變過程中,從沒有強迫性的思想灌輸,都是出自於他自己對看到的現實的獨立思考。

對喬喬的成長和成熟起到主要影響作用的有:

  • 媽媽羅西——反法西斯組織成員

儘管羅西自己是反法西斯組織成員,反對戰爭,反對希特勒,但她從沒有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兒子喬喬身上。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相反,因為知道喬喬是希特勒的狂熱崇拜者,她小心地在家隱藏著自己的身份,也從不說希特勒和納粹不好,在生活中保護著喬喬內心小小的信仰和自尊、自信,不打擊、不否定他。她最多隻會告訴喬喬,小孩子不用那麼關心戰爭。

同時,羅西也沒有放任喬喬在納粹的“洗腦教育”下接受思想荼毒,她什麼都沒說,但她會帶領喬喬直面現實生活中的“白色恐怖”,客觀表達自己對這些事情的態度,引導喬喬的思考。

1、喬喬在訓練中受傷後,為了避免他回去受到隊員嘲笑,打擊自信,於是羅西找到教官克上尉,要求安排喬喬做義工。既保護了喬喬的自尊心,又能讓他遠離“洗腦教育”;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她帶著喬喬看那些被納粹絞死的反法西斯組織人員,善良的喬喬不願面對,她告訴他那些人沒做錯,暗示喬喬納粹的恐怖;

3、帶著喬喬在路上遇到回國的傷兵,羅西開心、熱情地歡迎他們回家,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的反戰思想。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羅西從沒有因為喬喬接受了“洗腦教育”,崇拜希特勒就覺得他無可救藥或過於擔憂他的未來。直到死,她也沒強迫過喬喬接受反法西斯思想,她所做的就是帶著喬喬經歷,在喬喬向她提出疑問的時候,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她唯一教給喬喬的就是獨立思考和愛是很美好的事情。

  • 猶太女孩

猶太女孩在被喬喬發現後,知道喬喬對猶太人有誤解,並沒有急於解釋和反駁,而是順著他的話說,讓喬喬在思想上首先就降低了對她所說的話的防備,為喬喬以後在相處中逐漸接納她做好鋪墊。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猶太女孩眼中,10歲的喬喬是納粹思想的受害者,也是單純可愛的。她一邊在表面上維持著喬喬心中對猶太人的歪曲理解,一邊通過自己和喬喬的相處,讓喬喬自己領悟猶太人到底是什麼?是善是惡?

  • 克上尉——德國軍官

克上尉曾上過戰場為希特勒戰鬥,因眼睛受傷,才變成了青年團的教官。在喬喬眼中,他就是納粹思想的傳播者。

但克上尉保護了猶太女孩,讓喬喬覺得他是一個好人,同時也讓觀眾知道原來他的內心是反戰的。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後,克上尉保護了喬喬,自己卻被槍決了。讓喬喬再一次領會到戰爭的殘酷和非正義,善良的人也會在戰爭中失去生命。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語堂《吾國吾民》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自己受傷,失去母親(至親),失去導師後,喬喬徹底感受到了戰爭給他帶來的巨大痛苦和恐懼,領悟了和平的可貴——讓喬喬真正成長起來的,是他的經歷。

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讓孩子經歷,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美國影片《燃情歲月》中說道:孩子們會有他們的路,他們任性,但我們能責怪他們的任性嗎?

1、孩子的任性,家長無可奈何

有了孩子,做了父母以後,家長往往都會有一種感悟:沒有能真正戰勝孩子的家長。

在與孩子對抗的較量中,最終妥協的、束手無策的往往是家長。

王芳的兒子小陽15歲,剛上初二。在王芳的眼裡,小學時的兒子是一個聰明、乖巧的孩子。兒子愛看書,學習從不用她操心,每天的作業都是自己主動完成。

可是上了初中以後,初一的寒假,王芳因為工作,無暇照顧兒子,就將兒子放到了奶奶家。假期結束,王芳把兒子接回了家,發現他開始沉迷於網絡遊戲。經常自己抱著手機玩,脾氣也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孤僻,眼睛越來越不好,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為了不讓兒子玩手機,王芳想盡了辦法,但總無法斷根。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這不僅僅是王芳一個人的煩惱,相信是很多家長正在面臨的困局。

長期玩手機,影響學習、影響視力、影響性格和身心健康發展……孩子們多走向戶外,多擁抱自然才對成長有利——類似這樣的溝通和說教,不少家長也是已經說破了嘴皮了。甚至有些家長被逼得在家裡上演了“全武行”,威逼利誘,仍收效甚微,只是讓親子關係陷入了更緊張。

任性: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慾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須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出自《東觀漢記·馬融傳》。

我們一般在談到孩子的“任性”時,其實往往與“叛逆”分不開。

孩子的“叛逆”是其心理發育的一個過渡,正標誌著他們的心理在逐漸成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想要對自我負責,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說了算。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對抗,其本質就是:爭奪孩子的事情的控制權。

隨著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增強,自控能力卻還有限,於是會出現沉迷於電腦或手機遊戲,又不想聽父母的勸導,甚至越阻止,玩得越厲害的狀況——因為玩電腦遊戲,能讓他們在控制角色時獲得“掌控”上的滿足感,又能在反抗父母中贏得對自我的掌控(繼續玩)。

甚至有些孩子會為了對抗而對抗,其實他們原本並沒有那麼喜愛遊戲,卻為了反抗家長的控制而故意為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過度干預和糾正,往往會出現兩種結果:要麼是孩子更叛逆,做出激烈的行為;要麼是孩子聽話了,乖巧了,但也沒有了主見,習慣依賴,成長為“巨嬰”。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家長越能幹,孩子越無能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2歲的孩子,能做什麼》,說的是一個外國的媽媽在日常養育中對孩子的訓練。

視頻中,這個兩歲的小女孩能做的事有:

飯前擺放餐具,飯後收拾餐具;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洗碗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清理玩具櫃子裡的灰塵、掃地;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使用洗衣機和烘乾機;照顧狗狗、給花澆水;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自己梳頭、刷牙、挑選衣服;自己穿衣服、穿鞋、切蔬菜、水果;自己剝雞蛋、榨果汁、做三明治……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個2歲半的小女孩會做的還有很多,但僅僅是以上列出的這些,我4歲的女兒都比不過。

這個視頻讓我反思:是孩子不會做?還是家長做得太多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發現:凡是父母能說會道,巧舌如簧的,孩子一般沉默寡言;凡是家長聰明能幹,八面玲瓏,事業有成的,孩子一般會比較普通。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說得太多,表達了太多,做得太多,容易搶奪了孩子的話語權和自己做事的慾望,會讓孩子認為既然爸媽什麼都懂,那就自己不用思考了,依賴他們就可以了。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在父母這樣強勢的氛圍下成長,也容易變得懦弱、內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逐漸發展為沒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應該是家長逐漸放手,讓他們學會對自己負責,慢慢能夠獨立的過程。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村上春樹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從平等、尊重和信任開始

前兩天,一個從西班牙回國的小男孩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這個男孩12歲,在爸媽的囑咐下,獨自一人回國。二十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全程他都戴好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不吃不喝,直到下飛機。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他自己辦理登機、申報、檢測、核驗等等繁雜程序,等到醫護人員看到他時,才發現他很虛弱,有脫水症狀。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飢餓和渴,是生理及生存需求,在這個12歲的少年身上體現出了強大的自制力,穩定的情緒和成熟的心態。

其實12歲,一個人在國外留學,已經開始對自己的生活獨立負責了,他能有這樣的表現,不是天生的,而是來源於留學生活中長期的鍛鍊。

1、讓孩子經歷,豐富孩子的生活

用經歷、感受去影響孩子,比用語言和管教更深刻,更易於接受。不僅孩子接受度更高,豐富的經歷還能幫助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發現更美好、更精彩的真實世界。

2、讓孩子對自我負責

寫作業、看書、學習、上課……這些其實都應該是孩子自己負責的事,就像自己的衣服要自己穿一樣,因為一旦做不好,最需要承擔後果的也是孩子本身。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可現在不少孩子卻認為學習、寫作業是為了滿足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他們是被迫接受,失去了主動性。

其實不妨把孩子當成成年人一樣平等看待,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管這些想法暫時是否成熟,但總有一天會因為他們的人生閱歷而變得成熟。

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和尊重,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排學習和娛樂時間,當他們有困惑或主動求助時,再給予建議。

即便孩子犯錯,家長也不要在他們犯錯前就想要提前阻止,只要不是違法亂紀,沒有生命危險,讓孩子自己去錯,去承擔後果。

痛苦,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家長出於好心,避免孩子犯錯,其實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更何況有些痛苦是一定會經歷的,早些經歷,總比長大了經歷好。早錯早糾正,所承擔的後果也更輕。

3、引導孩子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

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目標,就是人生路上的北斗星,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孩子的成長之路就不會迷茫和迷失。

家長可以以身作則,告訴孩子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自己是如何去實現目標的。實現目標,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結語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熟、穩重,就要帶領他們領略人生。人生的精彩和殘酷,愛和恨,都要分享。家長引導,然後,讓他們自己思考。

孩子終究不會是家長的複製品,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他們最終要活成的還是自己想活的樣子,家長是無法控制的,唯一能做好的就是陪伴和引導。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創,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聯繫作者,歡迎轉發。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白茅如玉,80後二孩寶媽,創業者,願意和你們一起分享身邊的故事,探討生活的奧秘。關注兩性話題、婆媳關係、婚姻生活,喜歡我的文字,可以留言互動,你們的轉發和關注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喬喬兔:與其強制灌輸思想和管教,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